APP下载

百蕊颗粒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

2014-04-26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喜炎疱疹口病

陈 松

(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药剂科,贵州 贵阳550004)



百蕊颗粒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

陈 松

(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药剂科,贵州 贵阳550004)

目的:观察百蕊颗粒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儿口服百蕊颗粒结合肌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儿仅肌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合并感染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退热、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皮疹消退时间、退热、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蕊颗粒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镇咳、退热和促进皮疹消退作用,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百蕊颗粒;喜炎平;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等。多数患儿1周左右可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我院于2013年3月―10月期间采用百蕊颗粒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4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筛选我院2013年3月―10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其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1个月至5岁。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体温最高39.6℃,最低37.6℃,皮疹及口腔内小疱疹发生率为100%,无脑炎、心肌炎并发症。将上述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2]。

1.3 方法

治疗组:百蕊颗粒(香港九华源集团滁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90694)冲服,3岁以下患儿1次2.5g;3岁以上患儿1次5.0g,均为每日3次,疗程5~7天。同时肌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6249),0.2~0.4mL/(kg·d),1次/d,肌肉注射,连续5~7天。

对照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0.2~0.4mL/(kg·d),1次/d,肌肉注射,连续5~7天。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用药3天内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面明显缩小或愈合,可进食,疱疹干燥、结痂;有效:用药5天内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面缩小,疱疹大部分干燥、结痂;无效:体温没有明显改变,疱疹较治疗前无明显减少,或有新皮疹出现。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组患者皮疹消退时间、退热、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随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我国于1981年在上海首次报道该病,其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最近3年,该病在贵州省的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3~9月是高发期。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湿热疫毒经口鼻而入,发于手口,上熏口咽,外透肌肤,发为疱疹,并见发热、倦怠、恶心、便秘等症状,严重者则邪毒内陷,出现高热、抖动、肢体萎软,甚至发生喘息,危及生命。喜炎平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3],其作用机制为:①占据病毒复制DNA与蛋白质的结合位点,阻止蛋白质对DNA片断的包裹,从而抑制或杀灭病毒;②增加巨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对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均有明显缓解作用。百蕊颗粒主要由百蕊草精制而成,百蕊草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的干燥全草,始载于《图经本草》,其性味平缓、微苦、涩、寒,素有“植物抗生素”之美称[4]。百蕊草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为其主要抗菌消炎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解热、镇痛、抗菌及增强免疫作用[5]。

本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皮疹消退时间、退热、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百蕊颗粒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镇咳、退热和促进皮疹消退作用,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06-8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 郭蓓.穿心莲的研究及临床开发[J].药学进展,2004(12):542-546.

[4] 杜安全,周正华,王先荣.百蕊含片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1,7(1):20.

[5] 杨军,王静,高美华.百蕊片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6):367.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5-04

陈松(1983-),男,贵州省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执业药师,研究方向为临床药学。

R285.6;R512.5

A

1673-2197(2014)16-0118-01

猜你喜欢

喜炎疱疹口病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孩子“口腔溃疡”警惕手足口病惹祸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50例效果观察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77例
喜炎平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