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农科技:融智、融资、融你我
2014-04-26中国农资张弛
□《中国农资》记者 张弛
奥农科技:融智、融资、融你我
□《中国农资》记者 张弛
11月29日,德州奥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德州举办了2014感恩年会暨新产品推介会。不但推出了双膜双控高效缓释肥料,更是提出了用诚实、诚信、诚心的“三诚”,实现与经销商的共赢。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李荣,全国标委会委员、中国农资法律顾问李宝星,中华合作时报编委、中国农资传媒执行总编辑孙立新,《北方农资》周刊副总编甄素娟,德州奥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升等嘉宾应邀到会与来自山东、河北等地近200名一级经销商代表共同交流当前农资行业发展的前景。清华紫荆创新农业研究院主任徐子凌主持会议。
用技术占领市场利润点
面对农资行业发展的瓶颈,奥农科技认定的是产品技术创新和农化服务两条通道。在张国升看来,保证农业投入品的产品质量是企业本来就应该做的的基本责任,要想规避价格红海,只有拿出创新技术的产品,用新技术突破产能过剩下的同质化竞争。奥农科技已经投产缓释肥生产线两条、高效氮肥生产线一条,年产量达20余万吨。公司主营品牌有“奥福多”、“奥金农”,产品包括缓释肥料、复合肥料、金典氮肥、多肽氮肥、双效晒肥等系列。通过新技术占领市场的利润点让奥农科技尝到了甜头,奥农产品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和认可度都在稳步提升。
而通过帮助代理商、经销商做好农化服务,也为奥农产品的渠道扁平化提供了直接的支持。随着土地流转、食品安全等农业生产形势的转变,种植户对农化服务和生产绿色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奥农科技抓住了这个机会,主动为经销商提供定制式服务。经销商只有提供订单和要求,奥农产品就会连同农化服务一起直接对接种植户的田间地头,直接走到“最后一公里”。张国升明白,科技含量、服务质量是超越价格障碍重要手段。奥农不打价格战,打科技和服务牌,形成独有的奥农模式。这样的竞争力是靠打价格战的企业无法复制的,也令奥农一级经销商队伍日益稳定,成为“粉丝型”合作伙伴。
企业务实才会越走越宽
从国家农业发展层面上看,农资行业面临肥料利用率提升和耕地品质持续利用两大关键问题,对于肥料行业而已,破题之策就是使用新肥料和新技术。对于奥农的产品,李荣特意询问了肥料元素释放曲线的结果。李荣认为,只有肥料肥效释放曲线与作物对营养的需求曲线趋近一致,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施肥、高效率施肥。李荣提出了同步营养肥料的概念,就是根据作物的养分吸收规律、土壤供肥规律、作物需肥规律,运用新的包膜材料和控释技术,使肥料养分的释放曲线、土壤原生肥力的供应曲线与作物需肥曲线相吻合,使作物最大限度的利用养分。同步营养肥料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只要符合“三个曲线”,各种肥料都能制备同步营养肥料,这将是肥料发展的趋势。
同时,李荣还提出,做肥料产品的企业要做到“两个不要和两个坚持”,即不要在质量上偷工减料,特别是耍些用便宜原料或在含量上接近标准边缘的小聪明;不要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炒作概念糊弄农民,在包装标识美化上做文章,最后只能毁掉行业的信誉。农资企业要坚持明确对产品质量的正确理解,推出的新技术新产品能够因地制宜解决问题;要坚持技术与服务双手抓,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夯实企业存活的基础。
孙立新则认为土地集约化让中国农业产业化成为趋势,农资企业蓝海空间就是农资经营服务合作化、规模化、高效化、科技化、现代化、市场化。在今后农资企业生产与流通的概念会被模糊化,成为农业技术服务的承包商将是一种大势。奥农模式就是一种踏踏实实的探索。
李宝星也表示整个农资行业正在改变盈利模式、改变促销方式、改变服务质量、提升农化水平,走出产品同质化泥潭。奥农公司在完善品牌建设和产品结构优化,加强产、供、销等方面管理,为客户提供多方面、多渠道服务,力求实现“公司与客户、公司与员工、公司与社会”多方共赢方面取得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应该说,奥农科技作为生产企业面对如今的农资市场已经开始向立体化的生产服务商转型,用技术服务打通了渠道每一环节,融合了行业智慧、最大限度融合了资源、把生产商和经销商连成了一个相互补益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