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3·15曝光后的“连夜查处”
2014-04-26张枫逸
张枫逸
[微观点]:监管部门甘愿充当“救火队员”而不去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一方面纵容了问题的蔓延发展,同时也助长了企业厂家无视消费者权益的底气。希望少些3·15曝光后的“连夜查处”,多些常态化的主动作为。只有每一位消费者的声音得到聆听,每一起质量问题及时处理,监管部门才配得上公众“守护神”的角色。
央视“3·15”晚会,集中曝光杭州广琪贸易公司销售过期进口食品原料、尼康D600所摄照片屡现奇怪黑点等案例。浙江省食药监局迅速控制住杭州广琪7名涉案人员,上海食药监管部门连夜对广琪公司的“上家”福基食品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展开调查。上海工商部门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梳理了近几年关于尼康公司的投诉案件,并于次日到尼康公司进一步调查。(3月16日《解放日报》)
今年3·15恰逢周末,央视晚会又是晚上才播出的,上海、浙江等地相关部门能够有如此高效率,“一经曝光,连夜查处”,似乎应该给他们点个赞。然而,对于这样的“连夜查处”,总让人有些五味杂陈。
纵观近年来的3·15,仿佛已经形成了某种定式。包括央视在内,大大小小的媒体都会提前进行明察暗访,搜集一大堆内幕猛料,等到3·15这天集中曝光,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然后,监管部门闻风而动,一面向社会表明绝不姑息、严惩不贷的态度,另一方面,在众目睽睽之下高调进行调查处理。最后,相关产品被查封退市,一批涉案人员被追究责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只是,这样的监管“马后炮”,对于消费者来说又有多少实际价值?
一个3·15,不可能承担起一年365天的维权重任,媒体的曝光,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侵权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必须依靠职能部门的尽职履职,主动作为。事实上,无论是尼康D600的黑点,还是面包新语使用过期原料,都并非首次出现,在相关部门均有“案底”。尼康D600从一上市就陷入“进灰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上海工商部门坦言,去年7月尼康D600已有相关投诉发生。去年6月,面包新语昆明西南店就因使用过期原辅料,被当地食品药监部门予以查处。遗憾的是,消费者投诉尼康D600未能受到重视,有关部门也未对面包新语的其他分店和供货商展开进一步调查,才有了今天的央视曝光。
从毒馒头、毒豆芽,到甲醛白菜、皮革胶囊,近年来许多质量安全事件中,都是媒体冲锋在前,监管部门在后。与这种角色错乱相比,一些部门头脑中的理念混淆更值得警惕。不主动加强监管,对消费者的投诉置若罔闻,只唯媒体的曝光马首是瞻,“不曝光不处理,小曝光小处理,大曝光大处理”。或许,在这些部门和官员看来,与其平时默默无闻做好工作,不如在媒体报道引发关注后“连夜查处”更能体现雷厉风行,在公众面前邀功请赏。
监管部门甘愿充当“救火队员”而不去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一方面纵容了问题的蔓延发展,造成更大的影响和伤害,同时也助长了企业和厂家无视消费者权益的底气。尼康D600的质量问题出现后,尼康公司在欧洲推出的解决方案是免费更换新机,但在中国,尽管按三包规定“在保修期内连续维修两次可以更换新机”,但尼康公司面对消费者的要求,仍以种种理由拒绝更换新机。
今后,我们更希望少些3·15曝光后的“连夜查处”,多些常态化的主动作为。只有每一位消费者的声音得到聆听,每一起质量问题及时处理,监管部门才配得上公众“守护神”的角色,公众消费权益才能真正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