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业转型就是要颠覆传统
2014-04-25刘真真
编者按
网上买书已成了不少消费者的首选。当实体书店纷纷撤退时,也有一些书店存活下来了,且发展得还不错,如先锋书店、方所书店、晓风书屋、单向街书店、诚品书店等等。他们是如何应对电子商务浪潮的?本文以先锋书店为例,探讨传统行业如何在互联网大潮中找到生存和壮大的秘方。
核心提示:面对电商的凶猛来袭,实体书店唯有创新才有一席之地。创新着眼点在于围绕“书香”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书店不仅仅是卖书,它“卖”的是一种文化享受。
《支点》记者 刘真真
先锋书店,被称之为南京重要文化地标。
走在南京市广州路,快到南京师范大学,往左转头,“先锋书店”(以下简称“先锋”)四个字忽现眼前。不过,不少人沿着这条路踱来踱去,依然看不到书店的具体位置。仅从外面顺路直接望去,这里的确没有明显的标志。对,需要驻足让自己慢下来,从不同角度试试看看周围。
犹如发现桃花源,径直穿过大门,一个数千本书堆成的收银台映入眼帘。若以为这只是一个停车场改造成的书店,那么你错了。再往里走左转便是一条向上延伸的走廊,走廊很长,看不到尽头。顺着坡度向上,回头一望,一个巨大的黑色十字架搁置中间。“向上走的时候会引导你向上,向下走的时候会引导你向善。”书店创办人钱晓华如是说。
走廊边、休息区、沙发椅子上,三三两两的看书人,就连先锋咖啡厅里朋友的聊天,都在尽量压低声音。每个来客都生怕惊动书店里的读者,没人强迫他们这么做,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大家的空间。
除了读者,亦有不少人是慕名而来,拍照留念,或者是看看“先锋”的文化创意产品,布包、笔袋等。在很多书店里,是不允许随意拍照的。一方面书店会考虑其他读者的阅读环境,另一方面也避免他人对店面图片乱用。
但钱晓华并不想那么做。他欢迎大家拍照,欢迎学生选用“先锋”作为研究课题,欢迎学生到书店考察参观。 据说,钱晓华有一次出国考察书店,对书店拍照被发现,结果对方强烈要求删除照片。他深感体验之差,回来以后便决定“先锋”欢迎大家拍照。
总经理黄健明顺手捡起地上一张撒落的售书单扔进废纸篓里,特意选了角落无人的位子与访客交流。
如果允许随意拍照,那想去书店拍婚纱照可以吗?“当然可以。”黄健明笑着说,不少大学生回到南京,都会来“先锋”看看或者来拍婚纱照。
那会不会影响其他读者呢?黄健明依然面带微笑:“举办活动并不会随便进行,会选择和读者相关或者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而且空间要靠大家共同营造,目前我们还没有收到书店很吵之类的投诉。”
曾经巨亏
1996年,钱晓华将之前做茶叶赚的几万元钱创办了一家学术性书店。几经搬迁,书店最终选址南京师范大学附近。
经营过程中,钱晓华细心地记下每个顾客的电话,通过电话与他们保持联系,他甚至亲自跑去发一万份传单。或许由于钱晓华的坚持以及对图书的把握和定位,几年以后,书店知名度逐渐提升。
2000年前后,书店迎来了丰收期。据黄健明回忆,那段时间市场竞争不是很激烈,读者购书渠道比较单一,购书热情也很高涨,书店的盈利非常可观。之后,“先锋”很快开了分店。仅就2003年,就有夫子庙店、新街口店陆续开业。
当时的夫子庙店铺长160米,号称是世界最长的书店。不过,由于夫子庙特殊的文化环境,其文化定位与书店并不相符。“学术书、专业书不适合夫子庙作为旅游景区的文化背景,销售状况不好跟书店定位有关系。”黄健明称,一年半以后,夫子庙店宣告关闭。
新街口店,作为南京第一家地铁书店,效果也没有预想的好。黄健明分析,当初新街口店的选址没有考虑好,尽管人流量较大,但乘客出来后需要绕道才能到达书店,当时销售不是很可观,亏损大概有100万元。
书店开始遭遇最为艰难的时期。店铺租金高企,经营情况不佳,“先锋”整体亏损高达三四百万元,当时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停止供货,情况十分危急。钱晓华整日睡不着觉,焦头烂额,最后他还是支撑了下来,并着手调整书店运营策略,先后将两家亏损店关闭。
在黄健明看来,扩张的思路并不错,但关键是要结合书店自身需求以及是否具备足够能力,“‘先锋现在开店很谨慎,不会随便扩张。”
磨难之后,钱晓华对于书店有了更为清晰的把握。他对书店经营有了新的想法,要做江苏本土化的连锁经营。这一理念贯彻至今,当然也不乏改进,例如书店已经陆续在江苏以外的省份开店,但仍会先专注本土市场。
“不复制”门店
以读者为中心,是“先锋”不曾改变的理念,而其核心价值则是一个“仁”字。
从1996年开始,钱晓华就经常与读者随时沟通书讯信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站在长长的通道尽头迎接读者,为读者推荐和分享有价值的书。
只看不买可以吗?“当然,这些都没关系,‘先锋只是太想和读者分享好书的价值。”钱晓华说,“做书店也好,做生意也好,如果没有人气,就不能聚财气。读者在帮我造人气,造氛围。我鼓励大家到我这里来,甚至有人讲,先锋是南京师范大学的第二图书馆,这是好现象。”
当然,书是书店之根本。黄健明介绍,“先锋”的书都是经过专业采购人员挑选。他们大都已具有八九年的工作经验,什么书比较好,大概采购多少都比较清楚。“我们的店员也同样如此,书店会根据他们的兴趣来安排负责不同类别的书。”
强调客户体验,并不只是体现在选书的环节上。在后来的发展中,“先锋”调整思路,重新开分店。比如他们仍然打算在夫子庙开店,虽是同样的地方,但分店的定位与之前已大有不同。“在旅游景区开店,主要是销售和景点相契合的图书以及相关文化创意产品。”黄健明说,“开店的目的是一定要能够创造利润,不做形象工程。”
后来,“先锋”又在南京“总统府”里面开了民国书院,在南京博物院开了以民国旧版本图书为主的新生活书局等,这些项目都跟文化影响力密切相关,也是为了让客户能有更好的体验。endprint
为了能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钱晓华提出,“先锋”力求开几家有规模的连锁店,且每一个书店都不重复,不进行复制。每个城市带给人的记忆都不一样,每个区域带给人的记忆也是不一样的。
黄健明在阐释先锋书店的理念时,也很谨慎地不用“复制”一词,不复制门店,不提倡书店随便复制其他模式。“为什么要复制?经验可以借鉴,如果书店当说到可以模式复制的时候,就已经落后了,所以必须要有更长远的眼光。”
用创意“养”书店
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传统商业的冲击很大,线上的分流让线下商业不得不寻找更多元化的经营和新的赢利点。
“相比网上买书,实体书店的价格不仅贵,拎在手里还很重,带回家很麻烦。此外网上书店查找书很容易,实体书店就比较麻烦。种类和价格更是实体书店的软肋。”拇指阅读创始人左志坚的这句话,戳中了不少实体书店老板的痛处:实体书店的优势在于客户体验,而就销售和购买环节来说,实体书店的确不占优势。
面对电商的凶猛来袭,钱晓华也认为,书店唯有革命才不会被革命。
对实体书店来讲,该如何拓展自身呢?2008年,“先锋”开始涉足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经过研究,“先锋”发现书与文化创意产品相互促进。购书群体和文化创意产品的群体是重合的。
此举在现在看来并不稀奇,但在当时的确是开明之举,甚至被黄健明视为对于书店后来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是在用创意文化产品来养书店。”黄健明说,书店开始重新设计艺术咖啡馆,将之前去各地考察书店带回来的照片一一挂在咖啡馆的墙壁上,对读者来说,这就是一家看得见书店风景的咖啡馆,“如此书店可以把人群聚集过来,既可以作为公共交流的场所,也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深厚的文化氛围。”
此外,“先锋”还成立了自己的艺术设计公司——午夜艺术设计公司,创立自有品牌,并对外设计、生产、销售文化创意产品,例如纸质笔记本、书签、名信片、手绘地图等。
除了做创意产品,书店还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和讲座。 对书店而言,办讲座也是有门道的。
“举办活动能尽量缩减成本,例如我们会和出版社合作,邀请作者来开签售会,由出版社出钱,我们提供场地。讲座既能吸引人气,又可以帮助新书做宣传,这是一件多赢的事情。”黄健明介绍,白先勇、梁文道、叶兆言、张嘉佳等都曾到“先锋”举办过新书发布会或讲座,在张嘉佳签售当天,仅他自己的新书就售出十几万元,而平日“先锋”的销售额也就2万元左右。
在2013年,“先锋”共举办了150场各类讲座,既赚了人气又带动了销售。
黄健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先锋”仍然会继续进行多元化经营,增强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的产业链,以创意带动书业发展,在文化出版、培训教育、咖啡文化、艺术品展出等方面多作尝试,“此外,我们还会进一步打造读者体验式阅读空间,塑造更好的公共空间,让读者驻留互动,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带动书业发展。”
借力政策助推
尽管资金不是书店生存的根本原因,但仍然不得不说的是,实体书店的健康生存环境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
别看今天“先锋”这个品牌有很大的知名度,但在品牌打造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用钱晓华的话说,先期品牌靠自己,之后的发展壮大则可同时借力政府助推。
这些年,“先锋”获得过政府大大小小的扶持。例如2009年书店开始涉及创意产品之时,南京市政府给予项目补贴10万元;2012年、2013年,江苏省政府又分别给予书店项目补贴资金100万元和70万元。去年,书店还获得国家财政部实体书店扶持资金。
而日前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出台的图书批发和零售环节免税政策,预计又可以让书店节省一笔可观的税费。黄建明笑了笑说 :“政策出来后,可以给我们节省每年70万元的税费。”
政府给予补贴,这是好事,但若想持续健康发展,实体书店还离不开长时间地积累文化品牌效应。因为书店经营者自身需清楚,生存的关键并不是政策支持,应是自己如何做得更专业。
“政府扶持也会讲求效益,他们会选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去扶持,不会随便把钱打水漂。”黄健明说,书店需要先将自己的实力做起来。其实,政府给予“先锋”在政策上的支持,恰巧也是书店自身多元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如果看不到前景的话,政府可能不会下这般力气去扶持。”
“这两年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关注,更加关注实体书店,相信以后‘先锋的机会也会更多,但我们会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项目。”尽管黄健明对“先锋”的未来充满信心,但实际上“先锋”还得继续努力。就在过去的2013年,“先锋”的销售额有1700多万元,而毛利润不到600万元,除去100万元房租、100万元税费、200万元人工费,以及100万元的其他费用,书店最后所得纯利润并不多。(支点杂志2014年4月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