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创新教学分析
2014-04-25包金凤
包金凤
在现代教育中,新课程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对教育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创新,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高质高效,符合新课改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在新课改教育下,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伸,是高中学习英语的基础以及过渡阶段,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英语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要采取一定措施,对英语教学进行不断创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初中英语教学发展。
一、将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和谐师生关系对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是十分有效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教师要利用积极情绪对每一个学生造成影响,使学生受到一定心理暗示,并且要使这种暗示是正面的、积极的,使学生能够保持一个阳光健康的心态;其次,对学生要善待、宽爱,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想法,这在情感上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融洽师生关系对于营造最佳学习环境是十分有帮助的,使学生能够以最佳状态加入到学习活动中。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加强了解,要明白学生所需要的是什么,要与学生进行主动交流,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特别关注,对他们关爱及尊重,从而使和谐师生关系建立起来。
二、活化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在近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通过课堂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应根据英语的学科特征,在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融入程度。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外国友人来中国游玩,向学生问路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扮演外国人来进行对话。这种情境设置的确能够起到锻炼学生英语口语的作用,但学生在对话时常常会选择自己熟知的单词或语句,对学生口语应变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真正的外国朋友请到课堂上,让他们配合情境,与学生们进行口语交流。这样,能够使教学情境真正活起来,学生们会对与外国人交流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对话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
三、对多媒体进行合理应用
在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很好效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对多媒体进行合理应用,将教学有效性增强。要对多媒体优势进行合理应用,多媒体的利用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另外,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看到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可以来让学生观看视频,听人物对话,使其对英语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另外,利用多媒体能够拓展学生知识,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英语文化,使其在英语学习上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和途径。在对多媒体教学进行应用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进行,不能滥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若过多使用多媒体使学生注意力转移,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会使课堂教学质量降低,得不偿失。
四、成立学习小组
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很多英语问题在小组内就可以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来进行小组划分,一般4~6人最为适宜,小组中既要有成绩较好的学生,又要有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使班级整体英语水平得到提高。教师要在学习小组的运作方式上进行创新,使其真正发挥作用,而非仅作为一个名头存在。比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英语探究课题,如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区别,让学生分工进行资料收集,合作完成研究报告。在汇报探究结果时,要说明小组内的哪位同学完成了哪部分任务,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分享合作心得,保证每位学生都参与到了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并且能够从中获益。
五、开展课外活動
初中英语的创新教育不仅要关注课堂,也要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起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使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中完成对英语知识的巩固,使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得以拓展。在课外活动的安排上,教师也要秉持创新的态度,不断更新活动形式,保持学生对英语课外活动的兴趣。例如举办赛诗大会,让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英文小诗朗诵出来,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英语学习的过程。或者让学生准备英语谜题,看谁猜出的谜语多。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除此之外,带领学生唱英文歌、讲英文小故事、进行角色扮演等都是值得推荐的课外活动形式,在寓教于乐间,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完成英语教育的目标。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强,创新课堂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是教学活动中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对英语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潘鸿章.中学英语实验研究与创新[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1.
[2]邓永财.试论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融合[J].中国教育学刊,2003,(11).
[3]尤伟等.基础教育课程丛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