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导学案的使用
2014-04-25康江兰
康江兰
目前,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在摸索借助“导学案”进行教学,通过导学案的形式,突出和强化重要知识,帮助学生对知识框架进行有效构建,作为补充学习资料辅助教学,并对学生学习方式和策略的形成提供学法指导。化学“导学案”以生为主“导学案”是教师设计的以引导学生预习、探究为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自主获得知识为目的的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方案于一体的方案,三案合一,解决了教与学、说与做、看与听的辩证关系,达到优势互补、和谐统一。“导学案”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用,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学习中最重要的行为。总而言之,导学案作为教学工具之一,其主要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当好学习的主体角色,促进学习方式的优化。
根据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我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所构建的“?导学案”教学流程框架如下:
一、“导学案”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
1.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将“导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导学案”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尝试解决“导学案”的第一部分——“课前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如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难点内容;鼓励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问题有目的性地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点和不明点,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学生课前依据“导学案”预习是“导学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在此过程中既充分体现“导学案”的导学功能,又实现了“以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2.课堂讨论、探究阶段
有了学生的课前自学作为基础,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导学案”中的探究式问题展开讨论。对于一些基本知识,可以采取师生互问的方式。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针对讨论过程中学生碰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对于“导学案”中的检测题,尽量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时间去思考。在课堂习题阶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充分提出自己的观点、解题方法和依据,以此充分暴露出各种类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知识上或者思维上的缺陷,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让学生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并获得一种成就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后巩固、小结阶段
在每份“导学案”最后都应该预留一定空白,由学生自主进行本节知识的归纳总结,然后在其后给出教师的参考小结。学生通过对比自己与教师的小结,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上和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长期坚持下去,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归纳能力。此外,教师要通过部分批改“导学案”的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二、传统与创新教学模式有效结合
为了使有效课堂达到有理有序,教师的场外监控、指导起关键作用。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点拨就是学生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的方向标,是学生探疑解难的切入点,是以旧知解新知的纽带,是知识间逻辑层次的衔接点。没有教师的点拨,课堂教学就是一团乱麻。教师点拨的內容:
(1)对知识衔接的点拨。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注意到知识间的联系,形成体系,使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或网),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适时适当点拨。
(2)对知识逻辑层次的点拨。这一点很重要。它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对课堂探究达到有序的一种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一个知识环节进入另一个知识环节。二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注重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顺序,学会用前知解决后疑,在“导学案”的编排上,要突出这样的导学目的。
(3)对课堂学习情绪的点拨。在有效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要恰到好处,不要过分追求热火朝天、好声连连、掌声不断的热闹场面,这样会造成学生过分追求身动而影响了心动。过于沉闷,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这时,适当的激励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恰当的点拨还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提高学生的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
(4)对课堂调控的点拨。这里包括知识调控和组织调控。前者是对学生探究知识、层次节奏等知识方面的把握和点拨,而后者是指对个别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纪律及合作方式等方面的指导。
(5)对疑难问题的点拨。对于有效课堂,我们反对把一切都推给学生的做法,有的教师认为讲得越少越好,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杜绝对同一难题乱哄哄地无休止地反复讨论探究,避免偏失了探究的方向和主题,出现学生在场上随意踢球的现象,那永远也没有破门的机会。既浪费了时间,也无收获可言。有时临门一脚,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仍不可少,而且对教师的讲解绝对不能有时间的限制,必须以效率作为用时多少的唯一标准。
三、使用“导学案”的体会与反思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于“导学案”的优点有了一定的体会,不过也发现了实施学案导学时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均面临巨大挑战
从教案到“导学案”的改革,在前期实施阶段,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编写不同层次的“导学案”,工作量大;学生多了借助“导学案”提前自学,做好学习笔记这一项,一时不适,使师生负担加重。另外,对于学生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也提出较高要求。不过经过一阶段实践适应后,只要备课组分工明确,教師工作量就会相应减少。而学生学会了使用“导学案”,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
2.“导学案”设计时需要注意层次性和难度控制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时的依托,设计出引导性好的“导学案”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此要防止老师把“导学案”等同于作业,探究式问题和习题没有层次,难度偏大,课后题量太多,缺乏典型性,造成学生对这样的“导学案”敬而远之,失去了“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作用。另一方面,还必须避免出现“形式主义”,使“导学案”成为教师、学生新的负担。
当然,对于“导学案”这样一种新事物,教学实践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始终是难免的,这也是激励我们继续开拓进取的动力。我们深信,只要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只要教师有让学生在探索的天空中自主飞翔的满腔热情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一定能让“导学案”这种教学模式进一步趋于完善,最终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