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古文教学

2014-04-25孙永富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古文文言文言文

孙永富

文言文作为汉语言的典范和精华,其节奏感和韵律感,其语言的凝练含蓄,是现代的文章难以企及的,对小学生语言水平的影响不可估量。小学文言文的学习,关键是动之以趣、晓之以情、践之以行,把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同时做到古今参照,带领学生理解、积累,持之以恒地训练,一定收到很好的效果。小学文言文教学手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第四学段(初中)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这样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对小学文言文教学要求没有提及。这样,小学文言文教学就显得很尴尬:要求不明确,难以把握教学目标。因为我们不能和初中文言文教学混为一谈,任意拔高,所以,准确把握小学文言文教学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基于课标,我认为应该达到这样的目标:一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语言文化,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二是培养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三是借助注释及教师的点拨,能理解大意,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一、为何要学古文

大力倡导小古文教学的朱文君老师说过:“第一,文言,让白话的表达更精妙。第二,文言能让白话的表达更有节奏和音韵。第三,文言,是我们不能拒领的文化遗产。第四,为了初中和高中的文言学习能够有个台阶,有个预备,小学也应该学一点浅易的文言,积累一定的语汇,培养文言的语感。”

文言文作为汉语言的典范和精华,其节奏感和韵律感,其语言的凝练含蓄,是现代的文章难以兼备,难以企及的,因此,对小学生语言水平的影响不可估量的。它可以让这种语言的感觉内在于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内化为一种无意识,但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能力。钱梦龙先生曾经说过“我主张中学里不但要教文言文,而且要适量多教一些,但不是像现在这样的教法。”既然中学里可以教,那小学里就能教一些浅显的文言文。民国时期《开明国语课本》就是一些浅显的文言文。

我们发现,喜欢古文学的人,言谈和作文,常常可以引经据典,语言有深度,有质量,有节奏感。古文相比现代文,在提升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方面,可谓事半而功倍。学龄儿童记忆力非常强。在这个时期接受中国古代文学的熏陶,这种打根基的训练,让其一生受用不尽。

二、趣味是第一位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古文的学习,关键是动之以趣、晓之以情、践之以行。实际上,小学生低年级的那些古诗词、成语等,就是古文,只是我们没有更好地注意他们罢了。朱文君老师说:小古文就是那些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和文言经典句段。在他的《小古文一百篇》,精选了最好读、最有趣的小古文,目的就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获得最纯正的文言启蒙,打下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的底子。让孩子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适当接触一些比较有趣、相对比较容易的文言文,这样更容易产生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

三、读很重要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对“读”的经典概括和诠释。由于时空上的距离,古文与现代学生自然会有隔膜,学生学古文犹如同陌生人交朋友,要拆除那道隔断千里的心理防线,让学生走近古文,“其实方法很简单,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我们可以先领着学生读,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加深理解。有的给文字配上插图,有的可以让学生演一演。不对学生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也就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教学目标一样可以达成。

四、古今参照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有和它相对应的小古文。我们利用这些文章,巧妙进行小古文渗透,是非常有效的。《夸父逐日》这篇古文可以在讲课文《夸父追日》时拓展讲解;在教《扁鹊治病》时可以拓展《扁鹊见蔡桓公》。由于小古文琅琅上口,孩子们很快就能熟读成诵,在诵读的过程中,逐渐理解意思。随着读和背数量的积累,孩子们理解的能力同步提高。在诵读中,我们可以只对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解释,只要孩子能粗通大意,就坚决不再进行解释,而是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和背诵。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孩子们最终能够达到透彻理解。

文言文教学的这种古今穿插,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比如,《晏子使楚》一課,孩子们对“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的理解没有任何难度。他们还能体会到古今语言的差异以及古代语言的凝练。教材中的【日积月累】中都是千古佳句。在教学中,我们带领学生理解、积累、甚至拓展原文,适度、适时、持之以恒地训练,他们一定会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古文改写,妙趣横生;指向阅读,一举两得

受优秀特级教师贾志敏的启发,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读小古文的基础上进行作文片段的训练。如《猫捕鱼》一文: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读毕,那猫捕鱼时的贪婪劲儿,失足落水的狼狈样子,一定立刻就浮现在了孩子们的眼前。而《乡村》一文中“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生活气息浓厚,仿佛美景就在眼前。孩子们据此作文,下笔容易,展开想象也相应地简单。对提高孩子们的作文能力有不小的帮助。同时,很多古典名著的语言文白夹杂,只要善于引导,让孩子喜欢上阅读这类名著,就成为学习和巩固文言文的一种好方式。我们可以选择简注本,让学生既读名著,又学文言文,一举两得。引导孩子读一些浅显的带有文言性质的文章,老师也要有意识地推荐孩子多读一些能增长文史知识的课外书,文史知识的广博,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文言文。

季羡林先生曾经谈到,要培养“三贯通”式的人才,即中西学贯,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古今贯通,是一个人广学博识的重要标志,是另外两个贯通的基础。一个民族的文化,最悲哀的事情是他的后代子孙,面对黑黢黢的文字,竟然不会读,读不通,读不懂。一个无法分享先人智慧的民族,会逐渐失去自己文化的根基。余秋雨先生在他的《石筑的易经》一文中写到:最大的湮灭不是书籍的亡佚,而是失去对其文字的解读能力。所谓文明的断残,首先不是古代城郭的废弛,而是一大片一大片黑黝黝的古文字完全不知何意。因此,今天的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后代子孙有这种能力去阅读凝聚祖先智慧心血和汗水的文章典籍。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更好地追求到教学的本源。

猜你喜欢

古文文言文言文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推断法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