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艺术在初中语文有效课堂中的应用
2014-04-25陆启赞
陆启赞
初中语文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关键是教师教学艺术是否运用得当。近年来,将留白艺术运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运用留白艺术可以让教学适当留有空白,开启学生思维之门,启迪学生之心灵,激发学生之兴趣,不断增强教学效果。留白艺术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众所周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集开放性、多元性及艺术性为一体的信息传递活动。初中语文教师要转换角色,不能全盘灌输,要相机诱导,在实际教学中要适当运用留白艺术,营造“阴晴圆缺”,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启学生思维之门,启迪学生之心灵,提高教学效果。
一、留白艺术的概念与作用
留白是一种艺术,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有意识地适当留点空白,通过这种空白效应,给学生一种思考、想象的空间。初中语文课堂中的留白艺术,其实跟画家作画在画中留白一样,留给观赏者思考余地及遐想空间。多年来,笔者将留白艺术运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现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张扬出自己的个性,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成绩。
二、留白艺术在课堂中应用的方法
留白艺术的施展空间很大,可以在课堂提问中留白,在课文插图中留白;也可以在标点符号中留白,可以在课文结尾处留白。留白艺术运用得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提问中的留白艺术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维的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仅仅注重结果,严重忽略了这个过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中,问题一“抛”出,就请学生马上回答,特别是在初中语文公开课中,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想跟学生互动,但是却不给学生一点思考余地,就要学生作答。只要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感觉良好、心满意足。也有的教师很积极地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搬进课堂来,可以没注意提问留白艺术的运用。学生一边合作、一边讨论,待他们讨论结束,教师就立即请学生进入回答问题的环节,这个环节由于没有运用留白艺术,使得教师不了解学生已经讨论到什么程度,对课文的理解度有多大。只要学生顺利完成提问环节,就感觉教学目的达到了。可想而知,这个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就是流于形式了。比如,笔者在传授《真正的英雄》这个知识点时,就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会一味地提问,而是将留白艺术运用其中。“同学们,谁才是真正英雄?”这一问激起了千层浪,鸦雀无声的课堂顿时沸腾起来,班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你追我赶地抛出自己的观点,个个都在展示自己的思维,好一番斗智斗勇,恰似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有些观点让我出乎意料,同学们分析此篇课文中的人物,分析的很到位。笔者认为,这堂课可以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跟留白艺术密切相关,通过留白,学生可以积极讨论,可以积极思考,可以相互辩论,相互交流。
2.课文插图的留白艺术
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插图,这些插图图文并茂,不仅仅是一些文字方面的说明,其实插图是可以给学生许多想象的余地。纵观这些插图,很直观,也很形象。为此,可以通过插图灵活巧妙地将留白艺术运用在其中,帮助学生领悟初中语文课文中的深层内涵,从而可以培养出学生想象创新能力。比如,笔者在传授《杨修之死》这个知识点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出课文中这段文字:“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日:‘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认真联系课文中的上下文,将文与插图进行对照阅读与思考,让学生用心去揣摩课文中主要人物——杨修与曹操当时的所思所想。这样,杨修之个性就“浮出水面”了。
3.标点符号的留白艺术
一篇课文离不开标点符号,可以说标点符号是初中语文课文中的重要“细胞”。标点符号跟文字有机配合,共同传情达意。笔者认为,正因为标点符号存在着很强的多样性以及丰富性,文章才会内涵丰富,表情达意比较深刻。比如,省略号是文章中的一个重要的标点符号,灵活应用它可以达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之感。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打开心灵中的那双想象翅膀,将文章中的省略号转换成思维火花。比如,在传授《故乡》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发现课文中有一段话:当“我”见到阔别二十余年的闰土时,我说了一句话“阿!闰土哥——你来了?”这段话寥寥数语,但是却运用了5个标点符号,每一个标点符号均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及分析课文中的人物世界。
为此,笔者就借助标点符号创设留白——“我”当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在各个标点处加上一句话,以如实地反映出“我”当时之心情。在标点符号中留白,学生很快把握了“我”兴奋——欢喜——疑问、急切了解等多种心理变化。
4.课文结尾的留白艺术
课文结尾犹如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一个“终曲”,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文结尾部分适当运用留白艺术,让同学自己回顾、加深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心理。一曲唱歌罢,却余音可以绕梁,这种境界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最高境界。比如,笔者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这个课文时,课文的结尾处,是这样写的“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马洛船,以免再遇见他。”为此,笔者就在这个课文结尾处运用了留白艺术:假如菲力普夫妇在轮船上发现了一名百万富翁很像于勒,这时他们会怎样呢?这个留白,引导学生去思考当时亲情已经被金钱“奴役”的时代背景下,人际关系为何如此变得十分淡漠,从而激发出学生同情之心,积极传播正能量。
综上所述,只要初中语文教师灵活运用空白艺术于课堂教学中,则能够启迪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浩瀚的语文知识海洋中尽情徜徉。
参考文献:
[1]张爱成.课堂教学中要学会“留白”[J].读与写,2010,(11).
[2]罗玉荣.刍议初中语文教学新课导入的策略[J].新課程学习,2009,(10).
[3]贺百仓.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1,(29).
[4]何永来.浅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J].中国校外教育,2010,(19).
[5]徐丽.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J].文学教育,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