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聚居区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之我见

2014-04-25彭金刚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公鸡母鸡苗族

彭金刚

苗族聚居区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根据苗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数学教学中善于因材设疑,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苗族学生探究能力,增强其自信心,使之能生疑、敢质疑、会探究,让数学教学成为苗族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殿堂,让探究成为他们受惠一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数学教学苗族学生学习习惯疑问是各项科研的开端,也是学生学习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教育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前人的知识与经验,敢于独立思考。对此,小学教学教学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根据笔者多年的苗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形成了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每一位苗族学生的探究能力、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疑由趣中生

由于苗族学生常年生活于崇山峻岭和深山老林之中,受地理环境所限,其见识范围小,对小学阶段来说,数学这门课程非常陌生。可是,他们对苗岭上的美丽景物和民间器具却非常熟悉。据此,苗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由学生熟知的物体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疑由趣中生。如苗族冲碓工具中的石槽部分的内空形成一个圆锥形内空,在学习圆锥一课内容时,要学生想办法计算这一内空的容积。由于学生非常熟悉这一物体,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疑问也在浓厚的兴趣中产生了。接着,教师再引入圆锥的学习内容。在极强的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教学也就在不断地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进行。学生也学得很主动,教学效果也很好。因此,苗区小学数学教师要把爱护和培养苗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作为培养探究能力的起点,建立探究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苗族儿童更是如此。他们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好奇心,这正是探究意识的萌芽。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这样的情境。

如教师提出疑问:“你能不用计算知道下面哪几道题的商大于被除数,哪几道题的商小于被除数吗?”

通过以往的计算经验,学生经过观察后发现“凡是除数大于1的,它的商就一定小于被除数”的规律……疑问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学生想探究、再思考的意识。

疑问是兴趣之源,兴趣是探究之始。如讲三角形和梯形形面积计算时,老师想摆出两个不同的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来比较这两个不同图形的面积。有些同学采用补割的方式来比较图形能重合的部分,有的同学则采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来进行测量。完成后老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做法,其次也提出了疑问,对于比较大的面积该如何办呢?同学们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更加急切地想知道简便、快捷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快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力度。

二、培养意志品质——使学生敢探究

探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许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有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苗区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树立其自信心,消除其自卑心理,使之大胆去探究。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和进步。哪怕学生的探究结果是错误的,教师也要肯定学生在过程中的勇敢精神,为学生再探究凝聚动力。

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只有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得以表现出来,学生探究的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让学生的探究能不断持续递进,其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至关重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恒心和顽强的毅力。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时,数学教师先让学生分别测量出大圆、小圆的周长。在计算圆的周长时学生想采用“滚动”的测量方法,并提出“能否将圆形花坛立起来进行滚动测量”。为此学生只能继续思考通过其他方法测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提出疑问。事实证明,通过“绳测”和“滚动”这两种测量方法都无法满足需要。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这使得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得到提升。通过不断操作、观察和思考,学生终于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圆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对学生进行层层设疑的递进的提问方式,能使学生的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教师的提问要科学且深刻,只有这种才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探索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来。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提问的方式,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识水平进行设想。这就是学生的探究成果。此过程即是学生发现、发明、创造的学习路程。

三、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会探究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勇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学生都有创造潜力,学习数学的方法就是挖掘潜力进行“再创造”,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想要让学生学会探究,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接触研究一个物体,尤其是新鲜物体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也是创新的基础和不断进步的需要。数学教师要利用这一点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有更多的创新。另外,要加强动手能力。只有亲手实验,才能将想象的变为实际的,将无形的变为有形的。亲眼看到,触摸到自己的创新成果,内心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还可以使学生加强自信心,制作更多的创造。如“张大伯家养了公鸡和母鸡共45只,其中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45,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学生从不同角度列出了各种算式:

(1)母鸡:45÷(1+45)=25(只)

公鸡:45-25=20(只)

(2)设母鸡只数为X

X+45X=45X=25

公鸡:45-25=20(只)

(3)45÷(5+4)=5(只)

母鸡:5×5=25(只);公鸡:5×4=20(只)。

总之,苗族聚居区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苗族学生自身心理特征,结合苗族学生的周围生活实际,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教学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識,培养苗族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小学数学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金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

[2]李兴国.苗族、汉族学生思维发展的比较研究.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1984.

猜你喜欢

公鸡母鸡苗族
苗族蜡染
母鸡
两只公鸡
母鸡下蛋
母鸡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民歌
说话的公鸡
小母鸡回来了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