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测绘先人冯桂芬与黄炳垕

2014-04-25杨彬镛

经纬天地 2014年2期
关键词:余姚测绘

□文/杨彬镛

清代测绘先人冯桂芬与黄炳垕

□文/杨彬镛

冯桂芬(1809~1874)晚清思想家、散文家,1840年他31岁时考中进士,这一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鸦片战争。他亲眼见证了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急剧转变。秉赋颖异,且曾以学问文章受知于林则徐的冯桂芬,在他的著作及言论中表述了对这种历史巨变的看法,提出许多真知灼见,体现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更加全面地论述了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他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传统,肯定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提出了主张“鉴诸国”、“自强攘夷”的主张,他把自己的主张概括为“以中国之名教伦常为原本,辅之以诸国富强之术”。因此他被称为改良主义之先驱人物,其《校庐抗议》被史界称为洋务运动的理论纲领。

清同光年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入侵的加剧,编绘新的、准确的地图为有识之士认识。1861年,为平息沿海屯垦农民对新垦田地的诉讼,对天文、舆地、兵刑、盐铁、河漕等有潜心研究的冯桂芬在《校庐抗议》中专门写了《沙田弥讼议》,设计了一种地籍测量方法:在旷野筑一高台,以罗盘置于直径一丈的大圆盘,格定方向,并以之为点,每隔一定距离,设一标杆。标杆的设立,一是须有永久保存的前提,二是彼此回见的距离,必须取得准确的数值,一直延伸到海边。这样,根据标杆定位制成的地图,便成为一个客观的依据,而海边围垦出来的新田,也都能确切无误的登记在地图上,杜绝了可能出现的土地争讼矛盾。

“计里画方”,是按比例尺绘制地图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代编绘地图为使地图图形缩小尺寸正确而使用的一种按比例绘出格网的方法。《绘地图议》中设计的编绘方法,是对传统“计里画方”方法的一种详细阐述。文中并没有对其立论提及的“不审乎偏东西经度,北极高下之维度,不可以绘千里之大图”④有进一步解释,对如何经纬度测量并没有提及。倒是对水准测量有了介绍。

黄氏世居余姚,子孙颇藩,又有黄尊素、黄宗羲这样的名家大儒,是余姚的一大望族。清同治元年(1862年),赐进士出身的天津人陶云升到余姚任知县,即慕名到黄府拜访黄炳,几次往来,两人成了至交。后来陶云升这样记述:“蔚亭(黄炳字)指陈象纬,悉抉奥探微之论,知其得力于此道深也”⑥。而黄炳却感叹无所用,只能在续写宗谱时将自己所学的测绘知识进行发挥:测绘过黄氏祖坟图。

余姚县图测量完成后,得到知县陶云升的盛赞,一些尚未开始测量地图的邻县官吏再次上门邀请黄炳帮助测绘,黄炳以体弱多病婉拒,潜心书斋,将自己平生所学的测绘知识与余姚县图测绘实践,编写成《测地志要》四卷,并于同治六年刊印⑩。此书为我国清晚期测绘学家编撰的为数不多的测绘教材之一,有资料记载,《测地志要》曾被清政府选为军事教材。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为了测绘《会典图》,浙江成立通省舆图局,主持这项工作的二品衔候补道宗源瀚力邀黄炳帮助修订《测绘章程》。已经是耄耋老人的黄炳不顾年迈体弱,专程从余姚赶到杭州,与宗源瀚等经过两个月的讨论,制定成浙江省测绘史上第一部测绘技术规范——《测绘章程》,并介绍其子——浙江省平湖县教谕黄维瀚,出任主持这次测绘的总董。在黄家父子的协助下,浙江通省舆图局很快测绘完成了《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20卷),受到了清政府的嘉奖。

注:

⑥、清余姚知县陶云升《余姚县境经纬度分开方积里图》序

⑨、清浙江通省舆图局《测绘章程》

⑩、(清史稿——卷一百四十七 志一百二十二)

测绘文苑

Surveying And Mapping Academic literary world

猜你喜欢

余姚测绘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余姚用“五个有”监管好土地
灾害报道中的地方媒体作为——以《余姚日报》抗洪救灾报道为例
余姚男子私设作坊排污水污染环境被刑拘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