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内蒙古半干旱地区弃耕的思考
——以和林格尔县为例

2014-04-25郝润梅马玲玲

中国土地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耕地农民

郝润梅,马玲玲

(1.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2.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国土局,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4)

关于内蒙古半干旱地区弃耕的思考
——以和林格尔县为例

郝润梅1,马玲玲2

(1.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2.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国土局,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4)

研究目的:通过对县域1996—2012年耕地减少和弃耕地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厘清农民弃耕的主要原因与利弊,为县域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方法:农户调查实证分析和GIS空间叠加方法相结合。研究结果:1996—2012年间全县耕地呈减少趋势,且程度趋于缓和,弃耕地总面积3236.5 hm2,主要集中于1996—2009年间,占弃耕地总面积93.91%;弃耕地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山区,弃耕数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政策影响、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民种地收入低、耕地自然质量较差等均成为研究区弃耕的主要原因;弃耕地对该县粮食产量没有造成明显影响。研究结论:弃耕地是当地农民应对自然环境变化和生活环境改善的选择结果,有助于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主动休耕、调整农业结构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政策引导等是保证耕地保有量稳定的主要途径。

土地利用;半干旱地区; 弃耕; 思考; 和林格尔县

弃耕或撂荒现象在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偏远山区较为普遍,据学者研究,近30多年来中国大规模的弃耕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和20世纪90年代末[1-13]时期,内蒙古耕地弃耕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特别是内蒙古中南部水土条件较为恶劣的石质丘陵和黄土丘陵区等地的旱作农业区。探究区域耕地弃耕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的地方性原因,对于当前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数量的确定,以及县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国内关于耕地弃耕或撂荒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理论上探讨了对耕地“弃耕”内涵与类型划分的认识[1-5];内容上多集中于不同区域弃耕历程、原因及驱动力的分析[5-8];在方法上从定性描述到定量模型分析的逐渐变化趋势[6-10];在数据获取方面,大多数研究以农户调查问卷统计为主[5-13]。随着中国中西部资源开发利用和城镇化的发展,原本人少地多的西部半干旱生态脆弱区耕地弃耕现象更为普遍。位于典型半干旱区的和林格尔县弃耕现象比较复杂:从弃耕表现形式看,有显性弃耕也有隐性弃耕;从弃耕时间长短分,既有全年性弃耕又有季节性弃耕;从弃耕原因角度,有生态型弃耕、灾毁型弃耕、经济效益型弃耕等;从农户弃耕主动性看,是被动和主动相结合的弃耕过程。针对于研究区耕地弃耕特点,采用以图形空间叠加与农户入户调查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和准确反映特殊区域的耕地变化情况。

1 研究区概况

和林格尔县地处典型的半干旱区北方农牧交错带南缘,是呼和浩特市的近郊县,距市区仅42 km。地理坐标北纬39°58′—40°41′,东经111°26′—112°18′之间,县域土地总面积344778.10 hm2。该县是以传统农业、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县,据统计,2012年全县总人口近20万,耕地165万亩,人均耕地8.25亩。

从自然区域来看,该县处于由西北部平原向东南部黄土高原和蛮汉山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具有“三丘一山一分川”的地貌特点,平原分布于西北部,由冲积—洪积平原组成;黄土丘陵台地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东南部,沟谷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东部为中低山区,地势陡峻,土层较薄。境内属中温带半干旱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终年气候干燥少雨,年平均气温5.6℃,年降水量417.57 mm。全县植被、土壤类型丰富,栗褐土是主要的土壤类型。可利用水资源11639.5×104m3,水质良好,有利于生产与生活用水。

2 数据获取、处理与分析

由于全国第一次土地调查结束后,研究区首次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时间是1996年,因此,对耕地及弃耕地变化数据统计时段定为1996—2012年,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讨论,即1996—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统一时点更新之前的统计;2009—2012年“二调”之后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统计。在数据统计中,将逐年减少的耕地总量中,因灾毁、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征用导致零星耕地撂荒等主、被动因素引起的耕地变更为天然草地、荒草地、滩涂、盐碱地、裸地、沙地等均列入“弃耕”之中。

2.1 1996—2012年耕地及弃耕地时空变化数据采集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源,采用MapGIS、ArcGIS软件功能,将研究区1996年、2009年、2012年三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分别进行两两叠加处理,获得1996—2009年和2009—2012年两个时段的耕地减少和弃耕地变化数据、16年间弃耕地总面积,以及研究区耕地减少去向、弃耕地空间分布格局等信息(图1—图2,表1—表2)。

2.2 撂荒地成因数据

利用外业入户问卷调查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初步分析16年间研究区弃耕地形成的各种原因。基本步骤包括调查样点选取、问卷调查内容设计、统计分析等。

2.3 结果分析

2.3.1 1996—2012年间耕地减少变化特征

(1)从数据统计结果可知,研究区1996—2012年间耕地总量呈减少趋势,16年间耕地总量共减少6928.49 hm2,年均减少433.03 hm2,除2000—2005年间的大幅减少外,其他时段增减较为平缓(图1),其中1996—2009年时段耕地减少7704.97 hm2,2009—2012年时段耕地减少776.48 hm2。

图1 1996—2012年和林格尔县耕地逐年变化(左)及减少(右)统计图Fig.1 Distribution curve of farmland change in Hollinger County from 1996 to 2012

从耕地减少的去向来看,按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结果要求,1996—2009年时段生态退耕导致减少量最大,占总减少量的81.24%,其次为建设用地占用;2009—2012年时段,则主要为建设用地占用和农用地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导致的耕地减少值为零(图2)。

同期,研究区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耕地数量得到一定得补充,2012年耕地数量基本与2002年耕地数量相当,耕地保有量基本稳定。

图2 1996—2009年(左)与2009—2012年(右)和林格尔县耕地减少去向图Fig.2 Distribution of farmland distanced in Hollinger County from 1996 to 2009

(2)从耕地减少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1996—2009年时段耕地减少主要集中在和林格尔县东部和南部山地丘陵区;2009—2012年时段则主要集中于建设用地集中布局的城关镇周边、盛乐镇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盛乐经济开发区外围以及呼大高速、丰准运煤专线等大型交通设施用地等地,以建设占用为主(表1)。

表1 和林格尔县1996—2012年各乡镇耕地变化数量统计表Tab.1 Abandonment of farmland in Hollinger County from 1996 to 2012

2.3.2 1996—2012年间弃耕地变化特征

(1)从数据统计结果(表2),弃耕地数量变化最为显著地是1996—2009年时段,期间弃耕地3019 hm2,年均弃耕面积232.30 hm2,平均弃耕率为3.29%,主要弃耕为荒草地;2009—2012年弃耕地面积为216.55 hm2,弃耕率为0.19%,年均弃耕面积78.79 hm2,基本为大型基础设施被征地后的零星耕地弃耕为荒草地、沙地、裸地、待征地、征而不用的天然草地等。

(2)从空间数据叠加结果来看,1996—2009年时段,弃耕地主要出现在新店子镇北部、黑老夭乡西南部各行政村的山地丘陵地带,以及盛乐镇和城关镇的东部山区,弃耕面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较少;羊群沟乡、大红城乡的黄土丘陵区弃耕地次之,二者占弃耕总面积的81.45%,其他地区占18.55%;2009—2012年弃耕地面积为以新店子镇、大红城乡、黑老夭乡、盛乐镇等乡镇居多(图3,封三)。

2.3.3 弃耕地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研究区各乡镇区位、弃耕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等,设计了包括农户家庭基本情况、承包耕地种植与产量、弃耕原因、农村政策影响、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变化5个方面22项调查问卷内容;再根据空间叠加图件所示的弃耕地分布状况,选取了4个乡镇11个村的100户农户、46.53 hm2弃耕耕地,进行入户问卷调查;最后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3,表4)。

(1)土地详查至今研究区弃耕地总面积3236.5 hm2,弃耕地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山区,弃耕程度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山地丘陵区弃耕耕地占弃耕总面积的81.45%,其他地区占18.55%。

(2)问卷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流失、收益低、政策影响、耕地质量差是研究区耕地弃耕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弃耕地对该县粮食产量没有造成明显影响;91%的家庭年均总收入是提高的,弃耕对家庭收入的影响不大;弃耕时间集中在近2000年之后,主要为农户承包的山坡地、盐碱地。

表3 弃耕地问卷调查样点统计Tab.3 Investigation data of the abandonment of farmland

表4 弃耕地主要调查指标统计Tab.4 Investigation index of the abandonment of farmland

3 弃耕原因探析

3.1 自然环境条件差是造成弃耕地的客观原因

地处半干旱地区的和林格尔县,本底环境条件已经决定了本区域具有旱灾、风灾等气候灾害频发、风蚀沙化严重等不利于农业耕种的自然因素,加之县域东部多玄武岩台地、东南部黄土丘陵广布,地表水资源缺乏、雨季水土流失严重等,均成为制约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东部和南部山地丘陵区的山坡地、梁地首先成为弃耕的对象。

另一方面,区域蒸发量大大高于降水量,使得西部平原区许多地形低洼处的耕地盐碱化加重,最终导致弃耕。问卷调查显示,受干旱影响而撂荒弃耕者占到了调查总户数的90%,因盐碱化而弃耕占10%。除旱灾外,霜冻和虫灾也是常年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3.2 社会经济发展与比较利益的影响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户经营行为的改变、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生产要素在农业和非农业部门之间流动、农户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1-16]。对于和林格尔县来讲,近10年正是全县社会经济全速发展,农民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极大变化的时期,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与比较利益对农民弃耕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1)旱地耕种收入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据问卷调查统计,本县旱地平均每亩产玉米仅200—300 kg,收益674元,平均每户20亩地计算,全年收入为13480元。而在本县“蒙牛乳业”公司打工的月收入约2000—3000元/人,年收入约30000—50000元/人左右,是种植玉米收入的2—3倍左右,若每户有2人以上外出打工,则收入更高。

由于各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农民的消费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和改变。单靠耕地种粮产出收益对农户来说,已不可能满足生活消费的支出需求。因此,耕种增加收入已成为农民次要的选择。

(2)农民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加,耕地劳动力投入不断减少。和林格尔县的盛乐经济开发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开发区,一方面为当地农民进厂务工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以“蒙牛乳业”为首的乳制品产业发展,使全县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畜牧养殖已成为许多农民新的生产方式。同时,呼和浩特市近郊的优势也使相当部分的农民离开土地进城务工,从而导致真正投入到种植业上的劳动力大大减少。

(3)城镇化进程的影响。随着城关镇中心城区、盛乐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小集镇等小城镇的扩展,以及交通便利、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心村发展,许多农民举家搬迁至乡镇或县城居住,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全县已无人或少人的自然村达36个,特别是东部山地丘陵地区村庄已逐渐成为空心村、老人村、无人村,村周围耕地弃耕已属正常现象。

3.3 政策因素的影响

(1)退耕还林政策。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和林格尔县2000年开展了“西部大开发生态退耕大调查”工作,退耕还林工程于2001年开始实施,经过多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绝大部分耕地质量差、大于25°的山坡地均已退耕还林或林草间种。在农户分期分片的退耕过程中,少量分布于退耕还林地中间的、不属于退耕范围的耕地也同期弃耕,多年撂荒后,弃耕地已逐步由田间杂草恢复为天然草地,有助于山区生态环境改善。

另外,2000—2003年本县持续干旱,部分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的幼林不能及时浇灌,成活率降低,又加上补植力度不够,造成了部分列入退耕还林还草的坡耕地撂荒为天然草地。

(2)地方政策。随着全县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产业化进程,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各乡镇发展奶牛养殖专业户和养殖合作社,建成了一批现代化养殖场、养殖小区,也使得偏远山坡耕地被农民主动弃耕,转产于奶牛养殖。

(3)生态移民政策。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各乡镇相继建设了生活环境条件相对较好的移民新村,逐步将山地丘陵区生活生产条件差的村民移出,移人未移地,部分移民新村与原居住村庄相距甚远,使得农民对原有耕地管理不够甚至抛荒,也是弃耕地近年有所增加的重要原因。

3.4 新一代农民的传统种植观念薄弱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农户都认为回乡种地是最后的生存生活选择,农民轻视农业劳动的观念越来越严重影响到他们的下一代,通过外出打工、进城上学等途径走出农村和离开土地是农村青少年一代和农民家长的普遍想法和做法,造成农村劳动力缺乏的同时,逐渐改变着新一代农民的传统耕种观念。

4 结论与思考

和林格尔县是内蒙古中部典型的以农为主的城市近郊县,境内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多样,有着良好区位条件,经济发展迅速与交通便利,因此,集聚效应使得耕地弃耕现象尤为明显,如何在耕地保护制度、农民意愿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三方面获得平衡,是值得地方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思考的问题。

(1)研究期内和林格尔县耕地总量已基本趋于稳定。伴随着近年来国家更加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以及年度变更调查技术的改进,“二调”以来,耕地数量减少得到了有效控制,传统的“轮歇”耕作方式也重新受到农民重视,耕地减少和弃耕趋势趋于缓和。但伴随着小城镇化的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偏远村庄的搬迁,隐性弃耕仍然会存在,仅仅依靠规划指标控制来限制耕地减少和弃耕是不够的,需要在有效管理手段、基本农田监测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保证耕地数量和质量的稳定。

(2)因地制宜的核定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近几年来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和耕地储备库建设项目建设及补充耕地数量增加,本县耕地基本实现占补平衡,但各乡镇由于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耕地弃耕现象在各山区乡镇村仍然存在,因此,在当前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之际,重新合理界定各县、乡两级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是防止弃耕的基础。

(3)研究时段研究区耕地弃耕是农民应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被动放弃和生活经济环境改善的主动选择结果。从大量问卷调查与图表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对于农民生活水平还较低的和林格尔县来讲,过去十几年耕地弃耕是有序的和有条件的,即首先弃耕的是偏远山区耕作条件差、耕地质量低的耕地,其次才是移民或劳动力缺乏导致的主动弃耕。因此,政府主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合理规划用地结构与耕地空间布局,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节约集约利用,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对农户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来保证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才是保证耕地保有量与避免弃耕的主要途径。

(4)研究区弃耕的生态环境效应更重要。国外经验证明,有计划的土地休耕项目对于减少生态脆弱地区的水土流失、修复土壤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林格尔县近年来山地丘陵区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不仅是生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成就,也与1996—2009年时段偏远山地丘陵区弃耕与天然草地自然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针对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地区的耕地保护,如果能将农民被动弃耕转变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土地休耕”项目,列入土地整治规划中,将耕地休耕面积与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指标相衔接,将会更有利于耕地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5)对征收或临时用地弃耕的认识。研究区2009—2012年耕地弃耕统计和空间分布显示,弃耕地主要是建设征收后的撂荒和大型交通建设工程临时用地压占等造成的撂荒,数量相对较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前者在土地征收之时已有“占补平衡”来补充耕地减少;后者往往成为永久或半永久弃耕对象,当前各地均采用编制临时用地复垦规划和复垦项目工程实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对于半干旱的山地丘陵区,能够适于实施复垦工程的区域和水土条件极为有限,因此,采用一定程度上扩大征地范围,以异地补充耕地的方式来保证耕地保有量的方式更为可行,临时用地弃耕后,以自然恢复为天然草地为主,既有利于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条件的改善,也可以降低复垦成本。

(References):

[1]邾鼎玖,许大文.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0,(12):10-13.

[2]谭术魁.农民为何撂荒[J].中国土地科学,2001,15(5):34-38.

[3]王丽琦.农村土地抛荒的“新土地革命”的社会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4):30-35,40.

[4]刘吕权.利用撂荒土地做文章[J].农村经营管理,2010,(5):26-27.

[5]张怀献,范和平.安徽省耕地抛荒周期性波动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3):496-498,503.

[6]刘润秋,宋艳艳.农地抛荒的深层次原因探析[J].农村经济,2006,(1):31.

[7]崇华.钦州市农田撂荒原因分析与对策[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1,(1):59-62.

[8]冯红燕.农户耕地抛荒的驱动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55-59.

[9]黄利民.农地边际化及其效应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59-60.

[10]谭术魁.弃耕地程度描述、可持续性评判指标体系及其模式[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6):3-8.

[11]张斌,翟有龙,徐邓耀,等.耕地抛荒的评价指标及应用研究初探[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24(5):49-52.

[12]杨瑞珍.我国耕地资源流失原因的深层剖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3):38-39.

[13]田玉军,李秀彬,马国霞,等.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弃耕地的影响[J].中国土地利学,2010,24(7):4-9.

(本文责编:陈美景)

Discussion on the Farmland Abandonment in the Semiarid Area in Inner Mongolia: A Case Study of Hollinger County

HAO Run-mei1, MA Ling-ling2
(1. Geography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uhhot 010022, China; 2. Bureau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Dongsheng District of Ordos City, Ordos 017004,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the reason of farmland abandonment in the semiarid area in Hollinger County. The methods of farmer households survey and GIS were employ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ultivated land had a decline trend gradually between 1996 and 2012 in Hollinger County. There were 3236.5 hm2of fallow land, mainly occurred during 1996-2009, and accounted for 93.91% of the total abandoned land area. The abandoned land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east and the amount of the abandoned land gradually declined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area. The decrease amount of laborur, the income of farmer and poor quality of farmland were the main reasons of farmland abandonment. So far, the abandoned farmland in Hollinger County has not impacted obviously on grain produc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bandoned farmland is the resul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change and livingenvironment improvement by local farmers. The abandonment help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is the only way to prevent the abandonment of farmland and maintain farmland through agricultural structures adjustment, conditions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olicy guidance enhancement, and farmer living standard improvement.

land use; semiarid area; abandonment of farmland; consideration; Hollinger County

F301.21

A

1001-8158(2014)10-0048-07

2014-06-30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10038);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MS0623)。

郝润梅(1963-),女,陕西府谷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土地资源评价。E-mail: haorunmei@126.com

猜你喜欢

耕地农民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保护需要强化系统观念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民丰收歌
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部门责无旁贷
耕地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