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到底好在哪儿
2014-04-24袁越
袁越
母乳喂养的好处大致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类。大部分儿科医生都会告诉你,母乳喂养的婴儿不易拉肚子,得传染病的概率低,长大后身体更强健,智商更高。其中,短期的好处很容易理解。已知母乳中除了营养物质外还含有很多抗体,这是母亲专门为婴儿准备的特殊礼物,可以帮助那些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孩子们免受病菌的侵袭。
但是,母乳喂养的长期好处就不那么容易说清楚了,尤其是关于智商的影响。一来关于人类自身的研究存在伦理障碍,本来就难以研究;二来婴儿不会说话,而影响婴儿智力发育的因素又太多,很难分清楚哪个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原因。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西娅·科伦和大卫·拉米决定接受挑战,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大部分关于母乳喂养的研究在采样方面存在缺陷,犯了‘选择偏倚的错误。”科伦博士说,“这些研究仅仅比较了不同喂养方式产生的结果,却忽略了不同家庭之间在经济条件和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后者有可能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为了避免出现偏倚,两位研究人员找到了665对至少有两个孩子的美国夫妇,其中一个孩子是用母乳喂养的,另一个孩子是吃配方奶粉长大的。他们比较了这665对孩子,发现母乳喂养在减少儿童肥胖症、降低哮喘发病率、避免多动症和提高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没有比奶粉喂养显出任何优势。
“我们的研究并没有否定母乳的好处,这仍然是最好的一种喂养方式,对于婴儿的短期好处是明显的,比如减少婴儿感染的概率等等。”科伦博士说,“但是我们的研究没能证明母乳喂养是否存在长期的好处,比如我们没能证明母乳喂养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母亲最关心的。也许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而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放到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上来。”
这篇论文发表在2014年1月出版的《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上,引来了众多评论。反对者认为,此前已有太多论文证明了母乳喂养对于孩子智商有正面影响,不能仅凭一篇论文就否定这个结论。
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美国杨百翰大学的社会学家本·吉布斯博士发表在2014年3月出版的《儿科杂志》上的一篇论文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吉布斯采用了时下最流行的大数据研究法,从国家数据中心调出7500个美国小孩从刚出生到5岁时的详细记录,这个数据库包含了母亲和孩子的大部分信息,比如母乳喂养的情况、家庭状况、母亲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和方式等等,甚至母亲何时开始给孩子念图画书,每晚念多长时间等等数据也都有。
这个数据中心还存有每对母子间的活动视频,吉布斯通过视频给每位母亲的育儿技巧进行了打分,重点放在母亲是否对婴儿的情感需求做出了及时而又恰当的反馈。
然后,吉布斯把这些数据和孩子们5岁时的身体状况、智力水平和考试成绩等等硬指标放在一起考量,发现真正对孩子的智商有影响的是母亲和孩子的亲密程度。比如,吉布斯发现那些善于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做出恰当反应的母亲,孩子长大后的智商往往会比较高。另外,如果一位母亲从孩子9个月大的时候就坚持每天给他念图画书,等孩子长到5岁时智力发育水平比没有这么做的孩子早2个月—3个月。
吉布斯还发现,那些用母乳喂养的母亲比喂奶粉的母亲在这两点上都做得更好。换句话说,母乳喂养只不过增加了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后者才是提高孩子智商的关键因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