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74例临床分析及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2014-04-24胡建国
胡建国
(石门县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300)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74例临床分析及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胡建国
(石门县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300)
目的分析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及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经确诊的7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儿的心脏基础疾病情况、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表现等。结果7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中,51例发生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上,5例发生在扩张性心肌病的基础上,7例发生在风湿性心脏病的基础上,3例发生在肥厚性心肌病的基础上,8例无基础性心脏病;临床表现:发热72例(97.3%),镜下血尿32例(43.2%),心功能不全43例(58.1%),脾肿大25例(33.8%);进行性贫血19例(25.7%);血培养阳性结果为71例(95.9%),超声心动图检查有68例可见赘生物,阳性率达91.9%,将血培养检查结果设为对照组,超声检查结果设为观察组,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逐渐增高,临床表现有时多不典型,超声心动图能够提供早期的诊断,降低该病病死率,已成为该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分析;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表面,伴有赘生物的形成,赘生物多为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血小板及纤维素团块,内含有大量微生物与少量炎性细胞[1]。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分为两种,一类叫做“自体瓣膜心内膜炎”,是发生于自体的心脏瓣膜上,这部分患者中大部分有心脏基础病变,如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或自己的瓣膜有关闭不全或狭窄等。另一种是“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发生于有植入物的患者身上,这些植入物多为人工瓣膜,也有起搏器或者其他心内植入物。近年来,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逐渐增高,临床表现有时多不典型,超声心动图能够为其提供早期的诊断,降低该病病死率,已成为一种重要诊断依据[2],因此对2009年7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及超声心动图诊断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9年7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39例,年龄在3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5.13岁,基础疾病:51例发生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以室间隔缺损多见;5例发生在扩张性心肌病的基础上;7例发生在风湿性心脏病的基础上;3例发生在肥厚性心肌病的基础上;8例无基础性心脏病,所有患儿均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静脉血培养,并行血、尿常规检查[3],超声检查使用型号为GE S6超声诊断系统,探头频率为5~10 MHz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被检查者采用左侧卧位,行常规标准切面扫查,包括M型、脉冲波及彩色多普勒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心脏基础病因
51例发生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占68.9%,以室间隔缺损多见;5例发生在扩张性心肌病的基础上,占6.8%;7例发生在风湿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占9.5%;3例发生在肥厚性心肌病的基础上,占4.1%;8例无基础性心脏病,占10.8%。
2.2 临床特征
发热72例(97.3%),体温37.4~38 ℃ 20例,38~39 ℃ 33例,>39 ℃19例,最高可达40.6 ℃;镜下血尿32例(43.2%);心功能不全43例(58.1%);脾肿大25例(33.8%);进行性贫血19例(25.7%)。
2.3 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结果
血培养阳性结果为71例(95.9%);超声心动图检查有68例可见赘生物,阳性率达91.9%,心脏赘生物的附着情况:45例患儿左右心室内可见多个团状强回声团块,最大直径42 mm×38 mm,二尖瓣前叶30例,后叶18例,肺动脉瓣11例,三尖瓣10例;瓣膜穿孔情况:二尖瓣前后叶穿孔9例,三尖瓣前叶穿孔8例。见表1。
3 讨 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表面,伴有赘生物的形成,赘生物多为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血小板及纤维素团块,内含有大量微生物与少量炎性细胞。多数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基础性病变,因感染坏死的东西脱落,造成一些小血管的栓塞,导致相应的症状,如指(趾)甲下出血、肢体的小出血斑点等,严重者会出现脾栓塞等,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咳喘、憋气[4]。然而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多样,多无特异性,主要以全身感染症状为主,易造成早期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本文74例患儿中,发热72例(97.3%),体温37.4~38 ℃ 20例,38~39 ℃ 33例,>39 ℃ 19例,最高可达40.6 ℃;镜下血尿32例(43.2%);心功能不全43例(58.1%);脾肿大25例(33.8%);进行性贫血19例(25.7%),其中合并心力衰竭10例,表现多无特异性,是临床上漏诊的主要原因。
表1 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对比
随着抗生素的大剂量广泛应用,其血培养阳性率有所下降,而超声检查诊断作为一种先进的临床诊断技术,以其独特的分辨力优势,操作容易,无明显的禁忌证[5]。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尤其对血培养阴性者更为适宜,其能观察到心内膜受累的部分表现,成为仅次于发热的最常见征象,可明确赘生物大小、位置、有无瓣叶穿孔及血流动力学改变[6]。本研究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有68例可见赘生物,阳性率达91.9%,心脏赘生物的附着情况:45例患儿左右心室内可见多个团状强回声团块,最大直径42 mm ×38 mm,二尖瓣前叶30例,后叶18例,肺动脉瓣11例,三尖瓣10例;瓣膜穿孔情况:二尖瓣前后叶穿孔9例,三尖瓣前叶穿孔8例。由此可见超声心动图能够提供早期的诊断,降低该病病死率,已成为该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罗心平,施明海,彭伟宪,等.6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J].上海医药,2005,28(4):294-297.
[2] 陈树宝,孙琨,黄芙蓉,等.Duke标准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儿科杂志, 2001,39(5):260.
[3] Silbiger JJ.The valvulopathy of non-bacterial thrombotic endocarditis[J].J Heart Valve Dis, 2009,18(2):159-166.
[4] 叶香芳,严冬,黄建荣.感染性心内膜炎51例临床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5):453-455.
[5] 张元芬,丁云川,陈明,等.经胸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形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12(7):377-378.
[6] 何锦霞.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3):93-93.
R725.4
B
1671-8194(2014)17-0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