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

2014-04-24张向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6期
关键词:通率脑血管溶栓

张向红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0)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

张向红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5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回顾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资料。结果TIMI分级溶栓后动脉再通率为88%,动脉未再通率12%。动脉再通患者基本痊愈,未再通6例患者行15d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动脉再通44例患者NIHSS评分溶栓后检测为0分,未通、部分再通6例患者疗前(8.5±0.3)分,疗后(4.3±1.5)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迅猛发展,公众生活节奏、饮食结构不断改变,加之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显著增加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比例,脑梗死为其中常见类型,致残及致死率均呈较高水平,对社会整体健康水平构成严重威胁[1]。在疾病早期,选择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案促进脑血流恢复,改善神经功能,是改善患者预后,保障生活质量的关键。本文就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50例展开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9例,女11例,年龄45~69岁,平均(57.2 ±2.4)岁,平均病程(4.9±0.2)h。均有失语、单肢体瘫痪、偏瘫等神经系统确切定位体征,并经颅脑CT确诊。入选标准: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修订);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4分;与溶栓适应证符合。并排除溶栓禁忌证者。

1.2 方法

经股动脉应用Seldinger技术完成穿刺置管操作,实施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脑动脉血栓程度、范围、部位、Willis环状态及是否建立侧支循环加以了解。病变血管检出后,于椎动脉或颈动脉起始部置导管头,行动脉灌注。取尿激酶20万U溶入0.9%氯化钠溶液20 mL 中作首剂,注入速度为1 mL/min。药物注入完成后,为对脑血管闭塞开通状况加以观察,需再行造影检查,依据体征、症状等因素,药物可重复注入,每次10万~15万U,注入速度为1 mL/min,至最大注入量75万U或再通。血管已通后,溶栓可停止。并行CT检查,对溶栓所致的脑出血加以排除,并送返病房。术后为防脑血管再闭塞,维持肝素化24 h。并取活血化瘀药、神经营养药、脑保护剂应用。取奥扎格雷钠注射液24 h后应用,共用15 d。

1.3 效果评定

①脑血管造影分级效果评定:溶栓前后TIMI血流分级评定:0级:血管闭塞远端检查无顺向血流,即无灌注;1级:对比剂不能充盈远端血管,部分通过闭塞部位,即弥散无灌注;2级:动脉远端造影无全充盈,但与正常动脉比较,充盈及清除速度延缓,即部分灌注;3级:对比剂迅速、完全对远端血管充盈,并迅速达到清除效果,即完全灌注。0、1级为动脉未再通,2、3级为动脉再通。②症状、体征效果评定:基本痊愈:生活可自理,症状、体征消失;显效:患肢肌力呈>2级提高,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患肢肌力提高<2级,症状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TIMI分级溶栓后动脉再通率为88%,动脉未再通率12%。见表1。动脉再通患者基本痊愈,未再通6例患者行15 d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动脉再通44例患者NIHSS评分溶栓后检测为0分,未通、部分再通6例患者疗前(8.5±0.3)分,疗后(4.3±1.5)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溶栓前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

3 讨 论

研究显示,急性梗死脑组织由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坏死区组成,急性期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可对脑血管闭塞程度、部位、血流灌注、血管再通、侧支循环等情况加以反映,可评估预后。采取经动脉介入溶栓方案治疗,高浓度溶栓剂可在血栓阻塞部位直接作用,使血栓溶解过程加这,血管闭塞到再通的时间缩短,促使再通率最大程度的提高,加快脑血流恢复,显著改善神经功能,以提高预后效果,降低致残率,为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保障[2]。

临床溶栓治疗时需重视时间窗的选择,研究显示,暂时夹闭动脉后,病理变化在5、6、8 h具一致性,故介入溶栓需尽早开展,以提高再通率,此机制与血栓收缩,诱导纤维蛋白分子相关化学结构发生改变,降低了蛋白水解酶与血栓的反应相关,临床溶栓治疗时间窗通常为发病6 h内。另外,动脉灌注溶栓于椎动脉或颈内动脉起始部开展,可缩短动脉插管时间,避免发生继发性脑出血[3]。溶栓治疗以挽救经再灌注可呈正常恢复、位于不可逆梗死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织为目的,以达到改善预后、恢复神经功能的效果,动脉介入溶栓治疗以存在缺血半暗带组织为依据。尿激酶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无抗原性,为非选择性溶栓剂,应用较广泛,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动脉内溶栓治疗以临床症状、体征是否改善,血管是否再通为疗效评价标准,本次研究中,TIMI分级溶栓后动脉再通率为88%,动脉未再通率12%。动脉再通患者基本痊愈,未再通6例患者行15 d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提示早期经动脉内给药对局部闭塞血栓溶解有促进作用,且可使侧支循环的开放加速,发挥溶栓效果,即使梗死血管不能再通,也可改善侧支小动脉血流灌注,使神经功能得以改善。本次未通、部分再通6例患者疗前(8.5±0.3)分,疗后(4.3±1.5)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1] 谬中荣.急性缺血性卒中经动脉溶栓技术探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3):97-101.

[2] 张世璇,张汉义,高凤琴.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2):29.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3):146.

R743.3

B

1671-8194(2014)16-0201-02

猜你喜欢

通率脑血管溶栓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