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逆袭
2014-04-24许智博
许智博
自1993年一部名为《嫉妒》的韩剧被央视引进中国大陆开始,韩剧在中国已经整整存在20年,不过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在不同时期能成为中国人集体记忆的剧集并不多。2月的最后一周过去后,画上句号的《来自星星的你》,很可能跟2005年在中国一炮走红的《大长今》一样,成为中国人对于韩剧的下一个记忆符号。
外星人也是韩剧的
“韩国编剧已经不再满足高富帅了,他们直接把手伸向了外星球。”80后编剧赵晨调侃着如是评价《来自星星的你》(以下简称《星星》)。
《星星》热得发烫,除了普通观众和铁杆粉丝之外,影视行业里几乎所有的职业编剧和制片人也“不由得”关注起来。面对《星星》在韩国稳超20%的收视率和在中国内地甩开第二名一条街的点播率,很多编剧和制片人看法各自不同。
从编剧的职业角度上看,《星星》让很多编剧都不太服气,擅长古装戏的编剧于正对记者说:“编剧上,除了作者很会写人物个性外,可以借鉴的技巧非常少,倒是全智贤的表演,美轮美奂的服装、拍摄手法、剪辑起了很大作用。”
“拍摄手法上,这部剧采用了很多纪录片的技巧。男主像接受采访一样,经常把内心独白先讲一遍,过去和现在、古装和时装穿插播送,女主视角、男主视角各自演绎一边,就这样,让一个有些原地打转、并不激烈的戏吊起了观众的胃口。”于正说,“中国观众对韩剧也表现出宽容,同样的故事放在中国,他们可能会觉得是雷剧。”
面对《星星》的走红,赵晨发现了一个微妙的现象:平时很少看韩剧的人看完后比经常看韩剧的人更加“不能自拔”。对于平时就密切关注韩剧的她来说,《星星》在编剧技巧和题材上的突破点很少:“惟一的突破,就是不讲灰姑娘了。”
“《星星》综合了几乎所有韩剧成功的元素:历史、穿越、偶像、时尚、爱情、罪案、豪门、超能力、忠犬型男二号……”赵晨评价说,“但这类超现实题材的韩剧可能对于经常看韩剧的人并不新鲜,事实上,在这类题材的韩剧里,几年前的一些韩剧都比《星星》要好。但对于以前不怎么看韩剧的观众,《星星》绝对是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
事实上,如果把《星星》与《大长今》同样视为韩剧的符号,两个符号之间长达10年的“空窗期”里,韩剧完成了一次“外壳”的蜕变。
在2005年《大长今》和另一部韩剧《浪漫满屋》在中国热播之后,韩剧开始在题材上、质量上进入了一个起伏不定、同质感严重的“迷茫期”。韩国广播影像产业振兴院2007年曾对最重要的三大海外市场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进口韩剧的情况进行调查,情况一度让韩国人沮丧—— 2007年上海电视节上韩国电视节目对华销售额为650万美元,比2006年销售额的977万美元减幅惊人。这是韩国在1997年金融危机后“文化救国”、打造文化产业10年后,经历的一次小小下挫。
那时与韩剧一起沉沦的还有台湾偶像剧和香港TVB大剧,但目前完成“复兴”的,却只有韩剧。
《星星》的字幕主要翻译、“凤凰天使TSKS韩剧社”成员“烂笔头”从事韩剧字幕翻译已经7年,因为身在首尔工作,对近年来韩剧的变化感受也更为直接一些:“韩剧现在电视剧的类型上很多元,因为电视剧的主要受众还是家庭主妇,所以要说最主流的还是最平常的家长里短,出轨、捉奸、复仇,不过都在主妇们比较清闲的时候播。晚上黄金档的电视剧因为大家回家都看,所以‘都教授这种完美帅哥,从20岁到50岁都受用的。”
尽管如上所言,超现实题材的韩剧在数量上看是韩剧的“非主流”,但从播放时间上和设定的受众群体来看,显然代表了现在韩国三大电视台打造的韩剧方向。新一代的韩剧不再是动辄几十、上百集的冗长,而是像美剧、日剧一样,十几集到二十集就可以看完一个故事。
严苛出品
尽管编剧、制片人们面对《星星》的大热吐槽多多,但让中国影视行业的从业者羡慕的其实并不是《星星》的成功,而是现在韩剧背后的制作环境。
韩剧的第一次蜕变发生在1990年韩国民主化浪潮前后,当时韩国政府在电视行业“国退民进”,完成市场化改革,半国营性质的韩国广播公司电视台(KBS)缩减规模,民营的首尔广播公司电视台(SBS)创立,二者与韩国文化广播公司电视台(MBC)形成了今天“三巨头”的局面。随后,唱片、电影的事前审查制度相继废除,改为分级制。1997年,金融危机中破产的财阀们也被清除出了影视行业,让市场竞争更加充分。
1998年,韩国将文化产业列为二十一世纪国家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了“韩国文化世界化”的口号。韩国政府规定电视台必须保有80%以上国内制作的节目,对国产剧的播放时间设下限,对进口影视剧的播放设上限,黄金时段不能播出外购影片,以保护本土影视剧的发展。
“韩剧在质量上领先我们15年,”上海文广(SMG)的制片人苏醒在社交网站上撰文说,“韩国的连续剧自成体系,大多数韩剧是边拍边播出。残酷的淘汰机制和高效的运作机制是英美国家都望尘莫及的。这种周一拍完周二剪、周三周四播的方式不仅仅是一种高效体质的体现,更是在产业思路上完全异于中国。”
不同于中国电视剧制作机构与电视台打交道的B2B模式,韩国电视剧制作机构与电视台共同制作,承担风险,以B2C的方式同观众接触。
根据国内影视行业人士的介绍,现在韩国电视剧导演一般被称为PD(Producer&Director),兼顾“制作人”与“导演”两职,“边拍边播”的背后是收视率实时考核,收视率不好,长剧会被砍短,砍短就意味着损失广告收入。KBS电视台人才开发院长崔铁灏说:“韩剧的收入中,有39%是广告,20%是销售节目收入。”
更严苛的是,每部黄金时间的剧集,广告时长也可以随收视率浮动,收视率高的剧可以播时长七八分钟、品牌数量在28个左右的广告,一天收入达三四亿韩元,成功的剧广告费会翻两三倍,而收视率差的剧广告时段甚至可能被砍到两分钟,也会影响导演接下来的签约。
这样的环境,决定了编剧在韩剧产业链里的地位高于明星。在韩国,边拍边播的机制,让编剧成为了一个剧组中跟导演平起平坐的核心角色,编剧甚至可以决定角色由哪些明星来出演,也可以按照明星的气质“量身定做”剧中的角色气质。一部剧集的成本中,给编剧的酬劳要远远高于演员。在这样的机制里,韩国诞生了一批金牌编剧,如“一手煽情一手搞笑”的洪氏姐妹、连配角也能写出彩的金恩淑,包括《星星》的编剧朴智恩,也是一位擅长写女性角色的金牌编剧。
用一位韩国影视行业的专家的话说,一部韩剧的成功,“编剧占70%—80%,演员占20%,导演占10%”。张语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爱奇艺去韩国购买韩剧的播出版权时,一般只知道演员、编剧,“连剧本大纲都没有”,“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从对韩国市场的了解、演员在韩国目前的状态以及他们在中国被接受等情况作出分析”。
曾经大热韩剧《浪漫满屋》的导演表珉洙曾说,韩剧挑选演员有不成文的规矩:“女演员演技和容貌都重要,演技更为重要;男演员首先是容貌,如果有演技就更好了。”
在编剧“一手遮天”的情况下,很多韩国演员的表演也会出现套路化,尽管全智贤在《星星》里“前一秒女神、后一秒女神经”式的表演在很多中国观众眼里是演技出神入化的体现,但在赵晨眼里,这样的表演早在2011年5月的水木剧《最佳爱情》里就被一个角色设定类似的男主角“首演”过,“《星星》里很多桥段的表演,看影视作品多的人,都能在一些欧美电影中找到些许的影子,比如《诺丁山》里的某些情节。”
很多人感叹于韩剧在道具上“高大上”,但这点在很多国内制片人和导演看来,只能挠头苦笑:韩剧里动辄上万的品牌服装和装修豪华奢侈的别墅住宅,这在国内电视剧本审查中,通常会以涉嫌“渲染贫富差距”被阉割或自我阉割。至于鬼怪幽灵超能力,就更不可能出现在国产偶像剧中了。“韩剧里女明星可以拿各种奢侈品,但国产电视剧里,富翁只能用宜家39块9的被套。”赵晨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韩剧的制作水平也带动了观众欣赏水平的提升和对情节的预期提升,SBS在2013年2月档的水木剧《那年冬天,风在吹》就曾在创下13.4%的高收视率的同时,被观众指责低级错误频出;MBC播出的《7级公务员》中,女主角电话拿反了还在通话。
这些平时被中国观众拿来放在SNS上当笑料的穿帮镜头,却让韩国观众十分在意,他们普遍认为,如果频频出现这样的状况,不仅电视台遭人耻笑,还很可能影响“韩流”在世界的传播。MBC的制片人就曾表示,韩国电视剧代表着韩国文化,所以必须严格保证质量。
网络撑开的管道
在编剧于正看来,《星星》在中国的大热应该主要归结于微博上明星和大V们的带动:“她们会觉得自己就是千颂伊,明星会带动粉丝形成热潮。”
“烂笔头”也丝毫不掩饰网络对于这部韩剧的“决定性意义”:“《星星》会这么火也是因为网络的关系,没有微博就没有《星星》的走红,网络这一代人,看剧先看脸,脸长得好,剧情不好也会看。”
无论是“阅剧无数”的字幕组成员还是负责引进这部剧的张语芯,他们在去年12月底《星星》开播前,谁也没有预料到这部剧集会成为2014春节后的一个“现象”。
但“爆发”也不是没有预兆,根据去年12月韩国媒体的报道,《星星》是第一部在开播前就被中国方面签下播放版权的韩剧,而且,拿下《星星》播放版权的并非中国大陆的视频网站,而是一家名为“北京幸福影视媒体”(根据韩文音译)的中介公司,报道还称,《星星》此番出售价格比其他韩国电视剧更加昂贵,为每集500万韩元(约为人民币28778元)。
尽管张语芯因为“商业机密”不便告知从第三方那里购得《星星》播放版权的价格,但她还是称:“我可以说的是,它确实要比国产的电视剧要便宜很多,如果相比这种量级的电视剧的话,其实《星星》的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
2月12日开始,爱奇艺首先改变了以往的播出模式,在字幕组翻译之前,就将《星星》的最新剧集放在网站上让粉丝们观看。3个小时的“时差”,可以说是创造韩剧真正意义的第一次在中国“同步播放”。而一周之后,另一家播放《星星》的乐视网也开始将“生肉(网友对于没有翻译的国外影视剧的称谓)”先挂上网站争取点击率。很多粉丝一边看一边在评论区里猜台词。
如果没有视频网站,韩剧2007年之后在中国的“复兴”或许还要更久一些,李敏镐也不会被华谊推上春晚的舞台。正是这样的“网站同步直播”,在帮助韩剧和韩国的影星们撑开另一个进入中国大陆的管道。
如今,在北京潮人聚集的三里屯的爱奇艺咖啡馆,外墙已经整个被包成了《星星》的海报,每天都有很多粉丝跑来合影,还有很多人会和海报上的男女主角借位“接吻”。谁都不能预计《星星》这座火山还能喷发多久,但显然,韩剧自身的进化和视频网站的新渠道,正合力重新在中国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