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视角下社区居民体育参与研究
——基于粤东地区的实证调查
2014-04-24田学礼周进国
田学礼,周进国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420;2.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系,广东 潮州 521041)
社会分层视角下社区居民体育参与研究
——基于粤东地区的实证调查
田学礼1,周进国2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420;2.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系,广东 潮州 521041)
以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社会统计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十大社会阶层”为理论基础,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对粤东地区社区居民体育参与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粤东地区近半数社区居民体育认知程度较高,近半数社区居民喜欢体育,各社会阶层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具有显著性差异;粤东地区社区居民体育人口为23.7%,各阶层体育人口数具有显著性差异;粤东地区社区居民年均体育消费为513.4元,各阶层体育消费具有显著性差异。
体育参与;社会分层;社区居民
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逐渐成为社会体育发展的主阵地,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努力促进社区居民体育参与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随着我国社会阶层地不断分化,社区也相应出现了社会分层的现象,产生了不同的社会阶层。于是,社会分层应该成为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参数。然而,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社会分层与社区体育的研究成果相当少,对二者之间的深层关系尚认识不足,理论研究的滞后不利于新形势下社区体育的实践发展。
社会分层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可以为社区体育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学界对社会分层的研究已有更为深入的发展,就社会阶层划分而言,主要存在四种模式(李强, 2007),包括陆学艺等提出的“十大社会阶层”模型、孙立平提出的社会“断裂”理论、李强提出的“倒丁字型社会结构”理论及李强等提出的“四个利益集团”说[1]。其中“十大社会阶层”模型(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2]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许多学者(包括体育学界)作为社会分层实证研究的理论依据。本文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致相当于全国中间层次的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为调查单位,以社区居民体育参与为研究对象,以“十大社会阶层”为理论依据,试图对“社会分层与社区体育参与”这一命题进行实践层面的探讨,以期为社区体育理论研究与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粤东地区社区居民的体育参与为研究对象。由于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致相当于全国中间层次,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体育参与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体育认知(对体育的价值取向程度)、体育情感(对体育的喜欢程度)、直接参与(对体育运动的直接参加程度)、间接参与(对体育运动的间接参加程度)[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社会统计分析法,在此对问卷调查法进行简要说明。根据研究需要,设计《粤东地区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调查问卷》。问卷效度检验采取专家评定法,邀请相关领域10名专家对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检验,7名专家认为有效,3名专家认为基本有效,问卷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涵盖本研究的主题。采用“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在第一次问卷调查结束后15天,对潮州市湘桥区湘桥街道昌黎居委的60名居民进行了再测,前后两次问卷测量的相关系数R值为0.87,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研究所需的样本,于2011年3月-4月共发放问卷2 400份,收回问卷2 137份,有效问卷2 086份,有效回收率为86.9%。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社区居民体育认知情况
体育认知就是人们对体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本文将其具体操作化为人们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调查结果表明,粤东地区社区居民认为体育重要的占36.6%,认为很重要的占9.5%,两者合计占46.1%,认为一般的占36.2%,而认为不重要和很不重要的共占17.6%,说明近半数社区居民的体育认知程度较高,能够对体育的作用和价值形成比较正确的认识。表1显示的是各社会阶层体育认知情况,如果以重要及以上为评价标准的话,则各社会阶层体育认知排序依次为:经理人员阶层(76.5%)、个体工商户阶层(53.9%)、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45.8%)、专业技术人员阶层(45.5%)、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39%)、办事人员阶层(36.7%)、产业工人阶层(30.8%)、私营企业主阶层(24.7%)、农业劳动者阶层(24.4%)、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20%)。卡方检验显示,各社会阶层体育认知呈现显著性差异(P= 0.000)。总体而言,社会中上层体育认知程度较高,这与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有着一定的关系。吴振华等研究发现,中上层人群更容易发掘体育的多重功能,而中下层人群看待体育的作用则比较传统和单一[4],这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表1 各社会阶层体育认知分层统计比例(%)
2.2 社区居民体育情感情况
体育情感就是人们对体育的喜欢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粤东地区社区居民喜欢体育的占31.6%,很喜欢的占14.6%,两者共占46.2%,喜欢程度为一般的占33.2%,不喜欢及很不喜欢的占20.5%,说明有近半数社区居民喜欢体育,有近四分之一的社区居民不喜欢体育。表2显示的是各社会阶层的体育情感情况,如果以喜欢及以上为评价标准的话,则各社会阶层体育情感程度依次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61%)、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50.2%)、办事人员阶层(49.7%)、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48.5%)、专业技术人员阶层(45.1%)、经理人员阶层(44.7%)、个体工商户阶层(42.1%)、产业工人阶层(39.9%)、农业劳动者阶层(34.4%)、私营企业主阶层(27.6%)。卡方检验发现,各社会阶层体育情感呈现显著性差异(P=0.000)。但是,体育情感并不是简单地随着社会阶层地位的上升而提高,一些社会中下层的体育情感甚至还高于社会中上层。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喜欢体育的占48.5%,我们认为这个数据需谨慎看待,可能是因为这个阶层主要是由家庭主妇及待业、失业中青年人组成,他们中的大多数比较喜欢体育的缘故。
表2 各社会阶层体育情感分层统计比例(%)
2.3 社区居民直接体育参与情况
直接体育参与就是直接参加体育运动,本文将社区居民直接体育参与操作化为体育人口。本文主要依据“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5]作为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粤东地区社区居民体育人口占23.7%,非体育人口占76.3%。《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显示,1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中达到“经常锻炼”标准(与“体育人口”标准一致)的人数,占全国16周岁及以上总人口的8.3%。张志扬等调查发现,2006年福建省城镇体育活动参与者中有24.5%达到体育人口的标准[6]。因此,如果与2007年度全国平均水平及福建省相比较,粤东地区社区居民体育人口比例也是较高的,但若与发达城市相比则差距较大。广州体育学院课题组2004年调查显示,广州市的社会体育人口为42.49%[7]。可见,目前粤东地区社区居民体育人口比例与广州相比尚相差甚远,这与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调查显示,各社会阶层体育人口排序依次为:经理人员阶层(52.6%)、专业技术人员阶层(46%)、办事人员阶层(33.6%)、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31.2%)、私营企业主阶层(25.3%)、个体工商户阶层(19%)、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15.9%)、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12.1%)、农业劳动者阶层(9.6%)、产业工人阶层(6.2%)。卡方检验显示,各社会阶层体育人口比例呈显著性差异(P=0.000)。总体而言,社会阶层地位与体育人口比例呈正相关关系,即社会阶层地位越高则体育人口比例也越高。这与其他研究比较类似,例如张志扬等在2006年福建省的调查发现,城镇体育人口在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下层、最下层的比例分别为28.3%、16.7%、14.3%、11.5%、9.6%、7.0%,体育人口的分布在各阶层之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6]。汤国杰在杭、宁、温三城市的调查亦显示,体育人口数存在明显的阶层差异,并且呈现出随着阶层地位上升而递增的趋势[8]。
2.4 社区居民间接体育参与情况
间接体育参与主要包括体育的业务、消费等直接参加以外的所有的参加形式[3]。结合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将间接体育参与操作化为体育消费。体育消费的类型一般包括:观赏型体育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参与型体育消费[9]。表3显示的是粤东地区社区居民2010年各类体育消费的具体情况,按消费水平高低排序依次为:体育用品、体育健身培训、体育彩票、体育比赛门票、其他、体育报刊图书。从体育消费水平可以发现,粤东地区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是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其次是参与型体育消费,再次是观赏型体育消费。从表中还可以看出,粤东地区社区居民年均体育消费为513.4元,通过计算得出占年均收入的2.3%,这一比例是相当低的。
表3 粤东地区社区居民2010年体育消费统计
调查显示,各社会阶层年均体育消费水平按高低排序依次为:私营企业主阶层(881.8元)、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73.2元)、经理人员阶层(545.9元)、个体工商户阶层(465.5元)、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450.4元)、办事人员阶层(421.9元)、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398.7元)、产业工人阶层(365.9元)、农业劳动者阶层(204.3元)、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151.5元)。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各社会阶层之间的体育消费呈显著性差异(P=0.000)。体育消费需要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因此经济资源是决定体育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私营企业主阶层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因此其体育消费排在首位理所当然。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和经理人员阶层不仅拥有较多的经济资源而且拥有文化资源,他们具备体育消费的能力和意识,因此其体育消费水平也相对较高。为什么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的体育消费相对较低,可能因为粤东地区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主要是以实物消费为主,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在体育实物消费方面缺乏兴趣。该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也比较类似,如黄先锋等对湖南省城市居民的调查发现,不同社会阶层体育年均消费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社会上层居民年均体育消费额比其他阶层要高,随阶层的降低居民年均体育消费呈下降趋势[10]。
3 研究结论
(1)粤东地区近半数社区居民能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各社会阶层的体育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社会中上层社区居民体育认知程度较高。
(2)粤东地区近半数社区居民喜欢体育,各社会阶层体育情感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育情感并没有简单地随着社会阶层地位的上升而提高,少数社会中下层的体育情感甚至还高于社会中上层。
(3)粤东地区社区居民体育人口占23.7%,这一比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是较高的,但若与发达城市相比则差距较大。各社会阶层社区居民体育人口比例呈显著性差异,社会阶层地位与体育人口比例呈正相关关系。
(4)粤东地区社区居民年均体育消费为513.4元,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其次是参与型体育消费,再次是观赏型体育消费,各社会阶层体育消费呈现显著性差异,总体而言社会中上层体育消费水平高于社会中下层。
[1]郑杭生.新世纪中国社会学(2006-2010):“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瞻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0-191.
[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8.
[3]吕树庭,卢元镇.体育社会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99;92.
[4]吴振华,田雨普.市民体育社会分层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5):80-84.
[5]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2.
[6]张志扬,翁宏伟.社会分层视野下福建省城镇体育人口结构特征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32(4):73-77.
[7]吕树庭,崔海,刘德佩,等.广州市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暨体育人口调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3):1 -5;9.
[8]汤国杰.社会分层视角下城市体育人口结构及活动特征的研究——以杭、宁、温三城市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31(9):1185-1187.
[9]苏义民.体育经济学教程[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129;134-135.
[10]黄先锋,易小坚,周琥.社会分层视角下居民体育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1,32(2):88-93.
Sport Involvement of Community Resi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Based on the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east Guangdong
TIAN Xue-li1,ZHOU Jin-guo2
(1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510420,China; 2.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521041,China)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questionnaire survey,statistical analysismethods,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en class division",sport involvement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the eastGuangdong was investig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nearly half of community residents enjoy a higher degree of sports awareness and half of them like sports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sports awareness and emotion for different social stratifications.Sports population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this area amounts to 23.7%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ports cognition and emo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ocial stratifications.These residents'sports consumption averages 513.4 yuan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sport involvement;social stratification;community residents
G80-051
:A
:1001-9154(2014)06-0032-04
G80-051
:A
:1001-9154(2014)06-0032-04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N-06)
田学礼(1983-),男,河南确山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201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