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教什么”与“怎么教”

2014-04-24卢闻君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目标

卢闻君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教什么”与“怎么教”

卢闻君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探讨如何整体实现体育课程目标,需要研究目标引领下的教学内容,深入探寻内容背后的育人功能和多种教育价值,思考“教什么”,还要研究有利于体育教学目标整体实现的途径与方法,思考“怎么教”。研究表明:“理解、掌握、会运用”应当成为“教什么”的主要构成内容,实现学生由“工具性理解”到“关系性理解”的转换;“怎么教”,要依据场地、设施、器材和天气变化等客观条件,也要发挥体育教师主观能动性、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组合编集内容和选择教法运用,既是知识与技术技能传授的媒介与范例,也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促使生理、心理发展和人格建构、完善的工具与手段。

体育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明确“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整合并体现体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1]。由此,体育课程目标是衡量学生发展身体、获得良好的体育教育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对比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如何整体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既要研究目标引领的体育教材以及其内容背后的育人功能和多种价值,思考“教什么”的问题,还要精心设计和选择有利于体育教学目标整体实现的途径与方法,思考“怎么教”的问题。

1 教什么——深谋远虑“把学生带向哪里”

“教什么”是教师准备在课堂上做哪些事,并为此付出努力,使学生将得到怎样的发展,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诉求,是进行体育教学预设时首先要考虑的,即:目标引领内容,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导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只有明确为什么而教,才能知道应该教什么。体育学科特性形成体育教学目标与内容选择上的特殊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如: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看,体育教学内容中各运动项目间的学习关联性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有:1)体育学科的多元文化性,构成不同目标系统的运动项目,使得体育内容呈现一个五彩缤纷的运动项目群;2)从运动技能来看,许多运动项目之间的平行关系,是先学习篮球还是先学习排球等,他们的互为基础性并不明显;3)目前的入(升)学大多没有统一要求参加体育考试,因此来自于外部的顺序性也不清晰。另外,体育学科具有“一项多标”(一个运动项目可以用来达到多种教学目标)和“一标多项”(为实现某个教学目标可以有多个项目选择)等特点[2]。因此,体育学科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如果缺乏正确的理论,容易形成随意性。

1.1 以知识技能为价值取向思考“教什么”

1.1.1 把抽象的运动技术变成具体、有序的教学内容 如何把一个相对抽象的运动技术要领、要点、概念等变成具体、有序、可操作的体育教学内容?

1)要对该运动技术的“学理”进行分析,即达到什么程度是该动作技术“会”了。一些动作的“会”比较好判断,如游泳、滑冰、骑自行车等,但有一些动作的“会”则不容易断定,如打球、踢球、跨越障碍等。由此,体育教师需要根据一些运动技术的特点,结合教学时数和教学条件等实际,定出该运动技术“会”的到达点,使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在广度(范围)和深度(难度)以及目标确立上能“有的放矢”;2)体育教师要从运动技术所规定的“会”上“反推”出应该教的技术内容,由易到难,由原地、徒手到行进中、器械上,由单一到组合,由基础到提高,渐近地排列各项内容,形成一个运动技术教学内容系统链,并能体现“适宜的技术难度”,在经过体育课“教会”后,能在知识与技术层面上帮助学生达到某个新高度。那么什么是动作技术的难易、适度呢?毛振明先生认为,“适宜的技术难度”是由“应该学会的新技术性质”、“教学条件的可能性”和“学生的身体素质”3个因素所组成的交汇点[2]。由此,体育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适宜的技术难度”,无论从教学效果与时间,还是课堂行为与状态,都会体现出一定的特征(表1),在对照、对比中找出原因不断改进,逐步掌握有效进行技术教学的理论与规律。

表1 适宜与不适宜动作技术难度特征比较

1.1.2 把运动负荷偏小或相对简单的技术变成与身体锻炼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运动技术的学练既有赖于一定的运动素质,同时又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当今,学校体育肩负着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重任,因此不能忽视运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身体锻炼的作用。如通过把某项运动技术进行“运动负荷的教材加工”,特别是一些运动负荷偏小的“轻体育运动项目(如太极拳、瑜伽术、乒乓球等)”和一些以某个身体部位活动为主的相对简单的运动技术 (如跑、跳、投等动作),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组合编集,把某项运动技术变成与学生身体锻炼相结合,与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促使运动技能和运动素质改善与提高的双丰收[3]。

由此,以知识技能为价值取向思考“教什么”,体现了体育教育的生理改造功能与价值。如果仅以此考虑“教什么”,体育教材的丰富意蕴和文化之内涵就被简化或被窄化了,那么,体育教学也只是“去情境”、“去过程”的身体操练或技术习练而已了。

1.2 以文化育人为价值取向思考“教什么”

1.2.1 把多样化的运动技术变为集体教育的教学内容 体育课是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运动技术教学又是围绕在集体交流、集体思考和集体行动中进行的,其中蕴涵着许多集体教育的因素,体育教师要把这些集体学习和集体教育的因素加以教材化,即通过“集体教育因素的教材加工”工作,使集体教育的内容渗透于运动技术教学之中。如通过游戏、球类、操练等进行集体意识和良好集体行为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体会在集体氛围下的高质量与温暖的学习,在集体教育中规范自己的体育行为等。

1.2.2 把单调的运动技术变成让学生体验快乐与成功的教学内容 运动技术教学在伴随着学生“懂”、“会”、“乐”的多种体验中,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是体育课中学生获得自信、取得成功、享受运动乐趣的重要途径和源泉,但学生参与体育尤其是运动技术的学练,是需要努力、拚搏、忍耐和吃苦的。因此,体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如研究教材的乐趣因素、研究学生成功学习的路径等,把运动技术有意识地改造成能通过不断努力、不断进步而获得最终成功的教学内容,成为越学越乐学的快乐体育教学内容。

1.2.3 把单一的运动技术变成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内容 运动技术一般是操作性的知识,但其中也伴随着许多需要理解的记忆性知识和需要认知的原理,如学生终身体育锻炼需要的知识和原理。对这些知识的传授,体育教师首先是要把一些运动技术内容进行“知识和原理性的教材加工”,即把他们提炼出来后,再结合运动技术教学,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边练边想,边实践边思考,在掌握运动技能中获得认知知识。

由此,以文化育人为价值取向思考“教什么”最根本的是对体育学科本质的把握和领悟。体育教学中,某一运动项目,既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又有其隐藏在背后的其它属性;不仅是对运动技术原理、方法的理解、掌握,还有对运动精神、文化的感悟和体验等。

综上,体育教学诉求“教什么”定位在使学生通过经历“是什么—为什么是—怎么用”的研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来看,有“工具性理解”和“关系性理解”2种模式,工具性理解是“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是”;关系性理解是对内容本质的把握,“不仅知道做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从学生上课前对知识技术的“能”与“会”来看,大都是属于工具性理解,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实现学生由“工具性理解”到“关系性理解”的转换,“理解、掌握、会运用”应当成为“教什么”的主要构成内容。

2 怎么教——精心策划“把学生带到那里”

“怎么教”是体育教师要考虑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做出的思考并选择相应的教学路径,反映了体育教师对教学路径和教法手段的合理把握和正确选择。为了整体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不仅要思考“教什么”的问题,还要对“怎么教”做出精心策划与设计;既要符合不同内容的教学规律,又要遵循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2.1 基于学生特点和发展思考“怎么教” 学生身心发展既表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又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所以,在选择或创新教法、学法时,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变化教学方法(表2)。

表2 根据学生情况变化的教学方法(小学跳远为例)

2.1.1 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潘绍伟先生认为,《课标》不是没有标准,没有要求,也不是教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更不是学生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而是以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制约、指导内容的选择与创编,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运动为本”转变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体育与健康课程才能真正成为学校体育“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既育体又育人的目标。

由此,体育教学方法与路径的选择,首先应充分体现课程目标的育体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目标的实现,发挥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体育与健康的学练过程不仅是身体锻炼、提高体能的过程,也是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感受人生的过程。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考“怎么教”,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体育与健康的学练中去,为其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健康基础。

2.1.2 关注不同水平学生身心发展 根据《课标》选择教学方法建议,体育教师“应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规律与要求,进行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法与学法创新,调动学生体育健康学习的积极性”[4]。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适用性,而不同年龄和水平的学生又具有差异性,因此体育教师选择教学方法需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如,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基本运动能力、形成体育兴趣与爱好的关键时期,也是终身体育形成的基础阶段,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学生今后体育与健康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但处于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基础不一样,所以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就要考虑他们的基础水平,同时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及其结构方式时,还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新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迁移作用和影响。另外,在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还需要了解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功。如,当学生第1次越过了跳箱时,当学生成功地保护了同学使其免于受伤时,当一向胆小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勇敢(优柔寡断的表现出果断、自制力较差的表现出自制性、缺乏坚持精神的表现出坚毅性等)时,当一向执拗、傲慢的学生表现出尊重对手、服从裁决的良好体育道德时,当一贯羞怯内向的学生敢于在同学面前大胆展示刚学会的动作时……这个时候,教师应为他竖起大拇指或投以一个称许的目光,或者和同学们一起为他而鼓掌,通过这样的表扬、肯定、赞许、鼓励等方式,可以成为促使学生消极行为发生转变的契机和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

2.2 发端于“教什么”、“为什么教”,思考“怎么教” 目标引领内容,内容决定形式。“怎么教”取决于“教什么”和“为什么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变化影响教学方法的选用。

1)教学目标的变化。尤其是当教学目标有了重大改变时,即使是相同的教材,学生和教学条件也相同,教学方法也必然会有所变化[5]。例如,某校体育教师进行球类教学,虽然教材、学生、学校条件等没有变化,但当教学目标有所变化时,需要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做出相应的调整(表3);

2)教学内容的变化。不仅是各个运动项目由于自身特征而形成各自的教学方法(如体操教学法、篮球教学法等),而且,因为各运动项目在技术难度、集体性质、危险性、趣味性等运动特征上也是各不相同,这些内容特征的不同形成了相应教学方法的变化(表4)。

表3 根据教学目标变化的教学方法(以篮球教学为例)

表4 根据教学内容特征变化的教学方法

2.3 立足于教学现实思考“怎么教” 教学的物质条件(场地设施器材)、气候条件(酷暑严寒雨雪)和教学氛围等是开展体育教学,思考“怎么教”的物质保障和基本条件。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教学实际条件不能满足是时,不仅影响教学方法,而且影响教学内容的选用(如遇上雨雪天没有室内练习馆原来的教学内容就需要做出调整或更换)。因此,体育教师应立足于教学现实条件,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中思考“怎么教”。

根据《课标》,体育教师“应创设民主、和谐的体育教学情境,有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传授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体验、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获得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开展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丰富体育活动经验,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1]。这是课程标准对教学情境创设和新型体育教学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如: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对于学习气氛的营造非常重要,尤其体现在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学习方面。那么,体育教师应如何创设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目标呢?以郭巍的“体验探究学习跪跳起”为例,在“留出一个空间自己去寻找,留出一个问题自己去体验”的倡导下,1)启发学生—如怎样才能跳得更高;2)开拓学生思维—分组进行体验与探究,如运用跪撑收腹提膝,由低向高处跳、触碰目标、跪跳远等身体练习;3)解决本次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在学练中的“压垫、摆臂、展髋的协调配合”;4)突破难点——强调“收腹提膝向上快速收腿的时机”;5)尝试完整动作—运用小组合作、友伴组合、互帮互助等方式尝试跪跳起。当全班40%以上的学生第1次课就完成了跪跳起动作时,学生们兴奋地说:“奇怪!不知不觉咋就跳起来了呢?”[6]

由此,“怎么教”既受到场地、设施、器材和天气变化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同时也需要体育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3 结 语

体育教师研究教学,实现课程目标,在组合编集内容和选择教法运用上,既是知识与技术技能传授的媒介与范例,也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促使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和人格建构、完善的工具与手段。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38,144.

[2] 毛振明.好的体育课的核心是好教材[J].体育教学,2007(3):49.

[3] 卢 闻 君.体 育 课 教 学 内 容 选 择 的 思 考[J].运动,2011(7):54.

[4] 潘绍伟.如何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J].中国学校体育,2013(1):18.

[5] 毛振明.好的体育课必须是教法选用得当[J].体育教学,2007(6):47.

[6] 郭 巍.用 好 教 材 教 会 锻 炼[J].中 国 学 校 体育,2013(3):69.

Discussion on "What to Teach" and "How to Teach"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LU Wen-ju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Scienc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Zhejiang China)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thesis discusses how to realiz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bjective as a whole.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we not only need to research teaching content under guidance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 explore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various educational value behind teaching content, think "what to teach", also need to study approach and method benef i t to overall achieve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objective, think "how to teach". Research shows: "understand, master and utilization" should be main composition of "what to teach", so as to realize students' transition from "instrumental understanding" to "relational understanding". "How to teach" should be according to objective conditions like location, facility, equipment and weather, also need to exert teachers' subjective initiative to create effective teaching condition. Content combination and optional teaching application are not only medium and sample of knowledge and technique teaching, but also tools and means of guiding student cognition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physical,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person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eaching objectiv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G807.01

A

1004-7662(2014 )07-0044-05

2014-07-03

卢闻君,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目标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