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实践

2014-04-23胡荣华

化学教与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微观水资源观念

胡荣华

摘要:文章以“自然界的水复习”的教学设计为例,从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建立联系、强化观念;深入微观、探究本质;激活储备、构建网络;联系生活、体会化学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实践和反思。

关键词:观念建构;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4-006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一、设计思路

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再现,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主线,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知识链、知识网;这样既能避免简单梳理知识的枯燥乏味,又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

本节课设计两条线:明线是以常见的物质水为载体,将水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净化和爱护水资源等相关知识,按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建构有关水的知识网络;暗线是促进物质观、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分类观等化学观念建构的教学。

通过图片、模型引导学生抽象思维,理解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建立宏观与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微观视角去认识和思考宏观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习以具体物质水为例,研究物质转化的方法和途径,在物质观的基础上,强化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等化学基本观念;同时把化学的学科知识和生活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感受化学的巨大价值。

二、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引发思考

[投影]请看课本中的两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图、猜想、讨论、回答,充分挖掘课本资源)

设计意图:两张图片,一张是化学新教材的封面,一张是第四单元的首页图片,图片中有水的固液两种状态和水分子的模型,从学生熟悉的水出发,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和讨论,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挖掘隐性的信息,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水的组成、水分子的结构,水的状态和性质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强化物质观和微粒观。

师: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复习和探讨呢?请结合上述图片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学案上建构有关水的知识框架图。

(展示学生的建构的框架图,师生共同评价。强调研究物质一般要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等角度进行思考。板书水的知识网络图。)

2. 建立联系 强化观念

师:回忆哪些实验可以证明水的组成?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请以氢气的燃烧为例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氢气燃烧和电解水两个实验,回忆辨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巩固重要的化学方程式,尝试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在物质观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建构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等化学基本观念。

3. 深入微观 探究本质

师:水的组成是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的,下面从微观角度认识一下水的构成。

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画出一个水分子示意图,描述其涵义,并摆出一个水分子,一个氢分子、二个氧原子等微粒示意图。[事先准备好写有H、O原子的多个卡片(背面粘有磁铁)放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要求画出水分子的示意图,并在黑板上摆出一个水分子等微粒示意图,并向同学们大声描述,加深对微观的认识,促进理解;考查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抽象能力,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组成、结构,通过模型、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深入理解“微观——化学符号”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有意义学习,避免学生孤立记忆这些符号。

师:我们了解了水的微观构成,那么在变化中,水分子是否发生改变?如何改变呢?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图2两种变化有何区别?

生: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水的电解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

师:物质的“三态”的变化,其实就是分子间隔发生改变的结果。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水电解的微观过程:flash动画。

设计意图:用微观分析来解释宏观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点。通过学生对水的蒸发和电解的比较,很容易分析得出两种变化的微观本质;通过水电解的flash动画,再次形象直观的显示并强化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重组分子的客观事实;认识了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理解了化学变化的本质,充分挖掘了分子和原子知识的生长点,强化微粒观、变化观;通过观察、思考、想象过程,让学生在化学变化层面上建构“宏观——微观——符号”相关联的的化学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难点。

4. 激活储备 构建网络

师:回忆有水参加的反应有哪些?有水生成的反应有哪些?尝试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个人先写,再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出的方程式最多,并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尝试写出所学过的相关反应,激励小组合作,随后展示学生的成果,师生共同点评,并尝试采用小组竞赛形式,把写出的反应进行分类,强化变化观、分类观。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物质间是可以转化的,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建构更加有效的认知结构,提高认知水平,而不是教师给出现成的网络;最终师生完成图3,建立物质转化的思想。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样的知识网络会不断复杂,但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结构是有序的,能及时检索出所需要的知识,长期坚持,学生对物质间的反应及转化就能比较熟练,分散了难点,实现化学知识与化学观念的融合,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做了很好的铺垫。

[投影]

5. 联系生活 体会化学价值

师: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自然界中的水中很多杂质,甚至有污染,所以要进行净化。你知道有哪些常见的净水方法?软水和硬水如何检验?如何保护水资源?endprint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净水方法,并适当追问每种方法的适用类型,净化后的水就是纯水吗?如何检验软硬水?如何爱护水资源?把净水和爱护水资源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归纳和整理的能力。

总结:再次带领学生以水为核心,对水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净化和爱护水资源等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强化有关水的知识网络,首尾呼应。

三、教学反思

1. 本节课充分挖掘书本的资源,结合主题精心挑选了教科书的封面和第四单元的封面作为引入的情景,两张图片都来源于教材,包含的信息既有宏观的固态冰和液态水,还有微观水分子的模型,寓意深刻,利于学生想象,主题鲜明。

2.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知识的建构,还是学生小组的讨论,问题的回答,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及时点拨、引导与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气氛活跃,效果较好,很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

3. 有关水知识网络的建构是难点,学生刚学化学2个多月,多数学生建构知识网络还有困难,还不会概括和总结,需要加强学生思维方法上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以一种物质为例,基于核心元素构建物质组,找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事实上是元素观、微粒观在化学变化中的体现,也是构建关系图的基础,学生一旦学会了这种思维方法,以后就可以自主构建初中所有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会更加突出。

4. 观念其实是隐藏在知识背后的一种思想,化学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应重视将化学基本观念渗透在教材内容学习中,通过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思想和基本观念的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把知识教学转化为观念教学其实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变聪明的一种智慧教学;当然,学科的基本思想和观念是逐步形成的,需要教师每一节课都给予渗透。

5. 不足之处:本节复习课牵涉内容多,并非一个单元的复习,知识点的选择至关重要,本节课主要以水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为主线进行归纳,从学习方法或思维方法的角度进行整理,没能把化合价的内容融入其中;同时,也感觉到水的净化及水资源的保护放到这节课,跟化学基本观念的联系似乎不够紧密,还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毕华林,崔素芳. 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设计[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8):3-6

[2] 毕华林,辛本春. 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策略[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7):3-5

[3] 胡久华,王磊.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6-161endprint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净水方法,并适当追问每种方法的适用类型,净化后的水就是纯水吗?如何检验软硬水?如何爱护水资源?把净水和爱护水资源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归纳和整理的能力。

总结:再次带领学生以水为核心,对水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净化和爱护水资源等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强化有关水的知识网络,首尾呼应。

三、教学反思

1. 本节课充分挖掘书本的资源,结合主题精心挑选了教科书的封面和第四单元的封面作为引入的情景,两张图片都来源于教材,包含的信息既有宏观的固态冰和液态水,还有微观水分子的模型,寓意深刻,利于学生想象,主题鲜明。

2.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知识的建构,还是学生小组的讨论,问题的回答,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及时点拨、引导与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气氛活跃,效果较好,很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

3. 有关水知识网络的建构是难点,学生刚学化学2个多月,多数学生建构知识网络还有困难,还不会概括和总结,需要加强学生思维方法上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以一种物质为例,基于核心元素构建物质组,找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事实上是元素观、微粒观在化学变化中的体现,也是构建关系图的基础,学生一旦学会了这种思维方法,以后就可以自主构建初中所有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会更加突出。

4. 观念其实是隐藏在知识背后的一种思想,化学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应重视将化学基本观念渗透在教材内容学习中,通过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思想和基本观念的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把知识教学转化为观念教学其实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变聪明的一种智慧教学;当然,学科的基本思想和观念是逐步形成的,需要教师每一节课都给予渗透。

5. 不足之处:本节复习课牵涉内容多,并非一个单元的复习,知识点的选择至关重要,本节课主要以水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为主线进行归纳,从学习方法或思维方法的角度进行整理,没能把化合价的内容融入其中;同时,也感觉到水的净化及水资源的保护放到这节课,跟化学基本观念的联系似乎不够紧密,还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毕华林,崔素芳. 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设计[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8):3-6

[2] 毕华林,辛本春. 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策略[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7):3-5

[3] 胡久华,王磊.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6-161endprint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净水方法,并适当追问每种方法的适用类型,净化后的水就是纯水吗?如何检验软硬水?如何爱护水资源?把净水和爱护水资源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归纳和整理的能力。

总结:再次带领学生以水为核心,对水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净化和爱护水资源等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强化有关水的知识网络,首尾呼应。

三、教学反思

1. 本节课充分挖掘书本的资源,结合主题精心挑选了教科书的封面和第四单元的封面作为引入的情景,两张图片都来源于教材,包含的信息既有宏观的固态冰和液态水,还有微观水分子的模型,寓意深刻,利于学生想象,主题鲜明。

2.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知识的建构,还是学生小组的讨论,问题的回答,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及时点拨、引导与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气氛活跃,效果较好,很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

3. 有关水知识网络的建构是难点,学生刚学化学2个多月,多数学生建构知识网络还有困难,还不会概括和总结,需要加强学生思维方法上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以一种物质为例,基于核心元素构建物质组,找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事实上是元素观、微粒观在化学变化中的体现,也是构建关系图的基础,学生一旦学会了这种思维方法,以后就可以自主构建初中所有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会更加突出。

4. 观念其实是隐藏在知识背后的一种思想,化学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应重视将化学基本观念渗透在教材内容学习中,通过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思想和基本观念的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把知识教学转化为观念教学其实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变聪明的一种智慧教学;当然,学科的基本思想和观念是逐步形成的,需要教师每一节课都给予渗透。

5. 不足之处:本节复习课牵涉内容多,并非一个单元的复习,知识点的选择至关重要,本节课主要以水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为主线进行归纳,从学习方法或思维方法的角度进行整理,没能把化合价的内容融入其中;同时,也感觉到水的净化及水资源的保护放到这节课,跟化学基本观念的联系似乎不够紧密,还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毕华林,崔素芳. 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设计[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8):3-6

[2] 毕华林,辛本春. 促进“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策略[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7):3-5

[3] 胡久华,王磊.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6-161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观水资源观念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钓鱼的观念
基于微观公平的现代中小学校内部制度与文化建构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宏观把控”和“微观处理”——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为例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