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对待中国:该爱的爱,该防的防
2014-04-22王晓贞
王晓贞
三年前,中国在德语媒体报道中的形象还是走极端,要么充满异域风情,要么是被彻底妖魔化。
“早在25年前,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特哈姆(Juergen Osterhammel)就在著作中分析中国在西方人心中的形象,指出:‘根据不同人的感受,中国要么被当作榜样,要么被当成反面典型,却从来没有抛开一切先入为主的偏见。而正是这种带有个人色彩的偏见,阻挡了我们全面了解中国的视线。”
而现在,一向严谨的德国人包括德国的媒体,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正在发生着非常务实的变化。
首先,他们对中国持续蓬勃的财富创造能力颇感惊诧,也心驰神往。特别是最近,中国互联网企业接二连三的大手笔,令德国媒体十分震撼。《南德意志报》3月16日和3月17日连续两天报道了微博和阿里巴巴将赴美上市的消息,并且特别引用了阿里巴巴集团发言人的说法:阿里巴巴选择在美国上市的目的,就是要使公司更加透明、国际化。若未来条件允许,将积极参与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与国内投资者共同分享公司成长。
要知道,阿里巴巴与淘宝和天猫两个网上交易平台,目前控制着中国80%的网上交易,每年的交易量达到一千亿美元。仅在淘宝网上,就提供了600万中国的小制造商和他们的产品分销商。这样的实体平台,即便保守的德国人,也会眼热。而微博在德国人的印象里,就是中国的Twitter,目前拥有超过1.29亿活跃用户。面对中国十三亿人的大市场,德国人也在跃跃欲试。
中国的钱让德国人爱,中国的人才更让他们稀罕。当下,德国已经发起了全世界人才的争夺战。德国《时代周报》3月18日的报道称,德国大学希望录取全世界的学生,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采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计划截至2020年,将外国留学生人数增至30万到35万。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总裁Wintermantel女士说,留学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德国需要人才移民以保持创新能力,德国学生也可从交流中获益。
最近几年,德国已经成功引进了很多人才,2000年留学生人数约为11万,2013年达到了22万。其中,大部分留学生来自中国,其次是俄罗斯、奥地利和保加利亚。据德国学生会调查,大部分留学生是冲着德国的高科技和德国大学的好名气而来。而且,在这里还可以接受全免费教育。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预测,德国对每个留学生每年的教育投入约13000欧元。这项投资是对未来的赌注:如果留学生大学毕业回国,德国就会损失这笔教育投入;如果留学生毕业留德工作,为德国纳税,则投资收益就会翻很多倍。
不过,除了爱,德国人对中国也不乏提防之心。
这种心理很多欧美国家都有。
据德国《明镜报》2月20日报道,德国宇航局目前正在研究与中国新的战略合作框架, 来指导该领域与中国合作的方向和界限,确保中国不能抄袭其核心技术。
报道称,中国今年航空领域的系列成功引起了该局的警觉,今后机器人技术和可能用于军事的卫星轨道技术都会谨慎合作,空间医疗方面将继续发展合作,具体个案将会具体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