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报理论报道的人民性

2014-04-22贺新

决策探索 2014年6期
关键词:党报理论文章

贺新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作为传统媒体的“纸媒”受到的冲击和影响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讨论“纸媒”进入冬至期的话题。党报作为传统纸媒的主流媒体,在都市类媒体的包围中,在网络新媒体的挑战下,面临着必须要寻求符合自身实际特点的发展途径。党报在完成自身担负的宣传任务的同时,也要更多地关注民生、民意,更多地瞄准市场和发展。

理论宣传是党报的优势之一,理论版是党报理论宣传的主阵地。它在宣传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答广大干部群众在理论、政策、形势、学习教育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以及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等方面,都有着其他版面、甚至其他媒体无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因此,让党报的理论报道更好地走进大众,适应新媒体竞争的市场是党报理论版的基本要义。

一、从人民视角选理论话题

笔者以为,党报理论报道必须做到让更广大的读者愿意读,并且读得懂。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选题有贴近性。

(一)要从普通百姓最关心、感兴趣的问题中提炼主题

常言道,选准了题目,文章就差不多成了一半。我们选题时,一定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普通大众。比如,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感恩的话题频频见诸媒体,一个身患绝症的孩子,为了感谢他生病期间给过他帮助的人,要他的父亲骑车带他跑遍全国,只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之前登门亲口对给过他捐助和帮助的人说声谢谢;有一些幼儿园、学校组织活动,让孩童和学生对父母和老师的养育和教导表达谢意。但还有一些人对他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甚至有的人在帮助过自己的人遇到困难时,不是伸出援助之手,而是因得不到继续资助而恶语相加。这种现象让很多人为之痛心,感恩意识的强化和引导,已成为事关和谐的一种社会话题。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决定以感恩为题材,在《河南日报》理论版做一次全方位的探讨,我们的主题稿是《让感恩成为一种大众自觉》,于2007年1月31日在《河南日报》理论版上发出,文章见报后,受到很多读者的认同和鼓励。有的读者说,读了文章以后很感动;有的读者说,话题选得很好,正是当下社会需要强调的东西。

(二)要从普通读者最熟悉的问题或现象中选取题材,大题小作

理论报道要避免大切口,不少理论版的文章喜欢把标题做得很宏大,以彰显重要性,强调严重性,其结果却是,单看标题就会撵走读者。因为太过宽泛的标题和选题,会给读者一种事不关己的感觉,大家会产生“那么大的问题与我何干”的想法。我们的读者受众关心的是更具体、更感性的事情。所以,理论版的文章也应该遵从大题小作的法则,从百姓熟悉和熟知的现象入手,把切口切得小小的,以小见大,把问题说深说透。

二、做百姓爱看的理论文章

传媒大亨默多克说:“纸媒出路无论渠道如何,关键还是内容。” 纸媒体作为一种信息生产方式的总称,并不仅仅就指那一张纸,它在形式上会有所变化,但在内容上,它并没有失去对信息的提纯和精致化生产的优势。并且,随着信息量越来越大,人们对信息梳理、归类的要求只会更多。那么,报纸对于信息的选择、整理、判断、分析的价值不仅不会过时,而且需求会更加迫切。但是,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党报作为纸媒体的主流,跟其他新媒体比信息化速度一定是劣势,而对于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解读,分析和探究则有明显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理论报道本身就不是简单的对现实的总结,也不是新闻事件的具体呈现,而是对现象背后的分析与探究。与新闻报道相比,理论报道就要体现“多走半步”的操作理念,要在“是什么”的基础上,重点破译“为什么”和“怎么办”。事件本身只是一个由头,一个切点,理论的重点在于深入现象背后,揭示其规律和实质,给出应然的答案。所以,理论报道更应该把握住这一变革时期的机遇,让办好党报的理论版、写好党报的理论报道成为纸媒突破“冬至”,成为“热点”的一个探索途径。

(一)内容必须是老百姓关心、关注的

一篇完整的理论文章,它不仅要给出“是什么”,主要应分析“为什么”;不仅要指出是此而非彼,更要给出充分的论证,指出应然状态是什么,同时给出达到应然状态的具体路径等。所以,理论报道不论以哪种形式出现,个人署名文章、访谈也好、对话也罢,有三个基本方面不可或缺,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当然,最重要的内容上,必须是当下热点、难点,解释大家想知而未知,预测大家想了解而不了解的问题,即普通大众的关心点、关注点、兴奋点,以释疑解惑,指导实践。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探索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2012年3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这就意味着“房产税扩大试点”的步伐在我国会大大加快。房产税和我们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它的开征意义除了增加财政收入、调节分配外,还在于房产税是一种市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楼市的投机行为。“房产税扩大试点”,乃至全面推广开来,应该建立完善的财产登记和信息管理体系制度,应同其他税种的改革相配合,应做好相应的一系列技术准备等等。也就是说,如何进行制度设计使房产税的开征更公平,效率更高,才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2012年3月28日《河南日报》理论版以《房产税离我们越来越近》为主题稿子,请房产税方面的专家为广大读者答疑解惑。文章见报后,也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

(二)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

党报理论宣传和报道不等同于理论研究。理论宣传说白了就是对大家想知、未知、不解的问题给一个说法,释疑解惑,指导实践。这就要求理论宣传报道务必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生涩的表述通俗化。让普通读者能够读得懂,愿意读,好理解。

在这一方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一是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论宣传,坚持邀请国家级专家撰稿,以保证高端、权威。《河南日报》理论部与中央党校、中央研究室、中央编译局、中国社科院等专家都保持有固定联系,每遇重大政策出台,我们就请他们“出山”。如2013年前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以及此前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解读,改革开放30年系列理论解读等。事实证明,这样的解读到位、深刻,能准确地传递中央精神,传播效果明显,读者接受快。二是围绕河南省委、省政府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组织理论宣传,坚持邀请省内专家转稿、研讨,以保证针对性。因为省内专家比较了解省委、省政府的具体精神,以及省内的一些具体情况,能够保证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如河南省九代会、中原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的河南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的理论宣传,每个专题《河南日报》理论版都开设专栏、策划专题,加大分量,浓墨重彩。每个系列刊发数十篇之多,形成较强的理论宣传声势和氛围,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给普通读者一个有效的解读和了解当前影响百姓生活的具体的政策和决策的机会。三是关注社会热点,坚持采取记者和专家对话的方式,以增强理论宣传的通俗性、传播度。记者对热点问题表述的生动性,加上专家的理性分析,使得理论问题的解读相对生动,避免一般理论文章的学术化。另外,多采用记者与专家对话,形式比较亲民,语言表述简单易懂。如信仰危机问题、道德滑坡等问题,以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住房、医疗、教育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物价问题等,用这种理念处理,宣传效果比较理想。

事实证明,处处为百姓着想,读者、大众才会第一时间想到从党报的理论报道中寻求权威解读,指导实践生活,才会认同并喜欢上这张报纸,并更加广泛地参与这张报纸的传播,这样我们的党报才会更有影响力和生命力。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党报理论文章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