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东北看中印孟缅走廊
2014-04-22
● 本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吕鹏飞图片说明:印度东北地区重镇西隆的街景。 吕鹏飞 摄“中国的制造业发达,缅甸有丰富的资源,印度的服务业和医疗业上有优势,孟加拉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中印孟缅经济走廊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优势,同时将印度东北这一‘闭锁之地变成‘联结之地。”印度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东北分会副主任约书亚·托马斯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兴奋地表示。自从中国政府同印方共同提出建设中印孟缅(中国、印度、孟加拉国、缅甸)经济走廊的倡议后,一些印度学者对这条经济走廊十分期盼,特别是长期居于印度一角的东北地区。长期以来,这片地区仅通过一条宽约2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与印度其他地区相连,成了经济落后与种族暴乱的代名词,也成为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的瓶颈。由于该地区包括被印度实际控制的中国藏南地区(印度称“阿鲁纳恰尔邦”),印度东北曾被《印度时报》称为“禁止中国进入的地区”。日前,《环球时报》记者几经努力,终于走进中印孟缅经济走廊必经的这片“联结之地”。印度“东北人”来自中国? 在新德里的街头常会遇到肤色较白、长相酷似东亚人的一群人,这些人大多来自印度东北部地区(也有些是来自不丹、尼泊尔等地),印度人普遍称之为“东北人”。“东北人”人种上主要是蒙古人种,祖先可能来自缅甸、泰国,也有人称他们来自中国云南等地。他们在新德里多从事服务员等印度本土人认为比较低端的职业。 印度国内所指的东北包括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曼尼普尔邦、特里普拉邦、锡金以及印度目前实际控制的我国藏南地区(印度称之为阿鲁纳恰尔邦)。这一地区面积占印度实际控制面积的8%,占印度总人口的3.7%。东北地区通过一条狭长的西里古里走廊与印度本土连接,走廊最窄处只有约20公里。印度东北部与中国、不丹、缅甸、孟加拉国接壤。 人种上的差异、社会地位的低下,让“东北人”成为印度其他地区人们欺凌的对象。今年1月,来自“阿鲁纳恰尔邦”的学生塔尼亚在新德里遭当地人殴打致死。此后不久,来自东北曼尼普尔邦的两名青年也在街头无故遭殴打。曼尼普尔女作家内普拉姆日前发表博文称,自己在德里被人称为“该死的中国佬”,在德里接受高等教育的60%的东北学生每天面临着各种歧视。印度情报部门退休官员拉维曾在媒体上撰文称,针对“东北人”的狂热种族主义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所激发的对这一地区的歧视和猜疑,印度中央政府应当反省。 在印度东北,生活着约200多个不同民族群体,有基督徒、印度教徒、穆斯林和原始宗教信徒等。自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这里成为印度民族和宗教冲突最激烈的地区。特别是1992年以来,这里每年几乎都会爆发一场大规模民族与种族冲突,已经有1.4万多名平民、安全人员和“武装分子”丧生。《环球时报》记者在东北地区梅加拉亚邦采访期间正赶上当地的大选投票,当地报纸充斥着叛乱武装抵制选举或袭击政府官员的报道,让人感到紧张。印度政府不久前称,全印目前共有66个活跃的恐怖组织,其中34个在曼尼普尔邦。鉴于当地的安全形势,印度政府在东北实施特殊政策,外国人进入均需要申请特别许可。而中国人获得特别许可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这与印度舆论流传“东北人”源自中国,并一直炒作的当地“叛乱”组织从中国获得武器有关系。本土偏见制约东北发展 “采访我需要印度外交部的批准。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印度东北部和印度本土的区别,只有一个印度。印度所有地区都一样繁荣。”甫一交谈,印度管理学院位于梅加拉亚邦首府西隆的分校校长阿米塔帕面带怀疑地中断了《环球时报》记者进一步采访的可能。对于外来者,当地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怀疑外来者目的不纯,特别是对中国人;而多数人认为东北部地区亟待开放。不久前,印度政府设立了东北地区发展部,并在西隆成立了东北理事会。 东北地区是印度最落后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1万卢比(100卢比约合14元人民币),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当地《西隆时报》资深编辑帕特里夏·慕克姆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东北并非一直落后。印巴分治前,它曾是十分繁荣的地区。阿萨姆邦人均收入比全印平均水平高4%。从西隆的城市面貌可以看出这一地区当年的辉煌。记者在当地看到,市内散布殖民时期修建的教堂、民居和办公楼,城市干净整洁,民居大多是三四层小楼,外面涂上各种色彩,俨然一座欧洲城市,让人看不出是在贫穷的东北。 不过,在距离西隆近百公里的阿萨姆邦城市高哈蒂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阿萨姆邦人口占了印度东北地区人口的68%,高哈蒂是东北地区的商贸中心,濒临布拉马普特拉河,又被称为东北地区的门户。混乱、无序、脏是高哈蒂留给记者的最深的印象,这也代表着东北部地区多数城市的面貌。 对于印度东北地区的落后根源,有印度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印巴分治对印度东北地区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它与印度本土的经贸往来和交通几乎中断了。与此同时,由于与邻国的领土争端等原因,东北地区与中国、缅甸的跨界线路也被荒废,成为一块死地。发展机会匮乏等因素导致叛乱武装的兴起,他们的活动又进一步恶化了经济,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让“东北人”意见最大的是印度本土的“傲慢与偏见”。在西隆,几乎所有路标店标都用英文,作为印度官方语言的印地语难觅踪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情绪。印度马丁路德基督教大学原校长卡尔贡高尔生于梅加拉亚邦。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东北地区发展的关键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印度政府的态度问题。印度政府应当调整对东北的态度,首先不要歧视,其次要消除对东北地区的猜疑。 “闭锁之地”能否变成“联结之地”? 在印度中国学领域,主流观点是经济走廊将会给印度东北部的发展带来机遇。印度中国问题研究所主席莫汉蒂教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东北地区安全形势不稳,只有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就此而言,印中孟缅经济走廊不失为好选择。 印度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东北分会副主任托马斯说,印度曾同缅甸签署过边贸协定,由于它所涉及的商品、地域范围都较窄,刚开始曾发挥过作用,现在作用也减弱了。印度对缅甸开放了两处边贸口岸。2013财年,印缅边贸额3620万美元,但与当年19.49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相比,边贸只占1.8%。 近年来,印度政府也开始放宽了外国在东北地区的投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今年1月访印期间,印度邀日本在东北地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尽管这看起来只是一项正常的经济交流意向,但《印度时报》以“日本进入了中国被禁进入的地区——印度东北”为题刊文称,东北是中国投资或项目禁止进入的地区,但日本公司却获得机会在当地修路,并进行农业、林业等领域的援助。 对于印度中央政府的态度,早有印度东北地方官员表示不满。印度阿萨姆邦商工部长波尔多罗伊去年11月公开呼吁印度重开史迪威公路。波尔多罗伊称,印度中央政府有人认为如重开史迪威公路,中国商品便会吞噬当地市场,艾滋病、毒品、武器、恐怖主义会沿着这条公路流入,只有关闭它才能阻止它们流入,这种论调“十分可耻和可笑”。一些印度学者认为,印度对东北地区“闭关”虽然便于管理,但贫穷只能激发当地分离组织更激烈的反抗;开放能带来繁荣,但政府又担心所谓的其他国家武器的流入和影响力的扩张。这也导致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的倡议目前仍无多少实质性的进展。西隆当地一名专家直言不讳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一倡议现在只停留在口头上,结果很可能像印缅边贸协定一样无疾而终。这名专家说,在东北地区问题上,印度惯常通过安全视角来审查,这使得正常的经贸活动受到诸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