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培养

2014-04-22吴新明

科技视界 2014年23期
关键词:右脑创造性思维

吴新明

(新沂市春华小学,江苏 新沂221400)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非要求学生去发现世界上没有的新事物,而是立足体育教材与课程本身,通过有意识的活动与训练,教会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初步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学生创造性思维采用的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教师创造性地“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证。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以下的教学策略:

1.1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提供民主的教学气氛

教师在教学时,如果绷着脸孔,不苟言笑,则教室的气愤必然会紧张、严肃,师生之间容易产生一种压迫感,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就无从发生。因此,教师教学的态度必须和蔼可亲,保持幽默,保持笑容,则学生上体育课就会感觉很轻松自然,勇于表达,敢于发言,就会在这种语言的接触中会产生创造的火花。 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同时,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种情况在中学低年级学生中尤为明显。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 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乐于参与教学过程,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2 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

在体育教学中有部分体育教师在听到学生的不同意见时,经常会用自己的想法来约束学生,或用语言一带而过,或者给予学生的带有伤害自尊心理的批评,从而造成学生不敢提出和教师不同的意见或者看法,因此学生的想法和动作都变成一致的,缺乏变通和创造性。只有教师能够具有接受学生不同的意见的气度, 才能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1.3 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体育活动内容,特别是体育教学内容的新教材——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开火车”游戏中,首先让学生想象自己脚下的路为火车铁轨,前面的终点就是火车站,然后想象一下火车开动时,行驶中的情景,最后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在边上放火车开动时和行驶中的录音,增强游戏的气氛渲染,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种师生共同创设优化情境,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一步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学会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4 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主动思考的基本前提是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指定的学习内容产生学习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要导入本课的课题,并把这种需求贯穿于课堂中,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需求,从而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独立的学习和练习的时间,让学生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在形成技能的练习中让学生敢于自我表现,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2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1 注重右脑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和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目前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左脑化现象较为严重的现象,无论是在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上, 都重言语思维而轻非言语思维;重抽象思维而轻形象思维。 这些被轻视或忽视了的思维形式,恰是创新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正是靠右脑的功能来实现的。因此,体育教学中,应在继续发展左脑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注重右脑潜能的开发。 如在各类体育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以左侧肢体练习为主的方法——相对于其他学科,左侧肢体训练是体育教学的优势。 再如在上篮球体育教学中的“跑步上篮”一课中,可以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学从左面左手上篮,等练熟练后在学从右面右手上篮;在足球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用左脚进行运球、传球等动作,从而使人的右脑得到开发的余地增大, 右脑的潜能更能进一步得到开发。这种从生理基础着手的体育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

2.2 运用小组合作教学

利用恰当的学生分组,并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不仅可以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技能形成,体能培养上让同学之间相互团结互助,而且对每名学生来说小组内同学之间的大量交往,情感的协调接触,对学生的情商的健康发展以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都很大的帮助。如开一些“小组自学课,小组比赛课,小组游戏课,小组自我选择活动课”等。 让学生积极参与,而正是在这种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积极参与到思维启迪中,从中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又如:在上中学“跳高”的教学课的一节课中,我先示范一遍并详细讲解,然后提出问题,最后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商讨——跳高时应注意什么,起跑时的步点应该要量准确,腾空时的起跳脚和摆动腿应怎样结合等一系列的问题,充分利用分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其实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奖项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每月选出“优秀小组”,每周选出“优秀个人奖”,“创意奖”,“课堂表现奖”等有新意的奖项。专门鼓励表现特色,有创意的学生,并折合一定的分数记入小组考评。 这样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实际上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肯定,更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

2.3 加强体育学习中“问题提出”的意识

学生的思维总是和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既是学习的动力更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 教师的启发和诱导,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从而加强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活跃性和深刻性的体现,没有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一般都是从自己的运动实践与体会中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再而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见解。 这种问题意识教师要在教学中,训练中把握,加以培养,这样才会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作概念的掌握,是以丰富的运动经验为基础,尤其是技术动作的直接经验更为重要。 体育教师应当利用已有的体育知识,通过比较,辨析上升为科学概念。如通过跳高的起跳与跳远的踏跳的起跳的比较,从中找出异同。因此,如何在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基础上导入新的动作概念,揭示动作概念的基本属性,也存在着如何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究过程。这个过程就需要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关键处提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创性思维的培养。

3 培养创造性思维采用的学习方法

3.1 换位学习方法

即学生担当5 分钟老师。 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课前探讨,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可以把课内外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发挥表达、培养独立钻研和探索问题的精神。

3.2 独立练习方法

例如,中学投掷练习中,在教师教完投掷的技术后,学生能较好的完成投掷技术后,可以采取以下的步骤:①教师发投掷练习的图解;②教师示范完整动作;③个人练习;④小组交流;⑤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分析找出最好的辅助练习方法,鼓励争辩;⑥根据反馈,总结讲评,在学生主动练习、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的情况下提出要求。[2]

3.3 表演法

例如,在韵律舞蹈教学中,教师教完一段舞蹈后,让学生进行自我创编,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表演,或自由结合表演。

[1]陈文龙.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2]齐梅.素质教育与创造性教学[J].教育研究,1999(5):43-45.

[3]韩英灵.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J].教改论坛,2000(4):14-15.

猜你喜欢

右脑创造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演奏乐器可开发右脑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右脑开发是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