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油田B区块小井距加密效果分析
2014-04-21袁静
袁静
摘 要 B区块属A油田三类区块,油层埋藏较深,储层致密物性较差,采用300×300 m反九点法和450×160 m矩形井网布井,很难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油层蹩压严重。由于原井网不适应,导致该区开发效果较差,加密前区块平均单井日产油1.2 t。B区块加密成功对A油田三类区块二次加密调整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井网;加密;小井距
中图分类号:TE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4-0163-01
1 地质概况及开发简介
1.1 地质概况
B区块位于A油田背斜构造较缓东翼的东北边部,区块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油层中深-1215 m。区块含油面积2.7 km2,地质储量112×104 t。其中矩形井网的含油面积为1.9 km2,地质储量69×104 t。砂体发育零散,FⅠ51、FⅠ61层为I类储层,FⅠ52、FⅠ71、FⅠ62和FⅡ22层为II类储层,其余为III类储层,单井有效厚度7.8 m。B区块地质参数取D断块的参数来布井及开发预测的,孔隙度16%、渗透率为10×10-3 μm2,含油饱和度52%、原油密度0.865 t/m3,地面原油粘度22.4 mPa.s,而根据五项参数读值显示,B区块的含油饱和度为49.7%,孔隙度为15.5%,渗透率3-5 ×10-3 μm2。B区块矩形井网投产后第一个月平均单井日产油3.9 t,投产后7个月平均单井日产油2.1 t,与C区块投产初期相比投产后7个月平均单井日产油相差2.6 t。
1.2 开发简介
1998年开始B区块投产,采用300×300 m反九点法井网布井30口,井排方向为NE62.5°,初期单井日产油3.8 t,加密前油水井数比2.2:1,平均单井日产液1.3 t,日产油1.3 t,含水3.0%,采油速度0.79%,采出程度9.3%,累计注采比1.6。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300×300 m井网不适应区块砂体发育特征和储层物性特征,一是水驱控制程度低,只有70.2%,单向连通井占31.6%,双向连通井占63.2%,三向以上连通井只占5.2%,不能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二是井距过大,蹩压严重,驱油效率低。
2 合理井网的确定
合理的井网密度既要有经济效益,又要适应砂体及水驱控制程度的要求。针对B区块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区块储层特征,在300 m×300 m井网采用井间加井、排间加排而在450 m×160 m井网,采用东西向井间均匀布2口井的方式,更适应该区油层的有效动用,而且井网比较均匀,基本上是150 m×150 m、150 m×160 m,不但有利于后期的综合调整,而且单井控制可采储量较高。
3 加密后开发现状
加密井产油达到了方案预测指标,中高含水井所占比例较低,水淹状况并不复杂。31口加密油井,平均单井有效厚度10.9 m,连通厚度8.4 m,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液4.8 t,日产油3.7 t,含水22.3%,采油强度0.34 t/d.m;加密新井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液2.7 t,日产油2.0 t,含水26.8%。当月递减率25%(该区老井投产初期产油4.4 t,当月递减率为30%),次月递减率为18%。加密区新老井随着注水恢复及新井投注,从4月份起递减趋于平缓,4-7月份新井平均月递减幅度为2.7%。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加密井月递减幅度逐渐减小,目前月度对比产油稳定,到2011年底,加密新井井口日产油预计保持在58 t。
4 加密区效果分析
4.1 加密后增加了水驱方向,提高了水驱控制程度,水驱控制储量增加
由于小井距井网布井,加密前后对比一类油层钻遇率增加,二类油层钻遇率降低。双向以上连通层增加,双向连通层由12.5%提高到27.6%,三向以上连通层由4.5%提高到10%,单向连通层由45.57%下降到36.9%。水驱控制储量由129×104 t增加到150×104 t,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由66.8%提高到加密后的77.7%,提高了10.9个百分点。其中二类储层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由56.9%提高到加密后的76.4%,提高了19.5个百分点。
4.2 加密后油水井憋压状况得到缓解
对比老注水井加密前后注水压力下降2.1MPa,朝54-162不吸水井恢复吸水。加密后对比2口老注水井流压、静压,分别由加密前的22.4 MPa和20.8 MPa下降到加密后的20.5 MPa和19.1 MPa;启动压力由8.9 MPa下降到7.8 MPa,下降1.1 MPa。统计2口相同井号油井静压由加密前的5.72 MPa上升到加密后的6.48 MPa。
4.3 油层在150 m×150m井网条件下更能有效动用,老井产量稳定,新井递减逐步减缓
加密区油井与水井间距离只有150m,加密后的油井动态反映,投产后第二个月月递减幅度为18%,5个月后递减趋于平缓平均月递减幅度为2.7%。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加密井月递减幅度逐渐减小。加密区老井随着注水恢复及新井投注,日产油由钻关开井前40.7 t上升到目前43.8 t。
4.4 加密井中高含水井所占比例较低,水淹状况并不复杂,有利于调整
经多次化验落实,动静结合综合分析,确定高含水层均为各井区的主力油层。通过分析水淹加密井所处构造位置,结合周围老井的含水、注采状况、连通关系、水淹状况等,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水淹加密井多位于裂缝方向或水淹波及区内,周围老井已经见水,由于裂缝的高渗透高传导作用,使这部分加密井投产后高含水;而且周围连通水井累注量高者居多,主力层水淹半径多数超过200 m;水淹方向单一明确。
4.5 加密后提高了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
加密后井区采油速度由0.45%提高到初期的1.51%,目前为1.01%,预测采收率由加密前的19%提高到加密后的29%。
5 结论与认识
1)加密后增加了水驱方向,提高了水驱控制程度,水驱控制储量增加。
2)加密后油水井憋压状况得到缓解,油层动用程度提高。
3)A油田三类区块主力油层在150 m×150 m井网条件下更能有效动用。
4)加密后井距缩小,水驱效率提高,既要保证新老井地层能量,又要防止含水上升。
5)北块扩边区不同于南块,该区油层致密,启动压力高,油层破裂压力17.8 MPa,注水系统压力难以启动,可以考虑增压。
参考文献
[1]张凤莲.低渗透油藏井网加密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2).
[2]郭会坤.低渗透扶杨油层有效动用条件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