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基层带精兵——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丛强班”首任班长丛强

2014-04-21孙铁军

化工管理 2014年28期
关键词:班组装置

文/祝 贺 孙铁军

扎根基层带精兵——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丛强班”首任班长丛强

文/祝贺孙铁军

坐落在松江北岸的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造粒塔曾经播撒银珠,压缩机曾经日夜轰鸣。五十多年前,为了完成年产三十万吨合成氨的国家任务,老厂长王芝牛“就是头拱地也要把这座大山背起来”的豪迈情怀,凝聚成享誉东北老化工基地的“背山精神”,共和国化工长子做出庄严的承诺。

如今,造粒塔静静伫立,压缩机默默沉寂。但是,“背山精神”早已成为文化基因,融入一代又一代化肥工人的筋骨和血脉,在生生不息的传承中发扬光大。

丛强,这个在“背山精神”诞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的青年工人,埋头苦干、勇于担当,把化肥厂丁辛醇车间化工二班带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丛强班”。作为首任班长,他收获着奋斗的快乐。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站在知识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加高远

1998年7月,刚满20岁的丛强从化工技校毕业了,被分配到丁辛醇车间。凝望着生产装置那雄浑的钢铁筋骨,他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当个好工人。”正是缘于这朴素的想法,丛强注定要走过不平坦的道路。

当时,丁辛醇装置正面临着扩能改造,为了培养操作人才,工厂决定选派一批青年工人到山东齐鲁二化去实习。1999年8月,丛强和同伴们踏上南去的列车。他知道这次实习的意义非同寻常,现在学艺精不精,直接决定了将来操作行不行。没有实践经验,他就从人家装置的400单元学起,一直到800单元一个都不落;4个人挤在15平米的宿舍,仅有的一张桌子太小,他就掀开被褥在床板上画流程图。从盛夏到隆冬,154个日日夜夜,这次经历最终为丛强提供了一个机遇,使他能够像解剖麻雀一样,把丁辛醇最基本生产单元的每一个细节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中。

丛强的妻子倪娜是合成树脂厂的一线员工,那时他们正处在热恋时期。回忆起丛强在山东实习的那段时光,倪娜总是耿耿于怀地嗔怪:“人家搞对象,分开这么长时间不定得多想,他可倒好,乐颠颠走了,往回打电话倒挺高兴。后来我才明白,闹半天不是和我唠得高兴,是人家学着东西了,没白去!”

丛强小心翼翼地迈开步伐,又义无反顾地开始攀登,因为他知道,现在所作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将来更加有力的迸发。

实习结束了,自己的装置投产了,丛强的岗位被定在600A缩合单元,他把实习期间积累的知识和操作实践结合起来,很快就能独立顶岗。但是,他的目光盯着工艺最复杂的400A羰基合成反应单元,这里是装置的龙头,不掌握400A单元的操作,就不算真正熟悉丁辛醇。好胜而又倔强的丛强决心攻克这个难关。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从这时起,他随身揣着一个从不离身的小本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操作要领,工艺流程、工艺指标、设备性能都被一一记录下来,无论是班前还是班后,他总是带着工艺流程图,不停地思考,艰苦地求证。课堂就在装置的每一个角落,老师就是身边的每一位同事,他细心地体会任何细微的变化可能给工艺和质量带来的影响。不到半年时间,他就熟练掌握了400、600、700等多个岗位的操作技能,成为了车间最年轻的生产骨干。2005年在公司第三届“大练兵、大比武、评状元”活动中,丛强获得有机化工专业岗位“技术明星”称号,被誉为“管网活地图”。

工作是快乐的,生活是美丽的,丛强以智慧做经,以勤奋做纬,编织着成功的希望。

“真要有一块短板,就可能洒一桶水。”建设学习型班组,换来了满园春色、生机盎然

2003年2月,年仅26岁的丛强担任化工二班班长。丛强不能忘记,他第一次以班长身份面对大家的那一刻,周围的眼神中有信任,有期待,有疑惑。丛强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压力。

班组里汇集了老、中、青三代人,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般齐呢。丛强清楚地知道,成天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介质打交道,化工生产是整体,必须“人人出手过得硬”。他把课堂摆进现场,大检修停开车,进行操作程序和工艺处理的模拟演练;装置更换触媒,请专业人员现场演示关键点的技术要求;检修搅拌器,讲解设备维护保养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就这样,大伙儿还觉得“不解渴”。一名新入职的大学生说:“书本上没有实际操作经验,要是能有师傅教一教,那就带劲了。”丛强眼睛一亮,和技术骨干反复商量,琢磨出一个新招数——人人登讲台,个个当教员,他告诉班组成员:“好资源就是要与大家共同分享,才能保证生产不出事儿”。

要说也赶巧,第一个登台讲课的,竟然是一说话脸通红的“老蔫”。因为刚刚成功处理了一起生产波动,他首当其冲地成了“小教员”。

交接班会上,丛强的目光找到了站在队尾的“老蔫”,“下次班组培训,把你那高招拿出来说说。”言犹未尽,“老蔫”的脸胀得像一块红绸子。下了班,他脚尖蹭着脚尖,嗫嚅半天才说:“班长,让我干活咋地都行,上台讲课真是不行,你饶了我吧。”丛强却格外认真:“互相交流,大家都长能耐,咱们的装置才能开得稳稳当当。”丛强从衣袋里掏出一个巴掌大小的记录本,翻开一页递过去:“这次生产波动的经过,我都记下了,兴许你能用上。”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倒班工人的生物钟与常人不同,下了四点班回到家,丛强却怎么也睡不着。看到妻子睡得正香,丛强轻轻关上台灯,蹑手蹑脚来到客厅,坐在餐桌旁,他揉了揉干涩的眼睛,晃了晃酸胀的脖颈,细细端详装置流程图。在这儿点灯熬油,又不干扰家人休息。他暗下决心:员工心里有数但说不出来,这个应对紧急状况的宝贵经验就可能被埋没。“‘老蔫’的课,我得帮着准备!”他翻出流程图,计算放空量,分析循环量……直到东方渐白,才渐渐地有了睡意。

丛强和班组员工熟悉工艺流程

第一课果然出彩,“老蔫”也让人刮目相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丛强的带动下,班组总结了18项绝招、绝技和绝活。有合理调整合成气进料阀降低丙烯消耗的绝招;有通过反应器温度点判断液位的绝招;有科学控制出口阀防止系统波动的绝招。班组成员探索的通过调整稳定塔加热蒸气的绝招,能有效解决冬季驰放气分离槽带液现象,被车间广泛推广。这些凝结着一线员工智慧的科学实践方法一经公布,很快形成辐射效应,各班争相效仿,纷纷互通有无。班组成员都不保守,他们说:”我的拿手戏不怕别人学,大家都亮绝活装置才能开得好!“

通过扎实的培训,这个有19名成员的班组,集合着4名吉林石化公司技术明星,1名中国石油技术能手,1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两名公司“十大金牌工人”,11名高级工,有2人通过自学获得大学本科文凭,“丛强班”春色满园。

连续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丛强带出了一支执行力严谨规范的基层队伍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丛强”新官“上任后的头把火就烧到安全管理上。他提出,班组安全管理要做到”四个第一“:班组例会第一任务讲安全,总结评比第一指标要安全,思想分析第一信息是安全,党员骨干第一责任保安全,努力营造“精心操作每一秒、平安工作每一天”安全氛围。

俗话说:“惊蛰刮北风,从头再过冬”。

这年一开春就来了个倒春寒,气温骤降,寒风刺骨。一天下午,丛强和操作工曹立军跟往常一样,在装置区巡检。按说,这是化工最常规的工作。可谁能想到,一场生与死的考验正悄悄袭来。

“哧哧……”气流划过空气的声音清晰地传入耳鼓。

丛强和班组员工在装置区巡回检查

“不好!有泄漏!”两个人的神经一下子绷紧了,立即循声查找。

刚转过400A单元现场框架,声音变得有些刺耳,猛然抬头,框架三层的管线正向外喷着白色雾气。

“快去通知控制室,我上去看看!”丛强推了曹立军一把,二话没说就冲了上去。

那边向主控室喊话,调集人员到现场;这边,丛强已经冲上三层框架。声音越来越近了,不到二十米的走梯,今天怎么这么漫长?

现场已是白雾一片,一时间很难确认泄漏的准确位置。丛强没有片刻犹豫,转身又跑上四层框架,透过脚下铁篦子的空隙,隐约看到漏点出在一条从上游装置来的高压氢气管线上。

将近3兆帕压力的氢气,混合着低温冷凝出的水汽,发出尖利的呼啸声,从距离地面15米高的管架上喷射出来。

丛强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他知道,泄漏的氢气和开裂的焊口摩擦,一旦产生静电就会着火,那将是多么严重的后果!

“快启动应急预案!”丛强在对讲机里大声发出指令。

他跑下框架,沿爬梯直冲上10米高的管廊,扑向截止阀!“哧哧”的声音震得耳膜生疼,水汽毫不留情地打透工装。狭小的操作平台上,丛强一手把住护栏,一手握紧手轮,咬紧牙关用尽全身力气关闭阀门。可是,这块铁疙瘩纹丝不动。丛强急了,他觉得全身的血液都涌上来。

这时,一支“F”扳子递到他眼前,丛强抬起头,曹立军的眼里正闪着焦急的目光。

一圈、两圈、三圈……阀门一点点关闭,刺耳的泄漏声音渐渐变小。最后一圈,成功了!泄漏源被彻底切断!两个人面对面傻傻地站着,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全都湿透,棉袄外面挂上了一层冰甲。

班长丛强没有一秒钟耽搁,立即指挥调节运行参数。

“赵成浩,控制反应压力……”

“刘华梁,控制反应温度……”

“胡可欣,控制蒸发系统液位……”

主控各个岗位严谨准确地执行一道道指令。片刻功夫,主要工艺指标就恢复了正常。看着画面上平滑的操作曲线,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从发现险情、准确判断到果断处置,只用了短短7分钟。这是生死攸关的7分钟,是决定成败的7分钟,也是惊心动魄的7分钟!

经历严峻的考验,一切又归于平静。交接班会后,脱掉工装的人们去安排自己的生活,走上岗位的继续重复着相同的劳动。

这是“丛强班”的一天,虽然惊心动魄,其实也很平常,工作中每个操作工都可能经受这样的考验。在平常的背后,是19名班组成员集体的力量,是“人人发挥能动性、班组就是动车组”理念的最好诠释。

丛强带领班组果断应急,处置了10余起事故事件,700A单元液相加氢放空管线泄漏可能导致的火炬系统爆鸣,400A单元搅拌器机封泄漏可能导致的火灾爆炸,700B单元氢气突然中断可能导致的加氢反应系统波动等险情都得到了及时退守。他组织进行的常态化预案演练在危急关头发挥了重要作用,班组成员养成了注重细节、提高技能、学会安全的好习惯,有力地保障了安全清洁生产。

见微知著是化工生产必备的敏感。他们发现400B单元热水槽液位下降,立即采取补加脱盐水措施,避免了催化剂损失事故;发现凝液槽晃动,准确判断出采出泵对头轮破碎,避免了设备损坏事故;发现采出泵无隔离液,马上采取切换备用泵措施,避免了催化剂泄露的重大事故……班组及时发现并处理事故隐患42起,2人次受到公司嘉奖,6人次受到工厂嘉奖。丛强带班五年,累计生产合格产品31万吨,装置稳定运行1725天,实现安全环保零事故,丛强班组的执行力严谨规范。装置连续24年安全稳定运行的成果,同样凝结着丛强和班组成员付出的心血。

每一次工艺调优攻关,都让丛强深刻地感受着勤奋工作、动脑思考带来的快乐

丛强又一次把目光瞄向了400A单元羰基合成反应系统,这几天,他在随身的小本子上不停地记录这个系统的工艺参数,纸面上挤满了流程图细密的线条。合上记录本,他陷入了沉思:”系统升温操作必须通过循环加热,反应时间要6个多小时,严重影响催化剂铑的寿命,有啥好办法呢?“

丛强与生产骨干进行生产瓶颈攻关

铑是一种价格高昂的贵金属,这是很多同类企业都亟待破解的难题。

”催化剂哪怕能多用一分钟也行“,在班组会上,丛强提出了攻关课题:”必须缩短反应时间!“他带领班组成员搜集对比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最终,他们提出的采用反应器冷却器加凝液为反应系统升温的方案,实施后升温时间缩短了一半,延长了催化剂的寿命和活性,每次开车可多产产品50余吨,创造效益40余万元。

600单元缩合反应器的设计收率是96.2%,实际收率达到95.5%,这千分之七的微小差距引却起了丛强的思索:缩合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碱的浓度高会加剧反应,反之则达不到完全缩合,这个问题不解决,后部单元的收率都会受到影响。碱液浓度的最佳控制点在哪里呢?丛强组织班组成员在半年时间里连续积累了3600多个工艺数据,终于摸索到了最佳控制点,缩合反应收率提高到96.8%,超过了设计值,辛醇年产量增加了400吨,多创效益20余万元。

丰富的实践积累,顽强的钻研探索,成为丛强开展技术攻关的强兵利器。在工厂和车间的支持下,他带领班组先后开展了延长加氢单元催化剂使用寿命,提高精制单元产品产量等三项瓶颈攻关。通过控制反应器热点温度和循环气氢气浓度,使催化剂使用寿命由3年提高到6年;通过控制预馏塔顶轻组分采出和精制塔底重组分采出,产量提高了2%。

提起班组合理化建议活动,丛强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冲动,他说:”点点滴滴算细账,就能换来大效益。大家都琢磨事,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

丛强班组开展挖潜增效,不是”单出头“,而是”大合唱“,班组成员围绕难题选课题,解决办法大家提。先把脉,对照工艺查症状;再会诊,疑难杂症大家议;三开方,根据症结搞优化。很多瓶颈问题因此迎刃而解。

700A/B单元导热系统产生富余蒸汽,按国外原设计要排入大气,造成能源浪费。丛强作为攻关组成员,为采集实验数据,探索运行规律,每班都要在10米平台现场跑上十几个来回。他提出的增设通往A装置蒸汽管线,提高B 装置低压蒸汽管网压力,优化500B单元操作的建议被工厂采纳,实施后实现了节能降耗和再生能源利用,每年为工厂创效益240万元。

五年年来,丛强带领班组员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23条,采纳67条,实施52条,实施小改小革6项,创效1000余万元。

在并不算长的职业生涯中,丛强——这个用绚丽的青春岁月谱写华彩乐章,用厚重的实践积淀直抒人生的年轻人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连续五年被授予吉林石化公司劳动模范称号,被公司聘任为技能专家,授予新时期“背山精神”代表人物,被授予吉林省和中国石油劳动模范,光荣入选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和第五届中国石油“十大杰出青年”。他带领的班组被授予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全国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2010年10月,班组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命名为“丛强班”,是中国石油首批以班长命名的“十大班组”之一。

如今,在吉林石化公司的亲切关怀下,丛强已经走上科级干部岗位,仍然担任名誉班长。他的经历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企业的眼界和胸怀。

班组经历了代际交替,“背山精神”得到了传承弘扬。

丛强没有停步,“丛强班”继续前行。

丛强出席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表彰大会,受到时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同志接见

猜你喜欢

班组装置
班组“5米经理”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强班组建设 促企业发展
教你辨认枪口装置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4+1”班组运行见实效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除白发简易装置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
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改进
创建“放心满意班组” 打造精品班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