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调查及分析

2014-04-21柳美花

职教论坛 2014年33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英语课职业倦怠

□柳美花

国内外不少研究结果证实高职教师存在程度不一的职业倦怠,而高职公共英语课的职业环境及职业指向对象使得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师更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本研究旨在全面调查组织因素、学生因素、 教师个人因素等对该教师群体的影响,从而更为深入地剖析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调查对象

本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了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公共英语课的教师和江西省其它五所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的教师共100 名教师为被试对象,共发放问卷100 份,收回问卷85 份,回收率为85%。 剔除漏答、多重选择、空白答卷等原因造成的无效问卷外,有效问卷为83 份,有效率为97.6%。

二、调查方法

通过搜集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的文献分析,并通过访谈法,搜集相关的影响条目制定了“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问卷”,该问卷围绕组织因素、社会因素、学生因素、教师个人因素等相关项目设计了8 个题目,要求调查对象在“不同意”、“基本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四个态度中选择其一。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组织因素对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对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统计见表1。

表1 组织因素各项目的频数及百分比的统计

从表1 可以看到,与组织有关的因素主要有学校的工作负荷、管理制度及支持系统。

从工作负荷来看, 高达92.8%的教师不同程度不同地认为工作负荷过大,而仅有7.2%的教师对此持否定态度,可见绝大部分教师感觉工作量过大。

从管理制度来看,89.2%的教师认为“学校的管理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其中15.7%的教师持非常同意的态度。这表明学校的行政管理措施让大多教师感到不满意,有待进一步改进。

从支持系统来看,只有33.7%的教师则认为工作得到了领导与同事的理解及支持,而高达69.3%的教师不同程度地感觉自己在工作中受关注程度较低,缺乏自我认同感,缺乏归宿感、成就感。

调查显示,虽然有37.3%的教师认为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同感不高,但仍有高达65.1%的教师对自已的职业有自豪感。由于公共英语教师大多为女性,传统上认为教师是女性的最好职业,所以大多公共英语教师对自已的职业还是满意的。

(二)学生因素对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对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学生因素统计见表2。

表2 学生因素各项目的频数及百分比的统计

从表2 可以看出,27.7%的教师认为课堂管理与控制不困难,而高达63.3%的教师认为学生管理的困难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高达92.8%的教师不同程度地认为学生英语基础差, 高职学生公共英语薄弱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显然这己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主要因素,给教师造成职业压力,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三)教师个人及专业发展因素对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对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教师个人因素统计见表3。

调查显示, 只有33.6%的教师认为自已兴趣广泛,生活比较丰富,而高达67.4%的教师认为自已的生活单调,兴趣单一,基本上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 有高达92.3%的教师认为缺少进修与学习的机会。84.8%的教师认为评职称有难度。可见高职大多公共英语教师感觉职业环境乏味, 职业发展空间有限[1]。

四、结论

(一)组织因素对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调查分析显示,学校管理措施的不得当、教师工作量超负荷、缺乏有效的系统支持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的最主要的组织因素。

1.管理措施的不当。首先,考核制度不科学。很多高职院校本着提高教学质量的宗旨,实行教师排名制度。 但制度的科学性令人质疑。 如被调查的一所院校, 各系部排名前10%的教师为优秀教师,其课时津贴每节课费用上浮10 元钱; 排名后10%的如果分数低于60 分, 则课时津贴每节课下浮10元, 连续两年排名在后10%的则减少上课的课时,安排多听其他教师的课以提高教学质量;排在中间的80%的教师的课时津贴按正常发放。考核内容主要涉及教学、科研、课程建设等方面。考核总分由五部分构成,一是学校督导听课的评分(10%),二是学生的评分 (40%), 三是教研室主任的评分(20%),四是系主任的评分(20%),五是科研及专业建设的评分(10%)。 从分数的构成可以看到,教研室主任及系主任的评分和占到40%,教师得分排名难免有行政权力驱使的嫌疑。 另外,评教没有考虑到课程特点、班级学生差别等因素的影响,其结果的科学性令人质疑。

其次,话语权的缺失。 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虽然大多院校也会在各系部召开民主意见会,但提出的意见大多不了了之。 而教代会的参与人员也大多是中层干部及极少数的教师代表,大多普通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决策的制定,只是决策的被动承受者,话语权缺失。

2.繁重的工作负担。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完成繁重的日常教学工作, 如被调查的某所院校,95%的公共英语教师周工作量达到了16 节以上,远远超过多数高职院规定的每周10-12 节水平,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相应的教学改革和科研任务,这使教师忙于应付日常的工作,身心俱疲, 无暇顾及其它, 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从而导致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内在需求[2]。 缺乏专业发展动机和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的职业现状,让教师自身无法体会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和激情。

3.缺乏有效的系统支持。 研究发现,感受到更多系统支持的教师更不易产生职业倦怠。系统支持主要指领导、同事、家庭及学生给予教师工作的支持。其中,领导给予教师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领导较少与教师沟通、交流,不能关注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不能及时鼓励教师工作中的进步。 调查显示,很多教师不同程度地感觉自己在工作中不受关注,工作上的努力与付出得不到领导与组织的肯定,久而久之,教师就会缺少工作的动力。而教师与教师间尽管不存在更多涉及名利的、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忙碌的工作也使他们疏于交流,相互间难以建立亲密的情感。 因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支持度逐渐降低。 高职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教师也难从学生和家长那里获得较高的支持度。上述支持的匮乏不断加剧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的程度[3]。

(二)学生因素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生源英语知识基础薄弱。 从表2 可以看出,学生英语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他们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所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非常薄弱,高考英语能成绩一百分以上的同学寥寥无几,大多只有60-70 分左右,听说读写的能力相对较弱,该部分学生除了文化知识薄弱,其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和学风等也与优秀学生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较大的难度,需要英语教师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精力来精心备课,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便如此,有时教学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公共英语教师普遍反应,大多班级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能认真听讲,更有甚者,个别班风,学风不好的班级,听课的人数廖廖无几。 很多公共英语教师在讲台上感觉“曲高和寡”,感叹“孺子不可教也”。 而且大多班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高考分数从20-120 分不等, 教师很难用同一的教学方法去满足所有教学对象的需要。这一方面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 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课堂纪律难以管理。 好的课堂管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最优化[4]。 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由于对英语缺乏学习应有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所以上英语课对他们而言就是睡觉、 玩手机、 互相聊天。 迟到、早退对他们而言是家常便饭。这令英语老师头疼不已。 很多英语教师反应对这些学生方法用尽也无成效,最后只有放弃,只要他们不影响他人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调查显示,有些班风学风差的班级的英语课堂, 教师要花相当一部分时间来维护纪律才能使教学进行下去。 从表2 也可以看出, 高达63.3%的教师认为学生管理的困难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随即影响工作热情。

(三)教师个人及专业发展因素对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教师个人性格及兴趣爱好也成为产生职业倦怠的一个因素。性格内向,社交能力欠缺、兴趣单一、生活相对单调的教师更易产生职业倦怠。 有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职业倦怠与生活质量之间有着直接的,较为密切的关联。

2.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缺乏专业发展动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不能忽视的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动机与职业需要的满足度也是职业倦怠发生的重要诱因。 因为在自主性、主体性参与中所实现的教师专业发展,能有效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情境性。 所以教师生涯发展规划的本质应是非常自我的而内在的。然而,从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来看,大多教师忙于应付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而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从而导致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内在需求,无法体会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和激情。 从表3 也可以看出,有高达92.3%的教师认为缺少进修与学习的机会。感觉职业前景渺茫。另外,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仅停留在职称评定、行政要求等外在需求驱动下的对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方式的大致的被动的思考,这样条件下的职业规划往往是预期水平低、发展不高,使教师失去对自己职业前景的美好憧憬与愿望,助长了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四)调查分析结论

通过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调查分析表明,组织因素、学生因素、教师个人及专业发展因素是导致该教师群体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具体的表现为工作负荷过大、管理制度不合理、支持系统匮乏;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管理困难、教师个人职业发展愿望难以实现等。

[1]魏绪涛.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以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23.

[2]李红梅.试析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J].辽宁高职学报,2011(6):88.

[3]兰惠教.关于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12(5):144.

[4]何晓斓,刘明东.从知识教学到智慧教育——“五I”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及其实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32-137.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英语课职业倦怠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公共英语阅读教学的金课实施模式探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公共英语构建研究
“小班化”背景下高中英语课例研究刍议
中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分析
英语老师出难题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面向高职生岗位能力需求分析的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及专业课程的双衔接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