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乐,预示着不健康
2014-04-21云燕
云燕
案例 无人觉察的病变
2001年春天,小敏出生于四川省合江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只有春节才回来团聚四五天,所以,她感觉父母是“最亲切的陌生人”——亲切是因为父母对自己又抱又亲,还有大包小包的礼物;陌生是因为还没有混熟父母又要离开。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6年,小敏渐渐长大,到了上学的年龄。她听爷爷说,爸爸妈妈在珠海经营海鲜生意发了财,要接她去珠海上学,立刻大哭大闹,死活不肯。她说她不想离开爷爷奶奶,不想离开村里的小伙伴,不想去陌生的地方,不想看大海……这样的哭闹,在小敏身上并不常见,她本来是一个懂事的乖女孩,从不在外面疯跑,从不大呼小叫。
爷爷奶奶苦劝了半个月,小敏招架不住,只好点了头,但她的脸上写满了委屈。告别的时候,小敏被拉着照全家福,但她始终没有笑。没人把小敏的愁眉苦脸当一回事,妈妈甚至怪她不知好歹。
刚到珠海的时候,小敏闷闷不乐,海滨浴场和游乐园都不能让她兴奋。她没说过想爷爷奶奶,只是默默地在纸上画小人儿,男的驼着背,满脸皱纹,女的拄着拐杖,流着泪水。
在学校里,小敏也是不声不响的。她从不迟到,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不过,她上课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下课也不和同学们嬉闹,当然更不会跟同学闹矛盾。她就像一个影子,存在,也不存在。
小敏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爸妈给她转学到一所寄宿制贵族小学。小敏皱了皱眉头,没有表示反对,垂着眼皮点了点头。爸妈有点失望,因为能上那所贵族小学是一种荣耀,可以坐豪华校车,穿漂亮校服,吃高质量的饭菜,当然,学费是天价。失望归失望,他们已经习惯了女儿的冷漠。
在贵族小学,小敏很快被孤立。同学们嘲笑她土气,给她取难听的外号,吃饭时不肯与她同桌……这些,小敏都默默地忍了,她一门心思地用功学习,因为老师给她的忠告是“用好成绩维护自尊”。小敏很聪明,考试成绩很快在全校拔尖儿。五年级的时候,小敏渐渐出落成了一个漂亮女生。有同学说她是校花,有人说她的冷漠和忧郁是难得的优雅气质。
上六年级时,小敏脸上的忧郁之色越来越重。一方面,老师对她寄托了考上重点中学的期望,父母给她报了三个一对一的课外补习班,她有做不完的题、背不完的单词、听不完的英语磁带;另一方面,因为妈妈给娘家花了太多的钱,父母天天吵架,有时爸爸还打妈妈。家里火药味十足,小敏恐慌不已。有一天半夜,小敏从噩梦中惊醒,冲到爸妈的卧室,抱住妈妈痛哭:“爸妈别离婚,都是我不好!”女儿的依赖让父母很受用,至于噩梦,谁会当真呢?后来,小敏总说自己头疼、肚子疼,医生却查不出什么毛病,只说小敏精神压力太大。这些,爸妈也没当真,只是嘱咐小敏不要耽误学习,小升初选拔考试没剩几天了。
2013年5月的一天,老师公布模拟考试成绩。小敏考砸了,只名列全校第121名。老师批评了她两句,本意是用激将法鼓励她,没想到小敏突然大喊一声:“我不想活了!”然后捂着脸跑出教室。后来老师在操场旁边的花池里找到她,她正蹲在冬青丛后面,哭得浑身发抖。
在老师的一再催促下,小敏的妈妈才不情愿地走进我的心理咨询室,断断续续地向我讲述了上面小敏的成长经历。
分析 抑郁症六大症状
通过进一步深入沟通,我认为小敏已具备儿童抑郁症的大多数症状。
“抑郁症?小孩子也得这种病?”小敏的妈妈大惊小怪。
我告诉她,儿童抑郁症是开始于儿童期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精神障碍。有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约有20%的少年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度抑郁。
见她半信半疑,我列数儿童抑郁症的六大典型症状,请她帮小敏对号入座。
第一,无由发愁。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患者都愁容满面,某个愿望实现了也不开心,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6岁时,小敏终于能和爸妈一起生活,还能去大城市,看大海,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这么开心的事她却悲悲戚戚,一再退缩,证明她符合这一条。
第二,不病似病。患者经常有生理上的不舒服,头疼、胸闷、肚子疼、失眠、吞咽困难等,病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却查不出具体的病因,吃药也不见好转。小敏也有此类生理反应。
第三,不良暗示。患者常有不良的自我暗示,遇事总往坏处想,比如考试前断定自己会考砸,上台发言断定自己会发挥失常,等等。小敏不善人际交往,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父母吵架她就想到离婚,还做噩梦,都是不良暗示的结果。
第四,不满环境。患者常拒绝与人交往,与环境格格不入,压力大,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有的千方百计换环境,有的逆来顺受,小敏明显属于后者。
第五,反抗父母。患者通常与父母关系不好,或经常发生激烈冲突,或根本不交流,对父母的管教或强烈反抗,或阳奉阴违,或压抑自己,听凭父母摆布。小敏属于最后一种。
第六,扬言自杀。轻度抑郁症患者经常扬言自杀,重者付诸实施,但并非心甘情愿地想结束生命,而是被心中的忧郁所困,身不由己。小敏被老师批评就扬言自杀,说明她的情况不严重,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小敏的妈妈眼神慌乱起来,问:“可是,这孩子怎么会得这种病呢?”
我告诉她,孩子患抑郁症,与家庭环境关系密切。根据小敏的成长经历,以下因素明显是抑郁症的诱因:
第一,缺失母爱。小敏6岁前与妈妈聚少离多,缺少母爱滋润,幸福感和安全感不足。
第二,环境突变。6年朝夕相处,小敏与爷爷奶奶感情很深,突然随父母来到大城市,难免不适应,会伤心、胆怯,但父母没有及时做好抚慰工作。后来的转学也属于环境突变,同样给小敏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
第三,遭遇贬损。小敏在贵族学校被嘲笑,被孤立,造成她内心自卑、胆怯,终于抑郁成疾。
第四,家庭动荡。父母的冲突让小敏失去安全感,她甚至认为父母不和是自己的原因,潜意识里的羞愧、自责令她做噩梦。
第五,学习压力。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压力,但别的孩子有减压的方式,比如朋友谈心、结伴游玩、体育运动,但小敏没有这样的机会。她也不敢放松学习,因为老师和父母都对她寄托了很高的期望。
我尽量语气平和地责怪小敏的妈妈:“这么多年来,小敏一直不快乐,预示着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可是一直被忽视,如果早一点觉察,早一点干预,不至于到今天这个地步。”
矫治 父母关爱是良药
小敏的妈妈后悔不迭,流下了悔恨的眼泪。她问:“您快说说,抑郁症怎么治?花多少钱我都愿意,只要还我一个快乐的女儿。”
“父母的关爱就是良药。”我告诉她,儿童抑郁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小敏是否需要药物治疗,需要进一步诊断,但心理治疗必须马上开始。心理治疗是治愈儿童抑郁症的关键,有持久的效果。我向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经常与小敏沟通,倾听她的心声,取得她的信任,对她心中的困惑、疑虑、恐惧、不安、自卑,以及行为上的隐忍、逃避、冲动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同情,在此基础上劝导、鼓励她改变。如果她短时间内不能改变,也要有耐心,等待她慢慢尝试。
第二,经常陪伴小敏,与她一起吃饭、散步、逛街、短途旅行。给孩子金钱不如给孩子时间,亏欠孩子的母爱更应该弥补。这些本该有的生活内容也是调节孩子的抑郁情绪,走进孩子心灵的好办法。
第三,不要对小敏的学习提出过高的要求,减轻她的心理压力。小敏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多半有完美主义倾向,面临小升初考试,以她的实力应该没有问题,唯一可能的障碍就是心理压力过重导致发挥失常,所以,适当减压有助于她取得理想的成绩。长远地看,成绩再好也不如身心健康好,做父母的,一定要有平常心,接纳孩子的一切。
第四,生活中不要把孩子管得太死,而要和孩子成为朋友,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小敏长期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与外界进行实质性的接触,所以应该鼓励她做一些学习以外的事,比如听音乐、看电影、读课外书、上网。在与她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她独立思考,哪怕她的想法幼稚一些、片面一些,也要首肯,鼓励她充分表达。与其说这是在帮助她成长,不如说是帮助她内心的那个自我成长,只有她内心的那个自我成长起来了,才能有心理力量抵抗抑郁,才能真正拥有自信,真正地快乐起来。
第五,引导、鼓励小敏多交朋友,比如她过生日时邀请同学来家里做客,比如约同学一起旅行,比如带她去朋友家玩,等等。只有和同龄人在一起,小敏才能找到参照物,才能恰当地定位自己,也只有和同龄人在一起,她才能快乐。
第六,改善夫妻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给小敏充分的安全感。
最后,我建议小敏的妈妈,等小敏放假的时候,应该带她回一趟老家,让她见见思念已久的爷爷奶奶,或许有助于她解开心结。
随后两周,我给小敏做了10次心理辅导。她的状况逐渐好转,虽然尚未完全治愈,但可以保证让她顺利完成小升初考试。
小升初考试结束的第二天,小敏就和父母一起登上了回老家的火车。小敏的妈妈在火车上给我发来短信:“小敏笑了!她真漂亮!”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