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以“三园一区”加快发展船舶电子装备产业
2014-04-20舟山船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舟山船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近年来,舟山船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创建省级高新园区要求,以加快培育发展船舶电子装备产业为重点,加快船舶装备产业链垂直发展,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
一、初步形成“三园一区”格局
舟山船舶装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自2012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在浙江定海工业园区创建。高新区位于浙江定海工业园区核心区块,面积11.9平方公里,实际管理面积21.13平方公里。自船舶装备高新区创建以来,根据产业主攻方向,结合科技创新服务功能和园区配套功能的建设需求,已初步形成了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产业园、港航物流服务产业园、科技创新与配套服务功能区的“三园一区”空间功能格局。
园区入园企业数共计80家,已投产企业数2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2013年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总投入37.5亿元,其中企业投入约35.3亿元,同比增长83%;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约2.2亿元,同比增长50.5%。实现工业总产值约229.6亿元,同比增长19.7%。
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3.76亿元,同比增长31.7%;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2.5亿元,同比增长64.3%;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4亿元;实现新产品产值16.83亿元,同比增长129.8%。
二、抓创新、招商、服务
(一)抓创新,力促产业转型。在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方面,重点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科技研究院的建设,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规划约500亩的中小企业科技创业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一、二期200亩地块已经实质性启动,着力打造高新区船舶电子装备产业的加速器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引进培育一批拥有先进成果、产业化条件相对成熟、能尽快形成生产规模的科技型船舶电子装备企业。在企业科技创新方面,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与江苏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了“增洲新船型设计研发中心”,该中心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同时经过整合提升,注册成立了浙江舟山增洲船舶设计研究院。同时,园区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集中组织实施了一批技术优势明显、创新性突出、产业化前景好、取得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项目。
园区确立了“1+3+X”产业体系,即以海洋电子信息作为支柱产业,以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同步发展港口型综合加工、现代物流、文化科技、节能环保等产业。通过不断完善商贸、研发和居住等功能设施,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园区。
(二)抓招商,力促项目高效。一是谋划招商项目。着重抓招商前期项目的策划、论证工作,编制、更新项目储备库,围绕园区产业布局,依托不同区块的资源优势,精心包装一批招商项目,以大型商贸洽谈活动作为高新区招商营销推介的重要平台。二是突出产业链招商。以优化船舶电子装备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群为目标,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合作。依托现有的船舶修造拆解、重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努力引进一批上下游企业和协作配套项目,拉长产业链,提升集聚度。三是注重招商选资。当前,主攻“大好高”项目,深入对接新区产业规划,并分析项目单位产出,做到好中选优。四是强化跟踪联络。2013年以来,园区已与海通国际、中国海油、深圳中小企业联谊会、深圳宝安区商会等进行了洽谈,实现新签约项目10家,主要涉及海洋国际高端船舶推进器、机器人研发制造、电子工业基地、以及成套机械设备制造、等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市外资金投入33亿元。其中舟山海洋电子信息及服务(定海)产业园项目,主要从事海洋电子、信息及服务等高科技涉海引进、孵化、投资及相应园区建设,计划建立企业研究院、省/国家级海洋工程技术中心,以及海洋高新技术展示中心,此项目总投资10亿元。
(三)抓服务,力推项目进程。首先,持续深化“两帮”活动,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招工难等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改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行各部门联动帮扶,优化发展环境,建立项目“绿色通道”,在服务企业中提速提效打造无障碍的投资发展环境。其次,全面摸排、筛选已签约未动工项目,保留科技含量高、税收高、产值大的好项目,收回嫁接产值少、税收低或环评差的项目,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优先发展高新产业,实现由工业区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型。
三、促园区加快发展
(一)抓选商引资。重视招商前期项目的策划、论证工作,精心包装一批产业招商、基础设施配套及三产服务项目,增强项目的吸引力,提高引资的成功率。加强与外侨办、台办、商会等的联系,寻求产业链上的项目投资商或合作商,引进与落户企业相配套的项目。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招商模式,尝试委托知名专业机构招商,尝试代理招商等,努力实现招商网络的广泛覆盖。依托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以情招商等形式。
(二)抓项目推进和产能释放。着重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狠抓项目签约与开工,力争浙江海越、增洲二期、长宏新能源科技、海通国际开工。进一步加大项目服务力度,落实“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模拟审批,联合竣工验收,完善委班子成员和部门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报批、建设及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推进项目前期报批、建设、投产及增效工作,力争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增效。重点助推太平洋海工、长宏修造船、长宏再生利用、增洲造船、汇力绳缆、卓远电子、和顺实业等投产项目产能释放提升。
(三)抓科创平台建设。紧紧围绕船舶装备新区创建契机,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围绕海洋工程、高端船舶电子装备和港航物流服务两大重点产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体系,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进规划建设创业大楼和中小企业创业中心。鼓励企业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同时积极培育企业船舶研究院,引进一批创新创新能力强、成果产业化绩效明显的设计企业,引导有条件龙头企业研发机构分离,鼓励成立独立运营的设计公司、研究院。重点引导长宏国际、太平洋海工建立研发机构,支持增洲造船建立企业研究院,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产业档次和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