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好国门

2014-04-19缪国庆

东方剑 2014年4期
关键词:护照外国人

◆ 缪国庆

守好国门

◆ 缪国庆

虽然坐在窗口,却在守护国门。

我叫柯卫,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签证官。从脱下军装换上警服的那天起,我的领导和同事就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出入境管理部门是国家政府对外的一个窗口单位,我们是窗口,但更重要的职责是依法行政、守好国门。通过这扇对外的窗口,让国际友人了解改革开放的中国和意气风发的中国人民,同时,也是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人民警察形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的工作单位——外国人证件管理处是给外国人签发签证的,签发签证是体现国家主权的一种行为,我们出入境警种的职责是代表国家行使权力,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尊严、安全和利益,每一位签证官要守好国门。

从明白了这个道理起,我就开始写“我的窗口,我的国门”这篇文章了。这一写,就写了二十多年。

文章,确实是应该从我1991年部队转业进入公安队伍写起的,就像许多故事的写法一样,用“从前(once upon a time)”开头,但我觉得这样写会给人以一种报流水账的感觉,还不如先从小埃西罗马写起,来得有滋有味。

那是2011年8月初的一天,我的窗口前来了一个外籍小伙,他捧来了两块金牌,这让我感到好不奇怪:这是为什么?噢,原来他就是小埃西罗马,就是那个在刚刚闭幕的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上获得50米自由泳和50米蝶泳两项世界冠军的巴西人小埃西罗马。他捧来这两块金牌,不是为了显摆,而是急于证明自己的身份,急于补办签证,求得我们的帮助。陪同小埃西罗马前来的巴西驻沪领事馆女翻译向我解释说,比赛结束后,小埃西罗马准备载誉而归时,却发现自己的护照被提前离开上海回家乡参加庆功会的母亲带走了。这下,他急了,回国的日程已经定好,国家队的集训马上就要开始,时间安排环环相扣,哪里可以因此而耽搁呢!所以,联系了巴西驻沪领事馆后,就心急火燎地赶来了。没错,按照正常程序,只有在5个工作日后,小埃西罗马才能拿到签证。此刻,我完全理解他的心情,一边安慰他,一边就进入了加急审批的“绿色通道”流程:与外国人管理处协商,加急上传小埃西罗马在上海的住宿信息,联系办证处尽快完成签证制作……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后,小埃西罗马就如愿地拿到了签证,他开心得把签证举过了头顶,就像他把奖杯举过头顶一样,然后,紧紧握住我的手说:“你们的效率真是让人惊叹,中国警察太棒了!”而陪在一边的巴西驻沪领事馆女翻译也不失时机地赞美了我一句:“不仅是你们的效率,还有你的英语水平……”

我已经不止十次百次地听到过这样的赞美了。

我绝不会因此而沾沾自喜,不会,这是我们出入境窗口民警必须具备的能力。不过,对我来说,甘苦寸心知,我确实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我进入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那会儿,岁数已经是30都冒了半截。尽管在中学里接触过英语,尽管上军校时也学过英语,但真要开起口来,还是“哑巴”一个。也许做别的工作还无关紧要,可是,坐到办理出入境手续的窗口,去跟外国人面对面,常常就会大眼瞪小眼,不得不用手势比划了。怎么办?学呗!学会英语,就是为了学会工作。于是,先上职校的新概念英语培训班,再考上海外国语大学夜大,全是业余时间,除了双休日外,周二、三、五晚上7点到9点也要到校上课。我的下班时间是晚上6点,从当时位于吴淞路的出入境管理局乘公交赶到夜大,差不多就要一个小时,途中还不能出什么岔子。也许是部队养成的习惯,我守时,就算四个轮子堵车,我两条腿跑也要跑了去。其间,有过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赶课”:那天,临时加班,好在时间不长,加到了6点半,要是在平常日子,打个的去也没什么问题,可偏偏天公不作美,大雨倾盆,根本就见不到一辆亮着顶灯的出租车。正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突然听到身后有摩托车的启动声,回头一看,是同事,哈,兄弟,今天就抓了你的差!同事真哥们,二话不说,载了我就走。也许是因为天雨路滑,也许是因为他急我所急,反正在临近校门口时,我们的摩托车在避让一辆逆行的自行车时侧翻了……我是带着一身泥一身水赶进教室的,还好,老师才刚刚开始点名。

家里,到处都粘贴着写有英语单词的小纸片,厨房、卫生间,包括卧室的床头床尾,甚至连冰箱和洗衣机都没有放过。妻子说我是着了魔了,这我能理解,可她有一天突然对我说,家里来了个和尚,这就让我大惑不解了:家里怎么会来了个和尚呢?看我懵懵懂懂的样子,她笑弯了腰,你成天念念有词的,不像和尚像什么?我转念一想,说得对呀,我不停地诵经,不停地做功课,不正是为了修成正果吗?好好,你说和尚就和尚吧,不过剃度就免了。在学校里念,在单位里念,在家里念,弄得念英语的辰光比讲国语还多,三年时间念下来,一张口,我就可以说来就来了……

“起”,当然是起点,是起步,而“承”,则应该是承接和承担,承接和承担起新形势下的出入境管理任务。

上海世博会召开前夕,我被委以重任,成为入驻世博园参展者服务大厅的唯一的签证官,使我对新形势下出入境管理与服务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上海世博会有189个参展国、57个国际组织,外国工作人员将近8万人。忙是肯定的,烦也是肯定的,我为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管理中“客随主便”,服务中“主随客便”。此话怎讲?其实很简单:管理中“客随主便”,就是要求外国参展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中国法律,在涉及国家主权的原则问题上我绝不会妥协;服务中“主随客便”,就是在为外国参展工作人员办理签证过程中,我保证随来随办,体现高效服务。

管理中“客随主便”的事情说来就来:一天,土耳其馆一位持破损护照的工作人员来办理签证,按我国的法律和国际惯例,破损护照被视为无效护照,须更换后才能办理签证。我向他阐述完换证要求后,却并没有得到他的理解和认同。这位土耳其小伙先后搬出七八条理由,虽然我说得口干舌燥,一次次驳回了他的无理要求,但他仍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铆足了劲和我理论,无论如何不愿更换新护照。在接待大厅,他大声地叫嚷:“我要延长签证,这本破损护照在美国都可以办签证,为什么在中国不行?”我很坚决地回答他:“这不是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国别不同,体制不同,但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我不是刁难你,你签证的事也不难办,只要有新护照就可以,你说是吗?”迫于我的坚决和周围舆论的压力,他不情不愿地离开办证窗口,但他临走时还是甩出了“杀手锏”:“没关系,你不办理,我就去找你们中国政府的总代表华君铎大使,我们很熟悉的。”这句话并没有吓倒我,我坚定地回答他:“好的。如果你对我的工作有什么不满,可以向我的领导反映情况,是正确的建议、意见我都会虚心接纳。中国是一个讲法律的国家,对于你这样违法的要求,我无法也不可能满足你。相信我的领导也会给出和我一致的答案。我们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但原则问题不可妥协。希望你尊重我的工作、尊重我国的法律。”我的坚持得到了出入境管理局领导和土耳其馆长的支持。几经周折,这位土耳其工作人员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再次来到我的窗口前向我解释道:“柯老师,不是我不想办新护照,而是身边没有证件照,世博会期间我的工作又忙……”我听后,对他说:“你把问题复杂化了,有困难要讲出来,这样,我才能为你提供帮助。”随后,我急忙帮他联系照相馆,并附上中英文的乘车路线,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嘱咐他有难事尽管找我咨询。最终,我为领了新护照的土耳其小伙办妥了签证。

服务中“主随客便”的事情数不胜数:早在2月间,随着进入世博园区的外国参展者人数的不断增加,参展者服务大厅内外国人出入境证件受理“窗口”前,经常会排起长长的等候队伍。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样的等候不仅降低了办证工作效率,更会影响到上海世博会在中外人士心目中的形象。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缩短等候时间,分流等候人群呢?通过对参展者的几天走访,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之道——预约制。世博会迫在眉睫,一定要尽快推出预约措施。为此,我连日加班,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了园区预约办证工作规范和流程,在世博局的大力支持下,最终在世博局网站上开辟了外国参展者出入境证件申请网上预约平台。但我并未就此满足,不久之后,我又利用受理“窗口”的工作电话,推出了“电话预约”措施。只要提前拨打一个电话,就能在约定的时间前来办证,无需排队,即来即办。随着世博会开幕和世博园开园,尽管外国人办证量直线上升,但世博园区参展者服务大厅出入境“窗口”却再也看不见排队的长龙和焦急的神情。为了确保园区各国展馆参展活动顺利进行,我们出入境管理局还专门在园区“窗口”开辟了办证“绿色通道”,为遇有急难情况的参展者提供特事特办服务。世博会开幕前夕,安哥拉展馆的一名西班牙籍工作人员急于回国奔丧,想在离境当日办妥再次入境签证,但他所携带资料不符要求。面对小伙子急切回家的心情和申请材料不符要求的客观事实,我当即就向他提出了解决方案:一方面,请他赶紧去有关部门获取合格的申请材料,尽快递交;另一方面,由我来协调审批、制证部门,开通“绿色通道”。我向他保证“今天再晚也等你”。晚上六点多,小伙子终于把材料送到了“窗口”,并及时拿到了再次入境签证。见到我如此信守承诺,放弃休息为他服务,小伙子感动得连说了七次“谢谢”。不止是提供特事特办服务,我还常常揽起了“分外”事,让世界感受到中国人的热心肠。在接待波兰展馆一位工作人员时,我偶然了解到这位波兰参展者的女儿非常想参加世博会笑脸征集活动,但不知如何办理报名手续。于是,我马上与参展者服务中心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将有关信息在第一时间告知了这位波兰籍工作人员;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工作日,一位准备取证的英国展馆工作人员突然发现自己未带够足额的人民币,为了让她在雨天里少跑一次,我还主动为她垫付了缺额部分……

一个人要面对将近8万人的外国参展工作人员,我不得不调整了自己的时刻表。按规定,我的上班时间为上午9点,但我却把家里的闹钟调到了凌晨5点,起床漱洗后,5点半准时出门,去乘公交再换乘地铁,到服务大厅8点左右,这样,8点半我就可以坐到窗口前了。在办证高峰时,每天都要接待上百人次,忙得连喝水的空隙都没有,而我的午饭基本就是“老三样”:开水、饼干、胃康灵。这对我来说,并不算什么问题,问题是我的腰在部队时受过伤,落下了病根,坐太久了,会直不起来。所以,每天回家,爱人总会一边为我按摩一边嘀咕。

原以为世博过后,就可以让她省心了,可我却让她继续了她的嘀咕。这是因为我通过信息化手段,延伸了我的管理与服务,而这种管理与服务常常会让我忙到深夜。

2011年初,我开通了微博,成为了上海公安首批12名尚警微博“名警”中的一员。开通了微博,就有网民围观,就有粉丝。粉丝们时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我解答,向我求助。其中,有个叫蕾蕾的粉丝,是个加拿大华人,她进入中国办理的是探亲签证,这种签证是一次性的,如果出了中国海关后再要进入,那就得重新办证。那天,蕾蕾说,她有急事要去越南一趟,然后还要回来,因为时间紧,已经来不及续签了,因此通过微博向我求助。我立即向领导作了汇报后,回复她,让她在第二天早上就到出入境管理局办证大厅来,我帮她急事急办,让她拿到续签,保证她按时上飞机。后来,蕾蕾在网上留言说:“想不到,一个微博就把问题解决了,好开心哦!”进入2012年,我又开通了英文微博,和海外华人进行互动,也尽心为他们提供咨询、提供服务。据说,在东方网“最具影响力”的政务、公务员微博博主中,我的微博粉丝排名第一。你说爽不爽?

2012年,我获评为全国出入境系统唯一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在我书写的“我的窗口,我的国门”这篇文章中,“转”并非只是一种转折,更是一种转型,就是让自己不仅成为一个实操型民警,而且成为一个专家型民警。

其实,我的转型从上海外国语大学夜大毕业那会儿就已经开始。那天,出入境管理局领导找我谈话,决定让我轮岗,从窗口民警岗位转到办案民警岗位去,这样,就可以更多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领导征求我的意见,我说,不要征求,说心里话,这还真是我的迫切要求呢!我知道,自己入行晚、底子薄,要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出入境管理民警,光熟练掌握英语口语是远远不够的,更得熟悉各国签证、全面掌握各类签证政策及国际惯例,眼下,领导都为我想到了,这可是我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啊!

假如说,我最初的投入是为了“学会工作”,那么,到了此时此刻,我就应该“学会思考”,并且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学会管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上海,以“中间人”身份借用劳务输出渠道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的违法犯罪活动逐渐趋于突出:在熊××一案中,不法分子以子虚乌有的孟加拉K·AW皮革工业有限公司的名义广泛招揽赴孟劳务人员,受骗者多达100余人。到了孟国后根本无业可“就”、无劳可“务”,致使在境外举目无亲,叫苦不迭,生活无着落,陷入困境,最后只得向我驻孟使馆求救,才得以安排回国;在周××一案中,不法分子经营的“阿联酋中国龙亭园林工程公司”从未承揽过一项业务,却以此为幌子从事经营贩卖签证的勾当,他们利用某些人希望出国发财的心理,谎称在阿联酋工作非常好找,可长期定居,打工一个月就能挣得1000-1500美元,不多久就可赚得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于是,以种种名义私下收费,甚至在短时间内向受害人索取高额费用……如何遏制不法分子以“中间人”身份借用劳务输出渠道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大幅度上升的势头,准确运用法律武器严惩“中间人”利用劳务公司为他人办理“劳务”护照、组织非法移民从中牟利的犯罪行为,是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我写的第一篇调研文章就是《劳务输出“中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研究及防范对策》,不仅获得了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警察学会和人民公安大学颁发的“优秀论文奖”,更主要的是我的建议为上级部门和领导决策提供了佐证。此后,公安部与工商总局、国家外经贸委和劳动部先后联合发文,在允许“成立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使中介代理合法化的前提下,用法律的形式约束了中介机构的代理活动,有效地遏制了劳务输出“中间人”的违法犯罪势头。

而《新形势下完善〈国籍法〉的思考》更是我和有关专家近年来潜心研究的课题。对于国籍的划分固然是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通常有属血(desansuinis)原则(又称血统主义原则)、属地(desolis)原则(又称出生地原则)、血统主义和出生地相结合的原则三种情况,但因各国的司法实践对如何确定本国公民也有不同的见解,很容易产生部分人群随意选择住所和随意改变国籍以及逃避法律的行为。我国的《国籍法》是新中国建立以来颁布的第一部国籍法,公布施行于1980年9月15日,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了,其中的一些条款已与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经过深入研究后,我认为,在原有的基础上,《国籍法》需要作出相应的完善,特别要注重避免和消除双重国籍现象。

2012年5月,普陀公安分局抓获一个以假军人身份实施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抓获后,就发现此人既持有某国的护照,又有中国的身份证和户口本,这让办案民警有点犯难了。他们打来电话求教,我说,不必犯难,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从案件形态上确定该嫌疑人已经加入外国国籍并且丧失了中国国籍,况且“国籍法”大于“户籍管理条例”,此人的外国人身份是明确的,既然犯罪嫌疑人现在正拘押在看守所,那么,就让其委托人,到派出所注销其户口和上缴其身份证,把他的双重身份切割掉,这样,就可以避免案件定性上留下后遗症。

此外,我国改革开放后,中外通婚人群增多,非法同居的人群也在增多,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跨国婚姻的孩子如何出境,二是跨国非婚生的孩子如何出境。对于第一个问题,根据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法律原则,处置的方法相对简单,退出中国国籍,在未取得退出中国国籍证书时,先解决其出境问题,发放一次性“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行证”。而对于第二个问题,显然要复杂得多,但也不是没有办法:首先,做亲子鉴定,提供医学证明,在血统上得到确认;其二,获得外国人所在国使领馆的认可。同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坚持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法律原则。尽管如此,我还会追加一句善意地提醒他们应该领取结婚证证书,父母有了合法婚姻,才能更好地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2013年7月,一对青年男女来到“国籍审查”窗口,女方是上海人,随着德国男友在苏州打理生意,眼下,他们要带着已经3岁的孩子去德国,探望男方的父母,而且已经为孩子申领了德国护照。我一了解,他们同居却未办理结婚手续,因此,除了要求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料外,我还对陪同他们前来的女方的母亲建议,让他们去办理结婚手续,把婚姻维持好,既是对家庭、对社会的一种稳定,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他们第二次来到我的窗口,还是女方的母亲陪来的,她开心地对我说,女婿想通了,这次回德国,一方面去探视父母,另一方面也去把婚礼办了……

《新形势下完善〈国籍法〉的思考》一文,随同后来撰写的《我国〈国籍法〉主要内容的解读及相关问题的思考》,报了国务院法制办,被公安部六局单列成册推荐转发到全国有关部门,并且作了这样的肯定:体现了出入境警种民警在现有法律滞后于形势发展的情况下,勇于担当,有所作为,并寻找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不是推诿和等待上级指令,而是平日的坚守和努力。

是的,我的坚守和努力,让我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出入境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同时,针对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中的法律缺失,所引发的热点问题进行课题调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立法。这些年来,我先后撰写了20多篇调研报告和相关论文,包括《劳务输出“中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研究及防范对策》、《对用异地办证手法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特点、成因的研究》、《新形势下完善〈国籍法〉的思考》、《我国〈国籍法〉主要内容的解读及相关问题的思考》,也包括《对21世纪城市社区境外人员管理初探》、《浅析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中国公安出入境管理的影响》、《新形势下在沪境外人员的出入境管理与服务》、《关于处理外国人死亡案、事件的几点思考》、《中外的外国记者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年上海外国人证件管理的变化》、《走向更加和谐的社会——应强化对社区境外人员的有效地管理》、《外国人“三非”违法案件的特点》等,其中,我在《对21世纪城市社区境外人员管理初探》中提出的将外国人管理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上海市于2005年正式将外国人和港澳台境外人员纳入了实有人口管理,而对外国人签证后续管理的研究成果也已被广泛运用到外国人签证管理实际工作中……

虽然坐在窗口,却在守护国门。

在我的窗口,在我的国门,我一直都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作为一名出入境的民警,我常常会自我告诫:必须不断革新和充实自己,才能永葆先进性,才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我被聘为了上海公安专科学校的兼职教官、聘为了市局信访疑难案件专家组成员,尽管术有专攻,但是,学然后知不足,我从未以“专家”自居,如果说是“钻家”,我可是一点都不会谦虚的。

这个“钻家”的出处,源于一次“错误”,说来倒是蛮有趣的:那天,不知是电脑出错还是我的脑子出错,明明想打的是“专家”二字,可打出来的却偏偏是“钻家”。我对着电脑愣怔了半天,最后想想也真是不错,“专家”肯定是“钻家”,无“钻”不“专”、先“钻”后“专”嘛。

做一个“钻家”,也好。

发稿编辑/姬鸿霞

猜你喜欢

护照外国人
外国人学汉字
外国人如何阅读王维
街上遇见外国人
如果护照快过期,如何保住有效签证?各国规定有不同
换领护照有啥窍门?
2016全球护照排行榜
换领护照有窍门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
Durmiendo en la Muralla China
南昌起义中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