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扔东西的整治“处方单”
2014-04-18马志国
马志国
【爱扔东西的宝宝】
宝宝不到1岁,爱上了扔东西,沙发上的玩具统统被扔到地上。起先,我以为是他不小心掉下来的。给他捡起来之后,他又往地上扔。我如果不理他,他会指着地上的东西请求我帮他捡起来。可是,刚捡起来,他又很快扔到地上,如此反复。有时,我很生气,不让他扔,可他更加扔得起劲。
宝宝为什么爱扔东西?该怎么正确解决这个问题?
解析:宝宝扔东西为哪般
探索外在世界
宝宝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主要依赖于感知印象,因此会通过重复同一动作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当宝宝发现,东西一扔,手里就没了,再往地上一看,它又出现了,他会感到好奇:再扔一次会不会还是这样,到底是什么让玩具消失又出现了。宝宝会像科学家一样,一遍遍做实验。这些实验能让他理解事物的变化、发现事物的属性,获得对外界事物的认知。
发现自我能力
对宝宝来说,扔东西是一种能感到乐趣的新本领。把一个东西扔出去,宝宝必须具备抓握、投掷、手眼协调等能力,还要有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在扔东西的过程中,宝宝发现并发展这些能力,获得自我成就感。同时,能够自主操纵的感觉,也促使宝宝愿意不断地实验。
吸引大人注意
渴望得到成人的关爱和重视,是宝宝自尊需要的表现形式。1岁前的宝宝,大多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扔东西就成了吸引大人注意的一种途径。当扔出去的东西在第一时间被捡回来,宝宝会觉得是和大人玩游戏。因此,宝宝为了引起大人注意,和大人玩耍,就会开始扔东西。在宝宝扔下和父母拾起的过程中,社会交际关系得到发展;在动作与语言的交往中,认识能力不断深化。
表达自我情绪
宝宝虽小,也有自己的情绪体验,只是还不善于表达,扔东西便成为表达自我情绪的一种方式。宝宝开心时,会用扔东西的方式来表达“我真高兴”;宝宝生气,也会扔东西来表达“我很气愤”。
整治处方单
具备一个基本正确的态度
宝宝喜欢扔东西是心理年龄特点的表现。在扔东西的过程中,宝宝不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也增长了见识和经验。可以说,扔东西是宝宝独有的学习方式,也是逐渐了解世界和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等他对“万有引力”习以为常,他就开始用尝试其他认识和学习方式取代扔东西。
你要透过扔东西看到宝宝的真实需求,及时给予反馈或评价,如经常抱抱他、亲亲他,和他目光平视地微笑和说话,对他的行为表示关注或赞赏等。如果他因为生气扔东西,要鼓励他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这些举措都有益于宝宝今后健全人格和良好性格的形成,为他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采取一些具体可行的措施
不要责骂扔东西的宝宝
不要过于关注宝宝扔东西,也不要斥责宝宝。宝宝刚开始扔东西的时候,是一种无意识行为,如果你再三提起或者斥责的话,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平时多关注宝宝
如果宝宝扔东西只是想要引起你的注意,那么平时多关注一下宝宝,多和宝宝玩亲子游戏。有了你的关注和好玩的游戏,他很快就会忘记还有扔东西这回事。
不要急于去捡宝宝扔的东西
宝宝扔掉东西,不要在第一时间帮他捡起来。因为那会让他觉得,不管怎么样,扔出去的东西都会回来,甚至还会把扔东西当成游戏,玩得不亦乐乎。所以,要让他等待一会再捡起。
找机会让宝宝扔个够
如果宝宝玩得兴致正浓,那就给他一些不怕扔的东西,让他扔个够。玩痛快了,过瘾了,也就放下来了。
和宝宝讲道理
如果宝宝扔东西过分了,告诉他你不喜欢他这样到处扔东西,扔掉的东西会被损坏、会丢失。必要的时候,把宝宝扔掉的东西藏起来,给他一个惩罚。逐步教宝宝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不能扔。
吃饭扔餐具时给宝宝小惩罚
如果宝宝吃饭时爱扔餐具或食物,明确告诉他,餐具或食物不能扔,扔掉后就不能吃饭,并且坚决执行。
增加宝宝音乐方面的玩具
有的宝宝扔东西是为了听不同的声音,可以给宝宝买架小钢琴或敲击的木琴,以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引导宝宝自己捡回来
如果不能花许多时间专门为宝宝捡东西,可以让他坐在铺有席子或垫子的地板上,让他自己扔东西玩。逐步教他自己爬过去或走过去,将扔出去的东西拾起来。
和宝宝一起收拾残局
宝宝长大一些,引导他和大人一起收拾残局。大人蹲下来先自己捡,然后让他帮忙。可以说“看看我们捡这些积木多快啊”或“你能帮我把黄色积木块都找到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