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优673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4-04-18颜艳红
颜艳红
(福建省德化县种子公司 362500)
川优67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引进的优质不育系川香29A与自育强恢复系福恢673杂交配组而成的三系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德化县2009年从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进试种,2010年扩大种植,2011年在德化县下涌村示范种植6.7 hm2,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米质较优等特点。
1 产量表现
2006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567.36 kg,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5.15%;2007年续试,平均产量564.81 kg,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3.64%。2008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19.2 kg,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6.73%。在德化县种植,经组织有关专家对示范片进行现场实割测产验收,平均每667 m2产量602.85 kg,比对照Ⅱ优936增产4.42%。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适中
川优673属基本营养型,在德化县作单季中稻种植,示范片于5月2日播种,5月30日移栽,8月中旬抽穗,9月下旬成熟,全生育期148 d。
2.2 农艺性状佳
该组合群体整齐,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剑叶较为宽大厚挺,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根系发达,生长旺盛,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667 m2有效穗数15.75万穗,株高125.9 cm,穗长25.4 cm,每穗总粒数195.5粒,结实率81%,千粒重30 g。
2.3 米质优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0.4%,精米率72.9%,整精米率62.1%,粒长 6.8 mm,长宽比 2.7,垩白粒率51.0%,垩白度8.1%,透明度1级,碱消值4.7级,胶稠度83 mm,直链淀粉含量22.8%,蛋白质含量7.4%。
2.4 抗瘟性较好
该品种田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
3 栽培技术
3.1 适时稀播,培育多蘖壮秧
在德化县作中稻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应晒种,以利提高发芽势,浸种去除秕粒杂质,用强氯精浸种消毒;秧田施足基肥,采取湿润育秧,均匀播种,适当稀播。为培育壮秧,秧苗1叶1心期用多效唑300 mg/kg喷施1次,控制无效分蘖;2叶1心期施1次断奶肥,移栽前施好送嫁肥,使秧苗至少带有2个以上分蘖。插秧前结合防治病虫害,给秧苗喷药1次,带药下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2 适龄移栽,插足基本苗
秧龄25~30 d移栽,栽插规格20 cm×23 cm,丛插2粒谷秧,浅插不浮秧、不倒秧、左右前后整齐均匀;肥力较好田块适当稀插,肥力较差田块要适当密植,保证每667 m2基本苗7万~8万苗,以利早发,确保足穗大穗。
3.3 配方施肥,科学水管
田间水管遵循“浅水活棵,深水返青,薄水养蘖,够苗烤田,湿润稳长,后期不过早断水”的原则。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以湿润灌溉为主,后期干湿交替,收割前8~10 d断水,以利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施肥以“重施基肥,早施蘖肥,巧施或不施穗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为原则。该品种高产潜力大,对肥力要求高,可根据水田肥力决定施肥。以基肥为主,穗肥以钾肥为重,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为6∶2∶2;基肥每667 m2可施碳酸氢铵50 kg、过磷酸钙40 kg、氯化钾10 kg,也可增施腐熟有机肥800~1000 kg作底肥;结合中耕施分蘖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g、氯化钾8 kg促早发;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控氮增钾,促进根系发达,增强茎秆抗倒能力。
3.4 病虫害防治
采取“农业预防为主、药剂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生物、物理防治,通过科学健身栽培等措施,实施科学防控,提高植株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做好田间病虫调查测报工作,及时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白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特别要注意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尽量选用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做到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及时对症下药,高效防治病虫害,确保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