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与区位条件分析的中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2014-04-18王润马亮马晓燕
王润 马亮 马晓燕
基于资源与区位条件分析的中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王润 马亮 马晓燕
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申遗热的背后还缺乏对遗产地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以宏观的视角,借助GIS空间分析的手段,从遗产资源到旅游产品转化的能力、可进入条件、基础客源市场条件和遗产城市依托条件4个角度来衡量和评价中国世界遗产地的存在问题和开发潜力。4个指标得分都高的遗产地还需在保持现状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优化;存在一个短板的景区中,资源转化能力弱的遗产地需要加强保护;覆盖人口少的遗产地应创新营销;可进入条件差和设施依托弱的景区应做好设施配套。当有多个指标存在局限时,遗产地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从资源保护、市场营销、区域合作、设施建设、产品创新多个角度选择旅游开发方向。
遗产保护;世界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资源管理;GIS空间分析
Foundation items: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s: Distribution Mode and Optimization of Recreational Land in Suurban Metroplis (41071110); Outstanding Young Teacher Incubation Program: Rural Landscape Service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5095237001119); Youth Fund of Da Bei Nong: Rural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Research (1014115004011)
1 引言
自中国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以来,截止2013年,全国共有45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这些项目包括31处文化遗产、10处自然遗产和4处双遗产。由于只有突出自然或文化价值的项目才可以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对一个景区来说意味着其资源得到巨大肯定,会对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山西平遥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1998年门票收入从申报前的18万元一跃而至500多万元[1],增长了20多倍。地方政府寄希望于申遗成功来获得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忽视了旅游发展背后的区位因素。过分依赖资源而忽视市场开发条件会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是先有成熟的景区而后申遗,成为世界遗产之后,必须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对景区开发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遗产地景区内大兴土木,开山伐树,建设人造景观、修建索道、商店、宾馆、游乐场地等活动,使得景区内出现了人工化、商业化、城镇化的趋势[2],张家界武陵源景区曾受到过严重批评。所以,申遗并不是旅游繁荣和可持续收益的代名词,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色和产业发展条件,寻找合适的遗产开发方向,才能够达到初衷。
由于世界遗产覆盖了我国最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在我国,针对世界遗产地开发的研究非常丰富。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很高,可以分为有形价值(旅游和科考)和无形价值(文化和环境),有形价值是逐渐减小的,因此,旅游开发需要遵循一定的模式才能使遗产资源产生长久的生命力[3]。但是,目前国内遗产旅游开发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过度开发[4]、人满为患[5]、重申报轻维护、重开发轻保护[6]等,一些具体的旅游项目如索道会对遗产带来灾难性的影响[7]。一些研究参考了国际上的遗产地发展案例[8-9]给出建议,大部分的研究从案例地出发,提出分区保护与社区休闲[10]、功能分区[11]等规划理念。利用低碳旅游的原理,也可以划分我国遗产地旅游发展的类型[12]。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遗产研究从制度层面谈管理、从案例层面谈开发,以宏观的视角综合评价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开发问题,还比较缺乏,涉及到遗产的空间分布[13]和遗产地的客源空间需求[14],较少考虑到遗产的资源转化能力和区位条件等社会属性。世界遗产地的资源品质
毋庸置疑,但高品位的资源并不一定能转化为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一些景区并不适合开发适应现代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例如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和一些皇家陵寝等大遗址类的遗产,难以进行旅游的深度开发。还有一些资源品位高,但由于地势偏远,配套设施需求多,使遗产地内出现过多的违章建筑。世界遗产的名号为景区带来丰富客源,在2013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九寨沟、庐山等景区人满为患,出现了旅游安全事故,而北京的故宫和八达岭景区,游客绝对数量也很大,但由于距离依托城市近,游客的灵活性大,景区在管理上和设施建设上能够从城市得到便利。本文从上述现象出发,借助GIS空间分析的技术手段,采用开发潜力评价的方法,结合遗产地的资源特色,将目前我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70处景区进行综合研究,跳出单个景区来研究遗产的开发问题,从宏观上指出遗产地景区的开发问题与对策。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中科院地理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的1:25万全国基础地理数据作为底图,将45处世界遗产所涉及的70个景区按照谷歌地球提供的经纬度信息在ArcGIS软件中进行定位。一些遗产地采用捆绑申报,在进行数据采集时,将遗产地按照景区分别进行定位,但类似苏州园林的遗产地,由于不同景区区位条件类似,不再拆分定位。区位条件分析所需要的机场与省会城市定位也都参考了谷歌地球提供的经纬度信息,并通过网络查证将数据更新为2013年底。人口密度数据来源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提供的中国人口密度栅格数据。
2.2 指标设定
选取与遗产地景区开发密切相关的资源开发条件、可进入条件、基础客源条件和设施依托条件作为评价指标,由于遗产地景区的资源特殊价值,一般又地势偏远,能够吸引资金和长距离客源流入,因此,不再选择遗产地景区所在地的其他社会经济指标(如当地经济水平),采用距离机场距离作为可进入指标衡量游客流入的能力,采用辐射人口从侧面反映旅游发展的基础市场和基础经济条件。
资源开发条件,也就是遗产转化为旅游产品的难易程度。《世界遗产公约》中强调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事实上,保护价值与开发价值是不同的。比较典型的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与故宫相比,在游客的现有知识水平下,开发的难度很大。再将秦皇兵马俑与一些自然遗产相比,遗址型文化遗产进行深度开发较难,与台北故宫相比,现在提倡的文化创意型旅游产品开发也都不是很成功。
可进入条件,指遗产地的交通可达性,本文选取了遗产地到达最近机场的距离作为衡量指标,距离机场近,遗产地的旅游吸引力空间可大大拓展。机场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依托,从全国机场吞吐量来看,丽江、西双版纳、黄龙、张家界等旅游机场吞吐量在全国排名前一百位①,已经超过部分中部省会城市机场吞吐量。
基础客源条件,指遗产地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客源市场,本文选择遗产地方圆200km的辐射人口作为参照指标。辐射人口多,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好,近途、中远途的游客都较多,而人口辐射少,说明地势较偏远,游客均以中长距离游客为主,旅游开发起步难,抗风险能力差。
设施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依托条件。位于大城市周边的遗产地能够借助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融入城市旅游圈和区域旅游线路,使旅游发展获得外力支持。不少自然遗产由于地势偏远,很难借助周边的设施,在旅游开发时,就需要较大的投入才能形成完备的产品体系,并且景区附近过多的设施建设有可能会威胁遗产本身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文选取遗产地到达最近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或较大的市的距离作为设施条件的评价指标(表01)。
3 结论分析与讨论
3.1 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结果
代表中华文明的文化景观和气候宜人地区的自然景观资源品位最高。故宫、秦陵兵马俑等有世界级影响力的遗产打分很高,由于它们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组成部分,这种无与伦比的文物资源不可复制。其次,自然遗产地的打分普遍较高,尤其是位于气候宜人地区的自然景观,如武夷山、黄山、峨眉山、青城山、黄龙和九寨沟等,这些遗产地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较好的旅游发展基础和较长的适游时间,资源品位在所有自然遗产地中首屈一指。开发难度较大的集中于大遗址和陵寝型遗产地。大遗址和陵寝型遗产地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考古价值,但旅游休闲价值较差,多吸引文化旅游者,适应于观光旅游发展的阶段,而开发休闲旅游、深度旅游和体验旅游的难度很大。由于遗产保护的要求,加上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庄严肃穆的旅游开发方向不能改变。目前我国在遗址旅游开发方面还没有十分成功的案例,走的基本上是博物馆陈列式的开发模式,这对区位条件不够好的遗址型景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高要求(图01)。
3.2 可进入条件的评价结果
如果遗产地距离机场30km以内,则能够在1个小时之内到达,交通十分便利。但不少世界遗产地分布在山区,距离机场超过
120km,意味着要花费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甚至超过4小时。分布于长三角(包括安徽)、环渤海、中原地区的遗产地,处于平原地区,路网条件好,机场密度大,几乎所有的遗产地都处于机场的1小时辐射圈内,遗产的可进入条件好。实践中,这些遗产旅游起步较早,现在发展情况也比较稳定。虽然一些世界遗产地势偏远,处于我国第一第二阶梯,由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专门修建了旅游支线机场,改善了遗产地的交通条件,比如四川的九寨沟机场、甘肃的敦煌机场、云南丽江机场、湖南的张家界机场等。一些原本名声不大而最近新申遗成功的遗产地,交通条件还比较差。比如天山山脉的几个景区和哈尼梯田,2013年刚刚申遗成功,但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很差,从机场驾车需要2个小时以上,是旅游发展的最大阻力。重庆的武隆是南方喀斯特3个联合申报的景区之一,竖井、天生桥等景观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目前交通条件一般,距离重庆机场有103km,因此当地政府一直在筹备武隆机场的建设(图02)。
3.3 基础客源条件的评价结果
基础客源市场客流稳定,属于近距离旅游需求,需求的类型多样化,不仅有观光还有休闲、商务等多种类型。如果有良好的基础客源市场,景区的发展就有了立足之本。景区200km缓冲区覆盖人口超过5 000万,意味着景区有5 000万人口的潜在近距离旅游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北京周边的八达岭地区,不但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源,针对北京市居民的休闲度假和商务会议旅游产品开发的也比较成功。但覆盖人口不足500万,一年游客人次赶上甚至超过周围社区,不但需要大量的淡旺季分明旅游设施,外来人口也会冲击当地的人文风情。
从覆盖人口的分析结果来看,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遗产地覆盖人口最多。覆盖人口最多的遗产是苏州古典园林,达到1.4亿人,杭州西湖紧随其后为1.3亿人。这两个景区在所有世界遗产景区中覆盖人口最多。另一个覆盖人口较多的遗产景区集中于环渤海。北京的八达岭、故宫、颐和园、周口店猿人遗址、天坛、十三陵等景区覆盖人口也都超过了5 000万。河北和山东的遗产地也都有很好的基础客源市场,覆盖人口超过5 000万。珠三角和中部地区基础市场客源也比较充足。珠三角地区的澳门历史街区、福建土楼和开平碉楼等景区覆盖人口超过了3 500万人。我国中部河南和安徽省的殷墟、黄山与龙门石窟等遗产覆盖人口也超过了3 500万人。覆盖人口多,在旅游开发起步时难度小,劳动力资源也很丰富,是旅游发展的优势。东北和西部的大部分遗产地基础客源市场条件差。覆盖人口低于3 500万的遗产景区,可以划分为客源条件一般的和客源条件很差的。东北地区的沈阳故宫、盛京三陵、九门口水上长城等景区覆盖人口在2 000万左右,河北的山海关由于沿海,基础客源也一般。山西、四川、江西和福建北部的遗产地由于处于山区,覆盖人口都在1 000万到2 000万之间。而嘉峪关、西藏、四川阿坝州、云南和新疆天山山脉的景区人口稀少,本地客源不足以支撑景区发展,覆盖人口不足500万,甚至一些景区周边的人口只有几十万甚至几万,旅游市场完全依赖于外来游客,这就对旅游设施和交通设施提出了很高要求(图03)。
3.4 设施依托条件的评价结果
遗产地与城市中心距离小于30km,意味着遗产处于城市中间或者城市的郊区,能够和城市发展产生良好的互动,遗产地旅游发展所需的设施条件在城市内部都能够得到解决。这一类型的遗产地在旅游开发时建设的需求低,资金投入低。遗产地与城市中心距离在30到90km之间,遗产与城市中心有一段距离,遗产可以开发成为城市外围的旅游基地,遗产地不但可以服务于城市的休闲需求,也是城市外围发展的特色所在,但由于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虽然能够享受到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和市政设施,但需要提供旅游休闲设施配套。遗产地与城市中心距离超过90km,但不足350km,意味着遗产地已经完全脱离了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辐射范围,但还能够融入大城市的旅游辐射圈,遗产地可以为大城市提供旅游支持,还可以与城市内部与周边的景区一体化发展,打造区域旅游线路。如果遗产地与主要城市的距离超过350km,遗产地与城市发生的各项联系由于距离的增大逐渐衰减,几乎看不到实质的空间联系(图04)。
位于城市内部的遗产发展先天条件可谓
得天独厚。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天坛不但是重要的市内博物馆,还担负了城市公园的作用。沈阳市内的沈阳故宫和盛京三陵是城市重要的博物馆。杭州西湖塑造了杭州城的形态,景城合一的发展理念也广受肯定。洛阳龙门石窟、苏州古典园林都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特色与标志。位于城市郊区的遗产地可以发展为城市特色发展区。例如北京市专门成立了八达岭和十三陵地区2个旅游特区,少林寺所在的登封是郑州下辖的特色旅游区。距离城市更远一些的遗产地,能够以城市为集散中心,融入城市的旅游辐射圈。比如不少去九寨沟黄龙的旅游者取道成都。山海关、避暑山庄和清西陵等景区都属于大北京旅游圈的范畴。但还有一些遗产地距离主要城市的距离都超过了350km,如天山、三江并流、嘉峪关和莫高窟等,这就要求这些地区有较好的可进入性,需要投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才能发展成为完备的旅游地。
3.5 综合讨论
3.5.1 所有条件都良好的遗产地
位于主要城市内部和城市周边的遗产景区由于距离机场近、有着城市的客源支持和设施支持,旅游开发具有很好的先天条件,旅游起步也较早。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十三陵、杭州西湖、苏州古典园林、澳门历史街区等遗产地属于这种类型。该类型的遗产地有充足的客源、便利的交通、完备的设施,还能够在城市旅游圈中与其他景区相得益彰,在遗产开发中应遵循保护优先、创新优先的原则,在维持原有旅游市场的基础之上,优化景区管理,探索合理的景区容量控制模式,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意,不断优化遗产地的旅游形象和旅游发展水平。
3.5.2 只有一项得分较低的遗产地
资源开发得分低,其他条件都较优越,例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一直是旅游开发的难题,虽然科普和地质价值很高,但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能力较弱,其价值还未有充分发挥[15]。类似的还有殷墟景区和龙门石窟,虽然其他条件不错,但同为遗址类景区,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创新,产业发展很难有较大突破。这类遗产地目前采取的策略是保护为主,兼顾开发。
可进入条件和城市依托条件同向变化,可进入条件差,距离城市也较远,但由于旅游支线机场的建设,反之并不尽然。属于这种类型的遗产地有山海关、庐山和武夷山、西递和宏村。距离城市较远,但其他条件较好,需要遗产地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也需要遗产地不断优化自身的旅游品牌,形成独特吸引力,才能不断保持旅游竞争力。
只有覆盖人口少,这种类型的遗产多位于中西部人口稀少地区,虽然其他条件都不错,但缺乏基础客源市场支撑,市场依赖中远距离游客,对一些没有树立市场品牌的新遗产或者捆绑申报的遗产来说,如何吸引客源成为首要课题。属于这种类型的遗产地有布达拉宫、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内部的九龙沟。布达拉宫、青城山、都江堰的旅游品牌已经比较鲜明,覆盖人口少的限制并不明显,但九龙沟由于名气不大,年接待游客数不足20万,与世界遗产的地位不相称,亟需加强市场营销,利用世界遗产打响旅游品牌。
3.5.3 两项得分较低的遗产地
两项得分较低的遗产地出现了以下3种情况:资源得分低距离城市远,资源得分低覆盖人口少,覆盖人口少距离城市远。资源得分低距离城市远的遗产,不仅中远距离旅游吸引力不足,也无法融入城市旅游线路,如浙江南部的江郎山和重庆的大足石刻,应在挖掘周边市场的前提下创新旅游产品。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属于资源开发得分低而覆盖人口少的类型,旅游内容非常单调,亟需融入周边的恒山旅游线路,并进行深度的文化挖掘。新疆的托木尔峰和巴音布鲁克、贵州的荔波、云南的三江并流和丽江,都属于覆盖人口少,距离大城市远的类型。丽江通过商业化开发,已经成为云南旅游的重要节点。贵州荔波在申遗成功后修建旅游机场改善了交通条件,新疆天山所属的托木尔和巴音布鲁克依靠阿克苏机场,具备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后3处遗产地还需挖掘产品提升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3.5.4 三至四项得分较低的遗产地
有3项得分较低的遗产地,旅游开发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只有可进入性条件较好的嘉峪关长城,由于嘉峪关机场的建设,使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由于只是长城线状遗产的一个点,加上地处西北远离城市和人口稠密区,目前旅游开发的层次较低,产业链不长,区域合作难度大。处于人口稠密区的部分遗产地覆盖人口条件较好,但其他
条件需要改善,这类遗产包括避暑山庄、孔林孔府孔庙、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开平碉楼与村落、泰宁及龙虎山。有较旺盛的旅游需求,因此可以在观光旅游基础上,加强旅游创新,加强区域合作,通过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来改善遗产地的可进入性。只有资源开发条件较好的峨眉山、乐山、三江并流、鸡冠山、天台山、丹霞山、哈尼梯田和天山捆绑申遗的几个景区,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但在旅游开发中需要较大的投资来改善交通条件,提供完备的旅游休闲设施和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平遥古城、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崀山和元上都遗址等遗产4项得分都一般,没有特别突出的条件,优化开发则应该从多角度入手,加强品牌塑造、产品开发、区域合作以及产品创新。(表02)
4 结语
本文选取了与遗产旅游发展最相关的资源本底、可进入性、基础客源和城市依托4个条件来判断目前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45项 70个景区的开发问题。近年来申遗成为一股热潮,但盲目申遗,脱离自身条件而仅寄托于申遗成功获得旅游开发成功得想法非常不现实。本文借助GIS空间分析的手段,从宏观视角来综合判断。在这70个景区中,绝大多数景区都有阻碍旅游发展的各种问题,对于位于边远省份的、新申遗成功的和捆绑申报的景区来说,更是如此,还有来自市场、形象、交通等多个问题需要克服。
注释:
①据2013年民航发布的《2013年全国各大机场吞吐量排名》。
[1]谢元鲁.世界遗产:公共产权的转移与约束[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1):23-27.
[2]陈琳.世界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外部性内化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3):61-66.
[3]梁学成.对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分析与开发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6,21(6):16-22.
[4]周翀艳,黄远水.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开发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71-75.
[5]德村志成.世界遗产开发与旅游发展问题之探索——兼论中国和日本的相关比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5):21-26.
[6]李如生.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2011,35(5):38-44.
[7]谢凝高.索道对世界遗产的威胁[J].旅游学刊,2000,(6):57-60.
[8]韩炜.国内外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综述[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9]张朝枝,保继刚.美国与日本世界遗产地管理案例比较与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5,14(4):106-112.
[10]邓明艳.世界遗产资源保护性开发模式新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93-96.
[11]常旭,吴殿廷,乔妮.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33-38.
[12]杨效忠,王荣荣,韩会然.低碳旅游背景下的世界遗产开发和保护模式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5):1-5.
[13]王昕,伟杰,胡传东.中国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研究,2010,29(11):2080-2088.
[14]吴必虎,李咪咪,黄国平.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J].地理研究,2002,21(5):617-626.
[15]胡星,姜英朝.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0,(3):17-23.
王润/1984生/女/河北人/博士/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讲师/北京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区域发展、旅游规划、GIS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北京102206)
马亮/1979年生/男/黑龙江人/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与旅游规划(北京102206)
马晓燕/1968年生/女/河北人/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北京102206)
Evaluation on the Тourism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China's World Heritage Sites based on Resource and Location Analysis
WANG Run MA Liang MA Xiao-yan
China has a growing number of projects being included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Declaration of World Heritage has become a fashion but it lacks rational thinking. Taking a macro perspective, using 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this paper measures and evaluat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World Heritage potential and existing problems from four angles: transformation capabilities from heritage resources into tourism products, access conditions, market conditions and heritage cities depending conditions. This paper finds out that the current status should be maintained and improved to those heritage sites which have high scores in the four indexes ; that more protec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those which the transformation capabilities is weak; that marketing innovation should be made to those which the population coverage is low; and that assorted facilities should be added to those access conditions is poor. In the situation where multiple indicators are limited, it is advised that heritage sites should choose multiple development patterns such as resource protection, regional cooperation, marketing, facilities and product innovation.
Heritage Protection; World Heritage; Natural Heritag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Resource Management; GIS Analysis
TU986
A
1673-1530(2014)04-0071-05
2014-02-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郊区游憩用地空间布局与优化模式(41071110);优秀青年教师培育计划:乡村景观服务与应用研究(5095237001119);大北农青年基金: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研究(1014115004011)
修回日期:201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