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家生态环境治理新政介绍
2014-04-18中腐协
2014国家生态环境治理新政介绍
2013年11月18日,由中国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9部门,历时两年多联合编制完成的中国首部《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发布。数据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极端天气事件平均每年夺去2000多人的生命,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合320亿美元),天气恶化造成的困局已十分严重。对此,中央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一、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全文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即2014年一号文件,以下简称“1号文件”)。“1号文件”连续第11年聚焦农业, 延续了去年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等精神,重点突出了粮食安全、农业科研创新、土地制度改革等主题,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新粮食安全战略。主要农业补贴有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办法,继续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强化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此外,在生态友好型农业方面,加快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支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支持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使用、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有机肥、推广高标准农膜和残膜回收等试点。在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方面,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有“五大”突破:一是环境违法按日计罚。污染环境的违法成本低,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多年来面临的一个顽疾。此次修订稿明确规定的“按日计罚”无异于一记重拳,极大地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二是雾霾跨区域治理统一标准。在大气区域污染防治中,有关污染物具有流动性特点。此次修订稿规定的在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联合防治中实行统一标准将极大地加强对区域污染的防治。三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修订稿增加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保护。同时规定省级以上政府应当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检测预警机制。四是再扩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此前草案中公益诉讼主体为中华环保联合会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环保联合会,后扩大为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登记的相关社会组织。现再次扩大到在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相关社会组织。五是6月5日定为环境日。将联合国大会确定的世界环境日写入法律,将每年的6月5日确定为环境日。
三、《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出台
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2014年1月7日,环保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2014年4月29日,“2013年度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十大新闻”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上榜,充分说明我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不断深入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等试点正在全面铺开,碳交易试点依次启动。
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在制定
环保部发布的《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开展的4929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质呈较差级及极差级的监测点共占57.3%。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的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 数据显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I~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8.9%、20.9%和10.2%。
2014年2月19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北京主持召开环保部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送审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投入资金预计达2万亿元,将高于大气污染防治的1.7万亿元。
2014年3月14日,环保部发布了首个全国性的大规模研究(“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我国有2.5亿居民的住宅区靠近重点排污企业和交通干道,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治理工程市场作为巨大。为此,《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于污水治理等末端治理产业和河流、地下水修复等行业的企业而言,将会是较大利好。
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将出台
2014年3月27日,环境保护部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国家对待土壤污染问题的一个导向,还有两年将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将会与其衔接,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比较好的一些东西,通过国家法律形式体现出来。据了解,即将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对未污染的重点粮油产区,实施重点保护;对已经污染的耕地土壤,则考虑适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已经明确不适合农业生产的土壤重污染地区,将改种其他非粮类作物。
六、《土壤环境保护法》已列入立法计划
2014年3月8日,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全国“两会”新闻中心记者会上透露,《土壤环境保护法》已经列入本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
去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环保部正在抓紧编制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行动计划,这是继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和正在编制的水污染行动计划之后的又一个重点污染治理计划。该法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努力遏制土壤污染的扩大趋势,维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2014年4月17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面对严峻的土壤环境形势,国家正在或将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坚决向土壤污染宣战,预计土壤修复产业可达10万亿元。腐植酸作为绿色环保物质、低碳节能产品,在维护土壤健康、减少污染排放、构建生态文明中奋斗了半个世纪。2014年3月,“让腐植酸在补充和提升土壤肥力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提案经由全国人大代表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已正式受理。2014年5月,腐植酸3大肥料创新理论的研究成果在“腐植酸提质增效化肥论坛”上阐明。2014年6月,腐植酸科普之声在联合国唱响。这一切喻示着腐植酸的春天真正到来。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承担保护环境的重任,与国家一起“同呼吸、共奋斗” ,早日实现“治霾”目标和恢复自然生态,让“蓝天白云”、“青山碧水”和“风调雨顺”再次回归“常态化”。
(中腐协秘书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