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雏鹅大肠杆菌病的中药治疗
2014-04-18高文财福建省东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63400
高文财 福建省东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63400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禽类常见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种蛋、空气中的尘埃、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现将一例雏鹅大肠杆菌病的中药治疗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4年3月16日东山县杏陈镇林某饲养的1 000羽23日龄雏鹅突然发病,雏鹅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排黄绿色稀便,使用青霉素类药治疗,用药2 d雏鹅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共死亡128羽雏鹅。
2 临床表现
患鹅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腹部膨大,站立不稳,嗜睡。有的表现腹泻,除精神、食欲差以外,还排泥土样粪便。死亡一般多发生在病后3 d之内,少数雏鹅还伴有呼吸道症状。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雏鹅10羽、濒死雏鹅5羽,主要表现为病死鹅的腹腔、心包膜及肝脏表面均有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包围,肝脏肿大、被膜增厚,肝脏实质有黄色斑点;有的心包积液,心肌变性、冠状脂肪有出血点;肠黏膜出血、充血;肺脏、脾脏肿大;腹膜炎。
4 实验室检查
4.1 涂片染色镜检 无菌取病死雏鹅的肝、脾组织触片和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4.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病死雏鹅的心脏、肝脏、脾脏病料组织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及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恒温箱内经37℃培养24 h后,3个培养基平板上均有菌落生成。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可见微隆起、湿润光滑、边缘整齐、灰白色圆形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可见稍隆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粉红色圆形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可见有金属光泽、黑红色圆形菌落。选择培养后的典型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与涂片检查相同的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小杆菌。
4.3 生化试验 将上述分离到的菌分别接种于生化培养基中,结果该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山梨醇、甘露糖、果糖、蔗糖,产酸产气;MR试验阳性;淀粉、肌醇、尿素酶、VP试验均阴性。
5 诊 断
根据临床表现、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雏鹅感染大肠杆菌病。
6 治 疗
6.1 分群饲养 及时将患鹅隔离,单独饲养。
6.2 环境消毒 清除潮湿垫料、粪便和垃圾并堆积发酵,育雏舍重新铺上消毒过的干燥垫料,用劲碘百毒杀(浓度为1∶400)对池塘和育雏场地及生产用具进行全面消毒,1次/d,连用5 d。
6.3 药物治疗 根据中兽医辨证法治疗,鹅的大肠杆菌病属于病菌内侵,血瘀气滞。全群用白头翁散(主要成分为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雄黄、藿香、滑石)按每克拌1 kg饲料进行饲喂,连用5 d。同时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按0.1%配制)以提高雏鹅机体抗病力,连用5 d。
采取以上措施后,没有发生新病例,第3 d病情即有好转,食欲开始慢慢增加。持续用药到第5 d,鹅群基本恢复正常,除46羽病情较重的雏鹅死亡外,治愈220羽,治愈率达82.71%。
7 小 结
1)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环境中,致病主要因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和饲养管理不合理。因此,加强管理,适当空舍,调节饲养环境,改善禽舍通风,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2)该养殖户在雏鹅发病初期曾使用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未见有好转,故选择使用中药方法进行治疗,中药治疗在该病例中效果显著。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治疗大肠杆菌病应通过药敏试验来有针对性用药,以免错过治疗的好时机。
3)大肠杆菌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中等,一般的消毒药均有效。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做好科学的疫苗免疫并严格消毒措施,是预防鹅大肠杆菌病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