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措施

2014-04-18福建省光泽县农业局畜牧站354100

福建畜牧兽医 2014年4期
关键词:种猪场生产区猪病

福建省光泽县农业局畜牧站354100

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措施

蔡盛福建省光泽县农业局畜牧站35410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占据世界猪肉总产量的近一半,但我国却不是生猪养殖强国,猪病常发、多发,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自然环境也被污染。如何系统地预防控制猪病发生,是生猪行业管理者、从业者的重要使命。

猪场管理病原微生物控制

我国养猪业生产正从散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式发展,猪病的发生也表现得更复杂,由单一病原感染发展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要接种多种疫苗预防猪病,治疗猪病时必须得用大处方,有时疗效还不好,猪出现免疫抑制、耐药性,猪病频发,造成养猪业巨大经济损失,也造成较大的猪肉食品安全问题。笔者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措施。

1 控制微生物进入猪场

1.1 猪场场址选择(1)猪场应建在土地未被污染、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地方;切忌建在山窝里,空气不流通,造成空气混浊,夏季闷热。(2)猪场应离交通主干道1 km、一般公路500 m;与其他养殖场、居民居住点、屠宰场、污水处理厂保持2 km以上距离。有这样的安全距离,猪场安静,也大大降低外来病原传入猪场。(3)要有充足的水源,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饮用水要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要求。(4)猪场土壤要求透气性好、易渗水、热容量大,砂壤土最为理想。

1.2 猪场布局猪场布局应依据有利于生产、防疫原则。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安排生活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隔离区4个功能区,猪场建设围墙,场内净道、污道分开。

1)生活区、生产辅助区包括宿舍、食堂、办公用房、饲料加工房、各类仓库、车库等设施,建在猪场大门附近,各类用房设施以方便生产进行排列。猪场大门处设置消毒池与更衣消毒室。消毒池深0.2~0.3 m,宽度一般为3~5 m,长度要使车轮在池内药液中滚过一周半,池边应高出消毒液20~30 mm,进出口处为1:(5~8)的坡度与地面相连。消毒液定期更换。进场人员在更衣消毒室更换猪场工作服或一次性防护服,经消毒室消毒后才能进入猪场。

2)生产区是猪场的核心区,分为种猪饲养区、保育猪饲养区、肥育猪饲养区3类型小区;生产区与生活区、生产管理区连接处应砌围墙隔开,并配套建设消毒室与消毒池。种猪饲养区应设在生产区内部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从上往下公猪舍、母猪空怀舍、母猪妊娠舍、产房依序排列;保育猪饲养区应位于种猪饲养区与肥育猪饲养区之间,方便仔猪转群;肥育猪饲养区位于生产区下方,生长猪舍、肥育猪舍依序排列。饲养区之间间隔50 m,猪舍之间间隔10 m左右。每栋猪舍入口处配套建设脚浴消毒池,雨水不能淋入消毒池,消毒液定期更换。

3)隔离区包括隔离舍、死猪处理设施或设备、沼气池、堆肥间,依序排列;建在全场地势最低处、风向最下方处,这些设施入口处配套建设脚浴消毒池,消毒液定期更换。

1.3 出猪台建设与管理出猪台是猪场生产区与外界接触交叉的敏感区域,设计建设与使用得不好,很容易让场外的病原微生物传入猪场内,出猪台应建在肥育猪舍附近围墙外侧,运猪车停在围墙外装车。建出猪台要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划分明确的出猪台净区和脏区,猪只能从净区往脏区单向流动;冲洗出猪台的污水绝不能回流到出猪台;出猪台地面要水泥硬化,科学设计污水沟。在猪场围墙外面为出猪台单独配套建设1口化粪池,以收集处理清洗消毒出猪台的污水。猪出售后,应立即对出猪道、出猪台及周边环境进行清洗消毒,避免病原微生物传入猪场。

1.4 卖猪管理猪场配备猪转运车,自己安排人员在出猪台装猪,再运到远处导入猪贩子运猪车中,以防猪贩子运猪把病原微生物带到猪场。完成卖猪后,人员要洗澡,衣服、用具、车辆要清洗并消毒。

1.5 人员管理(1)种猪、饲料、兽药推销员,面向社会服务的兽医人员和猪贩子,不能进入猪场,因这些人员奔走于各个猪场,易把外面的疫源带入猪场;饲养员、技术人员以外的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厂长批准;饲养员不能窜岗。(2)进入生产区人员,要淋浴并更换猪场服装与胶鞋,经过消毒室消毒进入生产区。(3)出场要批准,回场后要洗澡并更换服装,对换下的衣服及时清洗。(4)饲养员、技术员探亲回场后至少隔离2 d,才能进生产区。(5)卖猪时,生产区工作人员不能进入出猪台脏区。

1.6 用具(品)管理(1)车辆停在猪场门口。(2)必须进场的车辆,经彻底消毒后进入猪场,但不能进入生产区。(3)猪场内使用的车辆,如饲料转运车、猪转运车,每次使用后必须进行清洗消毒。(4)工作服定期清洗、定期消毒。(5)猪舍一切用具不得携出场外,各猪舍的用具不得串换混用,要定期清洗消毒。(6)不能从场外购买猪肉,生活上所需肉食由猪场供给。

1.7 引种管理(1)应在猪场外面下风处单独建一栋引种猪用隔离观察舍,以防其他猪场疾病带入本猪场;隔离观察舍每次使用后要立即进行彻底消毒。(2)应到大型的、管理规范的种猪场引进种猪。引种前应查看种猪场的《动物防疫合格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是否有效,了解种猪场当地及种猪场的疫病情况,种猪苗免疫过哪些疫苗及免疫的时间;应到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办理种猪《检疫证》,并要求种猪场提供种猪系谱资料。(3)种猪引进后在隔离观察舍隔离观察40 d,确认无病、健康,经冲洗干净并彻底消毒后才可以进入生产区。

1.8 养殖方式猪场应该实行自繁自养且全进全出饲养制度。(1)猪场自繁自养可以避免因外购仔猪带入疾病的风险;自繁仔猪养殖方式、养殖环境相同,减轻了仔猪应激反应,对自繁仔猪也知根知底,更好管理、防疫。(2)全进全出是控制猪群传染病和减少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方式。猪出栏后,对猪舍进行“清、洗、消、干”消毒,整个过程不少于7 d。然后再进新一批猪,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

1.9 猪场不能饲养其他动物如:猫、犬是弓形虫病的传播者,禽是衣原体的传播者。

1.10 猪场灭鼠、蝇、蚊工作如:鼠是钩端螺旋体的宿主;蚊是乙型脑炎的传播者。

2 抑制场内微生物生长

2.1 环境干燥清洁猪场要保持干燥,不能出现积水,蚊会在积水中产卵;潮湿环境下微生物容易繁殖;每天按时清扫生活垃圾、猪粪,冲洗猪舍,保持环境清洁。

2.2 通风换气猪舍通风换气,排出猪舍有害气体,引进舍外新鲜空气,可降低猪舍空气中微生物的容度,也可缓和高温高湿对猪的不良影响。

2.3 消毒消毒是有效防控猪病的措施之一;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日常消毒制度、带猪消毒制度、空栏消毒制度、疫病时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

2.4 老、弱猪处理老、弱猪免疫力差,容易患病,是疫病发生的隐患,要及时淘汰处理。

2.5 患猪处理猪生病要请场部兽医及时诊断,一般疾病及时隔离治疗;对传染病采取相应的控制与扑灭措施。

2.6 废弃物处理(1)猪场必须建设与猪场规模相匹配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或设备。小规模猪场可以建填埋井,填埋井井壁、井底水泥一定要厚,避免污物渗漏,造成病原微生物蔓延,环境被污染;大型规模猪场可以配备无害化处理设备---化尸机。(2)猪场必须建设与猪场规模相匹配的沼气池与堆肥间,以免使猪场环境受到猪粪、猪尿污染。

经验总结,一个猪场只要把猪场位置选安全了、布局科学了、设备配齐了、种猪引健康了、管理到位了,猪病就会较少。

B

1003-4331(2014)04-0032-02

猜你喜欢

种猪场生产区猪病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浅谈猪病的临床诊断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猪病诊断的一些误区
一位“老兵”眼中的畜牧业变迁——访沈阳正成原种猪场
猪病治疗中常见七误区
秋季养猪谨防5种常见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