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潮对筏式吊笼养鲍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4-04-18严志洪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集中区赤潮海区

严志洪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351146)

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鲍的需求量呈增加趋势,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的鲍鱼养殖量居世界第一,产量远远大于其他国家,2012年达到90 700 t。鲍的养殖在我国沿海各省都有,其中以福建省的养殖规模最大,2012年福建省鲍产量为65 247 t,占全国总量的72%[1]。

福建省养鲍的主要模式是海上筏式笼养,福建海域的海水温度非常适宜鲍的生长,而且有丰富的内海湾及养殖海藻,为鲍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海上养鲍在福建沿海大规模发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很多适宜养殖的内海湾鲍养殖容量已经严重超标[2]。以散户为主体的生产方式造成养殖海区鲍养殖渔排布局混乱、鲍养殖密度过大,一旦赤潮暴发,极易造成鲍大量死亡,经济损失惨重。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探讨了筏式吊笼养鲍赤潮防范与应对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1 福建省赤潮的形成及变化

赤潮,是由于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细菌等微小生物在特定条件下突发性的大量增殖和聚集,导致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会导致鱼、虾、贝等海洋生物大规模死亡。目前,世界上近30多个沿海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赤潮的危害[3],近几年来,我国海域赤潮的发生呈增加的趋势。福建沿海是我国赤潮灾害多发海区之一,2001~2010年福建海域共发生有记录的赤潮达161起[4],且多集中在罗源湾、三沙港、厦门港、四霜列岛等江河口海区、内海湾、沿海岸地区[5]。赤潮频繁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报道,2012年福建连江、平潭、惠安等海域赤潮频发,导致该海域的养殖鲍大面积死亡,养殖鲍的死亡率达30%以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仅连江和福清海域就达1亿元以上[6]。2012年,福建省赤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11亿元[7]。赤潮的爆发原因比较复杂,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海洋污染导致海水富营养化现象的加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8]。

赤潮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4~9月是福建海区发生赤潮的主要季节,其中5、6月是赤潮高发的两个时期[9]。5、6月福建海域正处于从东北季风转为西南季风的拽风阶段,易导致海洋环境发生近岸涌升流加大等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加上5、6月正处于气温回暖之时,适宜的温度、盐度为各种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创造了可能,易产生赤潮[8]。这个季节在渔排式养鲍集中区均有发生赤潮现象,以5月为主,早的在2009年4月中旬曾出现赤潮过境养鲍集中区。赤潮消退一般在6月上旬,此时大南风天气来临,养鲍集中区内风浪较大而驱散赤潮生物。

2 赤潮引发养殖鲍死亡的主要原因

当发生赤潮时,海水中高密度的赤潮生物不但会堵塞鱼、贝类的呼吸器官,使鱼、贝类因为缺氧而窒息死亡,而且很多赤潮藻还会分泌毒素等有害物质,对海洋生物造成伤害。另外,当大量的赤潮生物死亡后,其残骸在海水中分解时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进而导致该区域海洋环境的溶解氧不足,使整片海域的海洋生物生存受到威胁。当该区域的养殖密度过高时,就容易发生养殖生物大规模死亡的现象[3]。

从近几年赤潮发生情况看,福建省发生的赤潮种类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夜光藻,二是骨条藻、角毛藻等高生物量藻类,三是裸甲藻、原甲藻等甲藻,其中甲藻是引发有毒赤潮的主要因子。1998年福建省连江县赤潮暴发后,养殖鲍表现出附着力低下,摄食量减少等现象,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经诊断,此次赤潮导致养殖鲍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甲藻等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引起的[10]。此后,除了2012年发生的米氏凯伦藻有毒赤潮生物直接导致养殖鲍死亡外,其他的如夜光藻暴发造成鲍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赤潮生物在养鲍集中区过度繁殖而导致鲍笼内溶解氧不足[11]。

3 赤潮防范与应对措施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赤潮生成与对养殖动物的毒害作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也阐明了赤潮暴发的一些原因及赤潮生物对鱼虾贝类等水产养殖动物的毒害原理。目前国内外对赤潮危害防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粘土矿物的絮凝作用及药物净水方面。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赤潮现状,要在大方向上着手,减少赤潮暴发的频率,如全面调查陆地排海污染源,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海;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推进并实行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等等。为更好地控制赤潮对福建周边海域鲍养殖的冲击和影响,针对福建海域近几年暴发的赤潮规律,提出以下措施。

3.1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

首先,要从政策、资金、技术3个方面支持在开放式海域建设消波设施,形成适宜渔排养殖的海区,分流现有养鲍集中区的渔排、鲍笼。其次,各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应把每年4月中旬至6月上旬作为重点监测时段,增加养鲍集中区附近海域的监测点和监测频率,整合资源,设立自动监测点。第三,在赤潮正式发布前,监测单位应把赤潮预兆迅速以非正式形式通报给省、市级水技站,由省、市级水技站转告有关县级水技站,发挥水技推广网络的作用,由县级水技站利用短信平台等方式快速告知养殖户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减少赤潮灾害造成的损失。

3.2 提前出售成鲍

4~9月是赤潮暴发主要季节,应尽量在赤潮暴发前几个月加强成品鲍的销售。可利用春节海产品销售旺季,大量出售成品鲍;春节后根据情况尽量出售成品鲍。

3.3 赤潮监测

在养鲍集中区外围海区开展赤潮监视观测,关注海洋环境监测部门的海水监测动态,及时掌握海上水质异常情况。

3.4 加强日常管理,做好宣传指导工作

对渔排负责人加强管理,督促养殖操作人员合理投饵、及时清理鲍笼,禁止乱扔垃圾等污染物;4月以后不投喂江蓠类海藻和干藻,赤潮后可以适当投之。

3.5 降低养殖密度

4月以后尽量减少渔排养殖集中区的鲍笼,对尚未出售的成品鲍采取转移措施:一是依托山东等北方海区度夏养殖;二是陆上工厂化度夏养殖;三是当地海区海带筏架暂养。中、小鲍留在原有海区保持低密度养殖,每格渔排吊挂5~6层养鲍专用塑料箱,组成的养殖笼每立方米不超过3串,以保证养殖区的水流畅通。

3.6 开展人工增氧

在4月中旬至6月上旬风平浪静的夜晨进行充气增氧,或在养殖笼底层塑料箱投放包纱布的慢效增氧剂颗粒等。

3.7 赤潮暴发时的应对措施

①继续实施转移、增氧措施,增加养殖鲍笼内的溶氧量;②赤潮阶段暂不投饵,赤潮过后情况好转时可以正常投饵;③将养鲍笼下沉到离水面3 m以上;④在涨、退潮时采用渔船叶轮推动等人工办法驱赶养殖区的赤潮生物;⑤严禁乱扔尸骸等污染物,避免二次污染,同时将死鲍集中上岸进行无害化处理。

[1]缘木鱼.鲍鱼产业:在转型与突围的拐点上 [EB/OL].中国水产,(2014-01-07)[2014-09-10].http://www.fishfirst.cn/article-30778-1.html.

[2]柯才焕.我国鲍鱼养殖产业现状与展望 [J].中国水产,2013(1):27-30.

[3]吴琴瑟.赤潮对沿海渔业的影响与防治对策 [J].海洋与渔业,2009(8):45-46.

[4]李雪丁.福建沿海近10a赤潮基本特征分析 [J].环境科学,2012,33(7):2210-2216.

[5]张春桂,任汉龙,吴幸毓,等.福建沿海赤潮灾害气象预报[J].气象科技,2010,38(2):253-258.

[6]游小艇.浅析福州鲍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J].福建水产,2013,35(3):236-241.

[7](缺项).2012年福建省赤潮灾害 [EB/OL].中国南通市政府网,(2014-05-09)[2014-09-10].http://www.nantong.gov.cn/art/2014/5/9/art_47923_1654539.html.

[8]许珠华.福建省赤潮防范措施及建议 [J].福建水产 ,2003(4):54-56.

[9]张春桂,任汉龙,吴幸毓,等.福建近海赤潮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C.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2009.

[10]陈全震,何德华.甲藻赤潮对养鲍业的危害及其防治探讨[J].水产学报,2000,24(2):151-155.

[11]高淑娇.赤潮生物的分类及其危害和预防 [J].福建农业,2012(11):25-27.

猜你喜欢

集中区赤潮海区
不正规半日潮海区高(低)潮选取的探讨
镇村工业集中区综合整治的常熟实践
甘肃省第一批、第二批化工产业集中区承载能力认定名单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名单
地铁长大过海区间隧道人员疏散模拟分析
3个不同海区鸢乌贼渔业生物学的初步比较
静海区林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效益研究
攀西金属矿开采集中区地质环境评价
揭秘韩国流
征子与引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