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理论供给不足地域性建筑的发展——来自云南当代建筑创作的启示

2014-04-18李天宇LITianyu普家侠PUJiaxia

价值工程 2014年4期
关键词:创作实践建筑师民居

李天宇LI Tian-yu;普家侠PU Jia-xia

(①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650222;②云南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昆明650222)

(①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222,China;②Yunnan Project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Co.,Ltd.,Kunming 650222,China)

0 引言

一定的时期、地域、民族、丰富的地方文化以及聚落集中的体现了人民生产生活方式、习俗信仰、传统文化等。传统聚落在自由发展的形成机制的表面下,蕴含了理性的科学。但长期以来传统聚落以学术的视野地域性建筑的创作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评价、建立相应的本土理论尚不多见。作者希望以“传统聚落的本土理论”核心,解析本土理论供给不足地域性建筑的发展。这一研究将会对地域性建筑的发展,在“传统聚落”研究与运用方面产生理论及现实意义。

1 云南地域建筑的发展

1.1 地域性建筑发展状况

从1900年以来,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给古老的中国大地带来了巨大变化,包括建筑形式。中国大地上修建了大量的西洋建筑,规模之大,形式之豪华可以与任何一个欧洲大城市相媲美。与之相反,西方教会组织意识到为减小传教阻力,教会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形式。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给饱受列强凌辱践踏的中华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当时有许多学建筑的留学生回国,如梁思成、陈植等人。他们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方法研究传统建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设计当中加入了相当多的中国元素,形式地道,尺度掌握较好,品位较高。

1.1.2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国内地域性建筑的发展概况 继承传统——“地域建筑”和“民族风格”是主流口号,出现一大批以大屋顶为形式特征的“地域性建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地域性建筑创作实践主要以民间建筑手法简化传统“官式”建筑的形式出现,云南也不例外。

1.1.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习民居——乡土风格的延续 我国建筑界对地域性的认识,来源于对传统民居的研究。80年代后,我国建筑界出现了“乡土建筑热”现象。乡土聚落、乡土建筑、民居成为建筑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以传统民居作为创作源泉的地域性建筑创作实践开始涌现。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具有特殊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人文风情,这使得云南成为传统民居、聚落脉络、乡土建筑研究的热土。

1.1.4 回归场所——城市文脉的传承 现代主义建立了大批量性和机械模式的普适性,与之相反,建筑在普遍性的大环境之下,建筑存在于独特性之中,因为建筑处在特定的场所之中并要求体现场所精神。在城市中,规划师和建筑师开始关注建筑与城市肌理的关系,并体现出特定的场所特征。

1.1.5 关注建造——回归基本要素 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设计中,当建筑有了地域性特点后,材料和基本建造问题成为主要问题。最近十多年,在建筑教育和建筑创作实践中,出现了对建筑建造最基本的要素回归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关注建造问题,研究材料的使用与表现,注重传统建造技术的挖掘和创新,并且注重建造过程和建造过程中人工价值的体现。

1.1.6 云南地域性建筑发展展望——地域性建筑发展的多元化倾向 云南地域性建筑的发展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价值观的影响、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影响、政治的影响,外来建筑思想的影响等,让地域性建筑的创作实践在艰难与坎坷中前行。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规划师和建筑师们也开始重新审视全球化问题,越来越多的建筑师重视本土回归,通过在地域创作实践中表现地域特色,强调对设计作品本身的身份确认,恢复地域场所精神和城市的历史记忆,使城市与建筑保持区域性、人文性、系统性特色。地域性建筑特色将变得更加显著和越来越细化,这种显著和细化将推动云南地域性建筑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1.2 云南地域性建筑的创作解析

1.2.1 云南地域性建筑创作实践代表作品 云南省地处中国的西南边疆,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具有特殊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人文风情。云南具有秀美险峻的山川,复杂多变的立体气候,丰富的物产,众多的民族相互交融,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积淀深厚的历史文明。在这些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文化和建筑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云南地域建筑创作实践部分代表作品见表1。

本系统引入了一个绘制实时曲线的插件clPlot,完成实时曲线的绘制功能。这是一个标准的插件,用它可以方便的实现自动滚动的实时曲线绘制。

表1 南地域建筑创作实践代表作品

1.2.2 云南地域性建筑创作实践作品解析

①丽江玉湖小学。玉湖小学建设于中国云南丽江,由李晓东工作室设计,设计理念的产生建立在对当地传统建筑、建造技术、建筑材料以及资源的研究基础之上。该项目将研究和设计融为一体,试图通过对环境,社会和建筑保护的根本理解来达到对丽江乡土建筑的新的诠释。因此,造型处理和装饰都被简化,应用来自于来源于传统的农家晾谷架的灵感,弯曲的屋顶曲线被拉直,山墙的装饰也被简化成木制格栅,充分提炼出乡土建筑的精华,并以形式和空间的方式表达出来。

②云南海埂会堂。云南海埂会堂位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由云南省设计设计完成。建筑师充分挖掘传统建筑、建造技术、地里环境。传统的坡屋顶造型让建筑与自然环境共溶,大挑檐的遮阳构件用形体语言表述了建筑东方神韵,云南地域文化特色,展示云南省两会中心——海埂会堂的庄重大气的特点,凸显本应体现的政治和谐的气氛。

地域性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的丰富性、多样性、快速度、新颖性、大规模都是空前的,但是理论滞后于时间是不容置疑的现实。自然、文化、技术与方法的借鉴、跟踪、模仿都是本土理论发展不可缺少的过程,但本土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缺乏深入的研究,尚未形成自己学术框架体系。

2 本土理论与地域性创作的探索与彷徨

“本土理论”强调了地域性的身份来源,因此本土理论与地域性建筑就有着自然而然的关联性,地域性建筑的创作需要建筑师置身于本土理论的沃土中思考。

2.1 与自然关联的设计倾向 建筑产生于自然环境中,而建筑与聚落又是自然地人工形态。本土理论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对话的结果,本土理论直观的反应出前人对于建筑与自然关系的总结。在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于本土理论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直接影响了云南传统民居的基本类型及发展。

在现代地域性建筑的创作中,考虑自然与建筑的关系,强调建筑与场地的关系以及建筑对气候的回应。地域性建筑的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主动的从本土理论中寻找基本的“建筑原型”,通过抽象与转变实现建筑对地区性的回应。

这一时期的地域性建筑发展飞速,本土理论没能快速的跟上地域性建筑发展的脚步,地域性建筑在对自然的回应上仅仅满足了基本的自然与建筑的关系,而没有对传统建筑与自然的关联进行探索,以至于地方特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雷同现象,缺乏了反正自身自然特色的建筑语言。

2.2 与文化关联的设计倾向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想象,伴随着自然而存在,它包括风俗、信仰、道德、行为、艺术。建筑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为人类提供人居活动的空间,而建筑的文化概念也是人们对建筑本质的理解。人的活动产生了文化,文化又反馈对社会的影响,因此建筑呈现出的物质形态同时也呈现出社会的文化形态,如同为傣族民居,云南西双版纳干栏民居与德宏州干栏民居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显然,建筑风格不仅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文化因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本土理论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对于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引导还远远不够,对于文化关联方面的设计也相对较少。云南本土文化的多样性是在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阶段的研究还处于起步的阶段,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扩展。

2.3 与技术关联的设计倾向 建筑是技术与社会、文化、自然、经济多方面平衡的结果,地域性建筑的创作需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技术路线,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与转化。

在多年的建筑实践过程中,云南建筑师逐渐形成了本土建筑的技术策略,以实现本土建筑的技术表达。许多的建筑师寻找和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来看待本土理论在技术方面的发展,但现阶段的研究没有形成机制的研究框架,仅是从一个侧面来探讨技术的问题。

3 立足本土理论与创作地域建筑

在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对于地域性建筑的认识在不断的加深,从强调建筑的民族形式,到民族性与地域性概念的混淆,再到民族性与地域性概念的分清,经历了漫长的研究过程。地域性的表达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一方面来自于建筑师对自然条件和风土人情的了解,另一方面建筑师对于当地民情的深入研究,从而呈现出当地本土特色的建筑。但是建筑的长期发展也需要建筑师对于这些宝贵经验的系统性总结,如此的本土理论会开阔了国内外建筑师的视野,同时对本土理论的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本土理论的发展完善与完善将会成为地域性建筑创作的一剂“良药”,显然地域性建筑的创作不能局限于地域文化、民族形式在建筑形式上的肤浅表达,而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地域性建筑的本质特征,即云南特有的本土理论。从现代出发,本土理论需要与时俱进,既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又符合时代感。发扬本土理论为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理论支撑,是地域性建筑创作延续本土文化精华的重要方法。

当代云南地域性建筑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而本土理论的不完善是导致地域性建筑创作产生混乱与困惑的根本原因。因此,云南的本土设计师应该自觉的构建云南的本土理论意识,只有本土理论意识的形成,建筑师需要发展对地域建筑创作实践有帮助和指导意义的本土理论,同时地域建筑创作实践也应反作用于本土理论,修正、补充和完善本土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将建筑本土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主动探索地域性建筑创作理论中的各种问题。也只有这样,云南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1]杨大禹,朱良文.云南民居[M].北京:建筑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单德启.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

[3]蒋高宸.云南民族住屋文化[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4]周绍文.云南传统聚落类型学研究[M].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

[5]冯志成,程政宁.云南优秀特色建筑设计选[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08.

[6]陈倩.传统聚落形成机制研究框架——以云南滇西北地区为例[J].华中建筑,2010,01.

猜你喜欢

创作实践建筑师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少儿版画主题创作实践
民居智库
当建筑师
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
奇趣民居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尊儒而不泥古——浅谈中唐爱情传奇的创作实践
中学音乐剧《梦想启航》创作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