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米河一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后段开挖施工

2014-04-18刘世燕

四川水利 2014年2期
关键词:支洞出渣塌方

刘世燕,周 杰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贵阳,550081)

1 工程概述

甲米河一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盐塘河干流甲米河上,系具日调节功能的引水式电站,电站装机3×12MW,设计水头90m,设计引用流量45.45m3/s。电站枢纽建筑物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厂区枢纽三部分组成。

引水隧洞接进水口,沿河道右岸下穿山体到厂区后坡调压井;隧洞全长1159m(至调压井中心),首端底板高程 2146.65m,末端底板高程2127.57m;隧洞设计纵坡为1.725‰。引水隧洞开挖断面为马蹄形,上半圆直径为6.2m,下半侧拱半径为6.2m,底板为平底,底宽4.36m,隧洞高6.35m。本标施工引水隧洞后段,围岩岩性以杏仁状玄武岩为主,裂隙发育,囊状风化普遍,岩体呈散体状,或碎裂状,地下水量丰富。在10+915m~10+395m、7+655m~7+424m桩号段揭露出较大涌水,在8+587m~8+420m桩号段开挖揭露出断层泥。断层泥以黄土或黄沙土为主,结构松散,自稳极差,遇水软化,经车辆碾压后成为稀泥,开挖难度大,安全隐患突出,开挖过程中出现多次塌方。

2 施工布置

2.1 道路布置

场外道路:施工对外交通利用盐泸旅游公路(S307省道)。

场内道路:业主已施工进场道路至4#、5#施工支洞,从施工支洞至引水隧洞工作面。

2.2 风水电布置

2.2.1 施工用电。分别在4#、5#施工支洞附近安装一台变压器(630kVA),从变压器低压侧搭接,采用VV-1KV-(3×300+1×150)、VV-1KV-(3×75+1×20)绝缘线通过配电箱接出并引至各施工场面,洞外采用220V照明线路,洞内采用36V照明线路。洞内施工用电采用380V/220V三相四线制,洞内动力设备供电应采用三相380V。

2.2.2 施工供水。4#、5#施工支洞控制段施工用水均从支沟筑挡水埂,用7.5kW潜水泵抽至水池内(50m3),用DN80钢管接至洞内工作面附近,再用塑料管(φ50mm)接至洞内作业面。

2.2.3 施工供风。分别在4#、5#施工支洞口附近安装两台空压机(20m3/min),采用钢管(DN125)接至距掌子面30m处,再用φ50mm皮管接至工作面。

2.2.4 施工通风。在5#施工支洞口布置1台、4#施工支洞口布置 2台轴流式风机,接φ1000mm橡胶风带至洞内距掌子面30m。在引水隧洞内隔500m布置一台轴流式风机,作为接力风机。风机采用正压式通风,爆破后洒水降尘。

2.2.5 施工排水。4#、5#支洞向上游为顺坡洞,在顺坡洞段左侧开挖排水沟(30cm×30cm),开挖过程中揭露出较大涌水,排水沟加深至60cm,加宽至50cm。4#支洞向下为反坡洞,在左侧开挖排水沟(30cm×30cm),并每隔200m开挖一积水坑(200cm×100cm×150cm),用3kW潜水泵抽排至支洞排水沟内,自流至洞外。

2.3 弃渣规划

为了合理利用机械,出渣采用ZL50侧铲装载机装渣,5t自卸汽车出渣。由于该隧洞开挖断面较小,需开挖回车洞和装车道。为了减少出渣时间且减少挖填工程量,每隔70m开挖一个装车道,300m开挖一个回车洞。装车道长12m,将腰线弧形边墙改为直墙,开挖宽度有6.2m,可以错车装渣,回车洞为“丁”字城门洞型,长5m、宽4m、高4.5m,边线为半径不小于2.5m弧形过度。

弃渣场在距各支洞口约1.0km的4#、5#弃渣场,每轮弃渣后,须采用装载机推渣平场。通过增加装车道、回车洞等措施,每轮炮出渣时间为3~6h(循环进尺按2.5m计,出渣量约110m3)。

3 Ⅲ类围岩开挖爆破施工

3.1 开挖方法

甲米河一级电站引水隧洞开挖断面尺寸小,采取全断面开挖,循环进尺控制在2.6m左右。

开挖工序流程:测量放样→钻孔→装药连网→移出台车及管线→爆破→通风排烟→安全找顶→出渣→欠挖补炮处理或进入下一循环。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进度要求,该隧洞开挖采取全断面钻爆法开挖施工,采用手风钻(YT-28)造孔,钻孔操作平台采用工字钢(Ⅰa16)焊成台车,台车用装载机移动就位。爆破通风排烟完成后,将边顶拱上破碎块体撬除,对局部破碎存在裂隙岩体,采用随机锚杆锁住,并素喷混凝土封闭裂隙。

3.2 爆破设计

根据本工程隧洞断面小,Ⅲ类围岩洞段以中风化玄武岩为主,玄武岩硬度大,带脆性,可爆性较好,围岩裂隙较发育,地下水丰富等特点,隧洞开挖采取全断面钻爆法。手风钻造孔,孔径42mm,孔深2.8m~3.2m,为控制隧洞周边轮廓线成型质量,避免欠挖,并尽量减少超挖量(超挖控制在15cm以内),洞室周边布置光爆孔,孔距控制在45cm左右。为保证每排炮爆破效果,中部采用直孔掏槽,孔深超深崩落孔20cm~30cm。同时,为减少大块率、便于出渣,崩落孔孔距控制在1.0m以内。炸药为2#岩石乳化炸药,网路采用簇联方法串并联起爆,非电毫秒管延时,火雷管引爆。爆破参数见表1。

表1 爆破设计主要技术参数

3.3 实施效果

施工过程中,通过严格控制周边孔间距、装药量及孔内装药间距,爆破效果较理想,尤其是顶拱,半孔率在90%以上;边墙受围岩裂隙影响及马蹄形断面限制,成形较好,但半孔率稍差,不足50%。

由于本标段隧洞地下水丰富,并且大多位于顶拱,钻孔过程中呈柱状倾泄,增大钻孔难度,钻工为了减少钻孔数量,常采用“八”字型斜孔掏槽,但掏槽效果稍差,且会出现大块径炮渣,对顶拱和底板爆破效果影响不大,边墙成形效果不是很理想。

我部在开挖9+985m~10+023m桩号段时,遇到围岩(玄武岩)硬,且较棉,可爆差极差,曾采用直孔掏槽和斜孔掏槽,爆破效果均不理想,循环进尺还不足1.0m,组织了技术管理员和炮工分析研究,拟采取直孔兼斜孔双掏心方式进行掏槽,爆破效果有所提高,但循环进尺也只有2.0m(钻孔深3.0m)左右。

为加快Ⅲ类围岩洞段开挖进度,我部通过加强现场管理,精心组织及增加资源、回车洞和装车道等措施,4#支洞控制段向上游Ⅲ类围岩开挖最快曾达180m/月,一般为 130m/月~160m/月,5#支洞控制段Ⅲ类围岩开挖一般为140m/月~150m/月。

4 涌水处理

4.1 开挖掌子面裂隙涌水处理

本标段在引水隧洞开挖过程中揭露出较大涌水,涌水主要为裂隙水,与含水带相通,主涌水点始终在掌子面顶拱,涌水量在204m3/h~220m3/h,涌水经过一段时间后,由顶拱降至底板。由于开挖时涌水位于顶拱,在钻孔过程中,从孔内涌水射程约3.0m,增加了钻孔装药难度,对爆破效果影响较大,每轮炮钻孔3.0m,而进尺不足1.0m,且超欠挖严重。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加宽加深排水沟。揭露出的涌水较大(超过200m3/h),涌水发生突然,洞内外排水沟(30cm×30cm)不能满足过流要求,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对排水沟进行加深至60cm、加宽至50cm;

(2)掌子面设置排水孔。每次钻爆前先钻三个排水孔(孔径50mm深6m),将涌水进行导排,并释放内水压力。在已开挖洞段顶拱涌水处,施工排水孔(孔径 50mm深 6m),用 PVC管(φ50mm)沿边墙引至排水沟内。顶拱及边墙部分散水,采用溜槽(1m×2m)集中引排至洞内排水沟;

(3)固定药卷。装药采取将乳化炸药绑在钢筋(φ12mm)上(最先采用竹片,由于竹片在涌水孔内很难装进去,后改为钢筋),再将炸药送入孔内;

(4)设置放水挡板。由于涌水面积及流量大,采用防水板沿整个开挖断面铺设,将涌水引排至边墙排水沟,便于喷混凝土施工。并在防水板内每隔1m埋设一塑料盲沟,用于喷混凝土后形成涌水通道;

(5)加强劳保着装。在施工中为了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及身体健康,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了安全防护,购买防水服及防水鞋进行防水。

4.2 4#支洞与引水隧洞交叉口涌水处理

4#支洞在开挖过程中揭露出较大涌水横穿引水隧洞,涌水量较稳定(约300m3/h)。4#支洞与引水隧洞交叉口围岩为凝灰质角砾岩,长期受水浸蚀,围岩极为破碎,尤其是涌水部位以上,均为大孤石夹泥,自稳性较差,加上涌水较大,该交叉口开挖支护难度非常大,安全风险极大。我部多次对4#支洞交叉口处涌水及揭露出的围岩进行研究、分析,采取先治水,后开挖的方案,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采取先开挖涌水导洞,穿过引水隧洞3.1m,并对涌水导洞采取钢格栅拱架结合挂网喷锚支护,然后按垂直于引水隧洞轴线方向立钢格栅拱架结合挂网喷锚支护,待支护完成后方可进行引水隧洞上、下游方向开挖。开挖前必须将开挖范围内的喷混凝土用风镐凿除,用焊机割除格栅架立柱,并进行超前锚杆(Φ25@30cm,L=4.5m,外露50cm)支护。超前锚杆必须与钢格栅拱架焊接牢固。为了确保安全,先向上游开挖,循环进尺不超过1m,并及时进行钢格栅挂网喷锚支护,待上游方向开挖支护超过4#支洞边线约5m后,再进行下游方向开挖;

(2)为便于涌水引排,在现涌水洞口采取锁口锚杆,并浇筑C20混凝土明拱。在现涌水洞口开挖集水坑(长约2m,宽1.5m,深2m),与引水隧洞相交位置采取预埋排水管(φ600mm×8),将涌水引至4#支洞排水沟内。沿层面的部分渗涌水,采取开挖排水沟,将渗涌水引排至集水坑内。

5 断层泥洞段开挖支护

4#支洞控制段向上游开挖,揭露出断层泥,严重影响施工进度,采取了如下主要施工措施:

5.1 断层泥段以黄沙土为主,结构松散,自稳极差,开挖时只对顶拱以下进行钻孔爆破,并在边墙预留80cm~100cm厚自然塌落层,以减少塌方后超挖过大。爆破后采用挖掘机(XD-90/7)修边找顶,直到满足设计开挖断面为止。开挖完成后,及时对边顶拱素喷5cm厚的C20混凝土封闭开挖面,防止塌方。素喷完成后,用装载机出渣。出渣完成后,及时立拱架(间距60cm~100cm),施工超前锚杆(Φ25L=4.5m@30~40cm)及挂网喷锚支护;

5.2 由于断层泥受水浸泡后软化,很快就成为稀泥,尤其是在底板,经施工出渣车辆碾压,稀泥层厚度可达50cm~60cm,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影响施工进度,同时还会导致拱架脚基础变软下沉,带来了较大安全隐患。为确保施工安全,在每茬炮出完渣后,采用装载机清除底板淤泥,再从4#渣场用装载机装石渣换填;

5.3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避免在断层泥洞段开挖后出现变形及大范围塌方,采取将底板向下开挖加深1m,左右边墙底部浇筑地基梁(地基梁必须顶住已立拱架脚),并在右侧地基梁混凝土上设置排水沟(30cm×30cm);每隔4.8m设一根联系梁(仰拱),联系梁之间采用石渣回填,联系梁钢筋深入地基梁,并与地基梁一同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地基梁跳仓浇筑按3m一仓分缝,浇筑完后及时回填,防止拱脚受力不均失稳(详见图1)。为了不影响开挖施工进度,需在新浇筑的联系梁混凝土部位用工字钢(Ia20)架设临时栈桥作为是施工通道,待混凝土达到龄期后再拆除;

5.4 断层泥段开挖至8+458m~8+456.5m桩号,在出渣过程中,顶拱出现塌方,塌方桩号为8+457.5m~8+450.8m,坍塌超过设计开挖线高度约5.0m,塌方面形成约1∶0.7的坡,塌方量约120m3,致该部位的超前锚杆被压弯。经现场踏勘分析,塌方是由于该断层泥段围岩为黄沙土,自稳极差,且在该段顶部有一滑移面,因黄沙土粘结力小导致滑移坍塌。我部根据断层泥及塌方情况,采取支护方案如下:

(1)用装载机作为施工平台,先对塌方段进行素喷5cm~10cm厚的C20混凝土。施工人员严禁站在塌方范围内。

(2)塌方段采用标准格栅拱架加副拱结合挂网喷锚支护,副拱必须顶紧围岩面,副拱与主拱间采用钢筋Φ25@1.0m)焊接成整体,拱架间距为60cm,锚杆尺寸为 Φ25mm、L=4.5m@1.0m,钢筋网为φ6.5mm@20×20cm(详见图1)。

(3)支护从外向里依次进行,开挖出1榀拱架距离及时跟进拱架支护。标准拱架顶拱部位的网片,须待副拱喷混凝土后进行施工,标准拱架与副拱间混凝土采取立模喷实,待塌方段空腔喷实后方可进行开挖施工。

图1 断层泥段(塌方)支护示意

6 结语

甲米河一级电站引水隧洞地质条件复杂,开挖揭露出的围岩较差,地下水丰富,增加了开挖施工难度,安全风险较大。通过采取增加回车洞,优化爆破参数,增加资源配置,积极、主动、科学地处理涌水及不良地质洞段,用了420天完成3898m隧洞开挖(单个工作面长1500m),单个工作面平均开挖进尺3.6m/d,最高月进尺达180m/月,提前实现隧洞贯通目标。

猜你喜欢

支洞出渣塌方
支洞式调压井在长输水隧洞水锤防护中的应用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
施工支洞与主洞交汇三岔口的施工方法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浅谈高流速泄洪隧洞施工支洞规划设计与施工
广西乐滩引水工程TBM隧洞出渣方案比选
白鹤滩水电站高陡边坡开挖快速出渣方案
大型钛渣电炉出渣口炉衬侵蚀研究
高埋深隧洞断层破碎带塌方处理及开挖支护方案设计
自动进料及出渣生物质颗粒燃烧机的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