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兴均陶堆贴花画面的写意性风格

2014-04-18方薛斐

中国陶瓷工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贴花大拇指宜兴

方薛斐

(宜兴均陶研究,江苏 宜兴 214221)

宜兴均陶堆贴花画面的写意性风格

方薛斐

(宜兴均陶研究,江苏 宜兴 214221)

宜兴均陶是一门古老且优秀的陶瓷艺术,造型、画面、釉色都极具特色,其中画面装饰中发展最为成熟的是大拇指堆贴花手法。本文在介绍宜兴均陶独特的堆贴花装饰技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宜兴均陶图案的独特的写意性风格。

宜兴均陶;大拇指堆贴花;写意性

1 宜兴均陶独特的堆贴花装饰技法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造型、画面和釉色一直是很重要的三大元素,在陶器的领域中,均陶有着三大特点:大件镶片成型、大拇指堆贴花、均釉,其中画面装饰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即用大拇指堆贴花技法来完成。历代传承技法有印模、泥绘、塔花等等,塔花就是大拇指堆贴花的早期称谓,发展到今成为成熟完美的大拇指堆贴花,这个手法在中国陶瓷装饰技法中是独树一帜的。

何为大拇指堆贴花?作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把大拇指作笔,色泥作墨在坯体上完成一幅完整漂亮的画面,其中泥坯就代替了纸,区别在于纸是平整的而泥坯是立体弧形的,凹面凸面各种形状都有。艺人们用色彩泥料在手掌中搓出泥条,有粗有细长短不一,或者一头大一头小等等,针对设计构图需要的图案来选择做出不同形状的泥条,然后在已做好的泥坯造型上用大拇指堆贴出人物、动植物等。

堆贴花的画面从明清到当代一直在不断演变,从早期简单的肌理图案到后面能贴出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人物等,其风格、技法都体现出每个时代的特点。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发展,均陶也是从普通日用器皿发展成为带有画面装饰的作品。

堆贴花手法讲究的是运用手的技艺,凭感觉用大拇指操作,主要堆贴指法有“捏、搓、揿、摊”等(见图1、2、3、4),无论哪一种指法,都像图画讲究笔法一样,要求自然顺畅、气韵生动。画面的浓淡、疏密、主次一般靠腕力调节,细微处运用小工具修饰。

从发掘的古窑址和收藏家的藏品来看,唐宋时期的作品已经开始具有图案造型的意识(见图5)。明代早期的堆刻花陶罐作品(见图6)已是相当美观。作为早期的日用品,均陶最早以水缸、酱壶、油壶、米瓮等实用品为主。江南是“鱼米之乡”,自古以来生活富足有余,官员商贾在物质富足之后开始希图精神上的享受,使得均陶作品从日用品向工艺品迈进,对器型、画面、釉色有了更高要求。

江南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的钟情之所,宜兴各种类的陶器都渗透进了浓郁的文化气息。无论是紫砂还是均陶,在文人的参与下,加上制作者勤学好进,明代已经产生出具有浓厚文化味的作品。自明清开始,每一代都有高手能制作出形神皆美的优秀均陶作品,当然每一代的作品受当时的人文、制作工艺、社会环境的影响,又具备自身的特点。均陶作品一路经历过简单机械的模印刻花技术,到中期的单调指法,再到结合诗、书、画的丰富的现代指法,宜兴均陶画面的表现力愈加突显。

图1 捏法Fig.1 Pinching

图2 搓法Fig.2 Rolling

图3 揿法Fig.3 Pressing

图4 摊法Fig.4 Spreading

图5 贴花执壶 唐代 徐俊杰藏Fig. 5 Ewer with appliqué decoration, Tang Dynasty, collected by Xu Junjie

图6 青釉堆刻花陶罐 明早期Fig.6 Pottery jar with appliqué decoration, early Ming

2 大拇指艺术中的写意性

据《现代汉语词典》释意,写意是指“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内心的情趣。”[1]吴昌硕认为:“墨池点破秋冥冥,苦铁画气不画形。人言画法苦瓜似,挂壁恍背莓苔屏。”另一位大家齐白石道:“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复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形神俱见。非偶尔可得也。”观两位大家话语,写意之妙,在似与非似间,要求作品在形和具象的基础上,突出所画物体的精气神。前辈唐志契曰:“盖气者,有笔气、墨气、有色气、俱谓之气,而又有气势,有气度,有气机,此间既谓之韵。而生动外,则又非韵之可代矣。生者,生生不穷,深远难尽,动者,动而不板,活泼迎人。要皆可默会而工能明言。”追溯均陶早期作品,不难发现其中气韵生动的特质。

图7 明代荷花缸 宜兴均陶研究所藏品Fig.7 Lotus vat, Ming Dynasty, collected by Yix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Jun Pottery

图8 明代 宜兴均陶研究所藏品Fig.8 Lotus vat, Ming Dynasty, collected by Yix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Jun Pottery

考古发现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器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堆贴花雏形图案,唐宋开始,堆贴塑手法并用,至明代大拇指堆贴花已经走向完整成型。明代早期花缸体表花卉图案立体浮雕效果明显,其中有用印模和手工堆花相结合的手法,真正开始运用右手大拇指制作出各式画面,如明代早期大缸(见图7),画面是一朵盛开的缠枝牡丹,枝干上有花也有叶子,门头做得也很好看,是不规则椭圆形,画面很简单,体现了那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标准;它的叶子做得不是很到位,就手法而言,先用一粒泥抹开成形,再用竹片等小工具压出纹线代表叶茎,而花的制作手法是通过印模来完成的。到明代中晚期,画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如这个金鱼缸(见图8)比第一个略小,门头是长方的,画面是一只牛欢快的在草从中蹦跳耍乐,画面贴满树木小草之类,虽然这个牛从五官四肢、身形体貌上来说不是很写实,但是那种抽象夸张的牛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好的,神情动态还有欢乐的样子极具感染性。另一幅画面中(见图9)是一尾奋力跃起的鲤鱼,好像在努力想要跃过龙门的姿态,这件作品的画面非常鲜活灵动,画面的构图布局已经有了国画的雏形,也可以认为是均陶写意画面初见端倪。看那鱼眼、鱼嘴、鱼鳞和鱼鳍无一不显示出作者的技艺高度,鱼身下那一排水花充满了流动性,这也是画面着意刻画的写意味浓厚的主要部分;从画面装饰中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有专门制作常规纹样的小工具(见图10),作者把那种向往跳去更宽广天地的情思展示在观者面前。

图10 制作小工具Fig.10 Pottery making tools

图11 清代 宜兴均陶研究所藏品Fig.11 Lotus vat, Qing Dynasty, collected by Yix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Jun Pottery

图12 清代 宜兴仇家藏品 葛明祥Fig.12 Lotus vat by Ge Mingxiang, Qing Dynasty, collected by the Qiu’s of Yixing

图13 民国 宜兴均陶研究所藏品 鲍六芝Fig.13 Lotus vat by Bao Liuzhi, Republic Period, collected by Yix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Jun Pottery

到了清代,关于龙的图案开始多了起来(见图11),以四爪金龙为主,龙头、龙身、龙尾简洁流畅,形象简练概括,龙的基本塑形都已经完整贴出,清代早中期的作品,在指法技艺方面已经具有很高的造诣,像著名的清中期葛明祥、葛源祥兄弟的一件六方画缸(见图12),便是一件均陶精品。作品上方口沿处施蓝均釉,下部施那时常见的黄釉,一共有六幅画面,其中一幅是有一头骄傲的雄狮站在一座山上,立在一棵松树下,松树和山是辅景。雄狮前腿微曲后退伸直,在仰头长啸,卷曲的鬃毛向后紧贴身体伸展,鬃毛浓密,体型健硕,体现了它的气势和精神,好像在宣示自己是林中之王,有着无可匹敌和不可侵犯的霸气,狮子在它的领地中那种唯我独尊的气概栩栩如生的展示在人们的眼前。

图14 民国 宜兴均陶研究所藏品 杨耀森Fig.14 Lotus vat by Yang Yaosen, Republic Period, collected by Yix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Jun Pottery

走过清代进入民国和解放初期,具有代表性的写意均陶画高手有鲍六芝和杨耀森等。鲍六芝的八骏图(见图13),每匹马都是神态各异,有在吃草的,有饱食后在嬉戏的,有跳舞状的,有奔跑状的。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固然不像欧洲艺术家那样,很早就懂得通过解剖来学习动物和人体的骨骼肌肉走向,他们只有通过自己对真实动物的长期观摩去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动作状态,可见鲍六芝在这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后才能做出灵活生动的马,围绕着马的是一棵棵柳树,那柳条丝丝缕缕,虽非写实,却让人一望便知是柳树。另一位写意均陶画高手杨耀森擅塑人物,他贴的人物大多来自于戏曲故事,是他在观看表演后通过自己的回忆揣摩整理,演绎出一帧帧画面。如下图的大缸(见图14),开有四个门头,每一个门头里面都是一幅画面,一个镜头,合起来是一出完整“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构图布局合情合理。画中人物形象逼真,从变成太子的狸猫到黑脸膛的包公,一眼即明了其中的人物关系,门头间还适当地搭配了树枝和一些辅助动物,每个人的表情、服装、发髻、手里拿的身边摆的,丝丝入扣,让观者心情跌宕起伏,如同看了一场电影,实为一代佳作。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Z].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Freehand Style Applique Decoration on Jun Pottery of Yixing

FANG Xuefei
(Yixing, 214221, Jiangsu, China)

Jun pottery from Yixing is an age-old form of ceramic art distinguished with its own shape, decoration and glaze. Of all the decorative techniques, the appliqué by a thumb is the most ma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unique appliqué technique for Jun pottery of Yixing and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freehand style of its decorated patterns.

Jun pottery of Yixing; appliqué decoration by a thumb; freehand style

TQ174.74

A

1006-2874(2014)06-0053-04

10.13958/j.cnki.ztcg.2014.06.012

2014-10-10。

2014-10-12。Received date: 2014-10-10. Revised date: 2014-10-12.

方薛斐,男,国家级工艺美术师,讲师。Correspondent author:FANG Xuefei, male, Crafts, Lecturer. E-mail:176590815@qq.com

猜你喜欢

贴花大拇指宜兴
现代陶艺领域贴花装饰技法的发展与突破
“贴花黄”是怎么回事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大拇指的作用
我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过年啦
延迟贴花技术
为什么人的大拇指只有两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