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心底的琴弦响起来

2014-04-17黃成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3期

黃成

摘 要: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练习,是训练,是练笔,是最初步、最浅近的文字表达。三年级习作的重点就是“放”,即让学生放胆写文,写顺写真,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看法,把句子写通顺,把意思写明白。想方设法让学生乐于表达,有自信去表达,让学生心底的琴弦响起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习作;练习;放胆写文;积累;情境;小作文;真情实感;评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02-02

“作文”这个概念其实是非常广泛的,从低到高可以有许多的层次。那么,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应该如何界定呢?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辞之工,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关于习作的要求也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由上可以看出,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练习,是训练,是练笔;不是成人的写作、著作、文学创作 、科学论著;是最初步 、最浅近的文字表达。它必然是幼稚的、初级的,甚至是错误百出的。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最大的心理问题就是害怕作文、厌烦作文。这是一种心理障碍,是作文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因此,在教学生作文过程中,特别是在开始阶段,帮助学生避免心理畏惧,树立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教学者千万不能心急。如果相逼太急,弄得学习者很为难,甚至不想学、不想写了,那就是揠苗助长了。

所以,结合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的要求,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三年级习作的重点就是“放”,即让学生放胆写文,写顺写真,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看法,把句子写通顺,把意思写明白就够了,在孩子作“文”的世界里,应少一些所谓“技巧”、少一些所谓“方法”。想方设法让学生乐于表达,有自信去表达,这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具体的指导措施:

一、阅读积累,丰富个人语言储备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自己的“词句魔匣”,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将对他们的作“文”大有裨益。肚里的东西多了,表达自然更加精彩自如。而积累的方法自然是诵读、摘抄。平时老师应提供各类的词语、句段、篇章供学生诵读、积累。最好每个人准备一个摘抄本,从分类的词语开始,让学生摘抄积累。为了调动学生最大积极性,可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制定“固定作业”,如:周一积累三个四字词语,周三积累三句名言,周五读一篇优美习作。由于这是学生自主参与制定出来的,他们一般都很乐意完成。当然,为了切实落到实处,还应与学生一起制定好评价制度。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诱发动口动笔欲望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而在儿童时期最为强烈。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诱发其动笔欲望是很有效的。因此,应经常给学生创设新奇、新颖、趣味性的情境,让学生感到奇怪,产生疑问,引起注意力,使学生触“境”生情,有话可说,激发学生情致,引发习作兴趣,活跃习作思路。

情境创设具体可采用看、听、说、想、玩、做的方法,在学生身临其境的看、听、说、想、玩、做后再动笔写,效果肯定大不一样。这样,学生有物可叙、有情可抒,便会兴趣盎然。

三、走入大自然和社会,使其感受真实,抒发真情实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大自然和社会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所以,教师应提倡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写出真实。要注意熏陶出一颗善感的心,炼就一双善于观察的眼。让孩子认识生活、体验生活,从而热爱生活、感谢生活,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真、善、美的事物,释放孩子的独特个性与灵气。在真实的感悟下,就会有妙笔生花。教师应更多地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触摸孩子们的内心,关注孩子们的需要。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思想丰富、快乐自信的孩子,能写不出好文章吗?

1、走向大自然

神奇的大自然是美妙的。领着孩子们去大自然中心情享受,鼓励和指导他们去观察、去触摸,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感知、思索,并用语言词汇表达出来,这是任何书本和课程都无法包含给予的。因为此时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

2、迈入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应经常组织或布置学生参加革命观察、调查、访问、养殖小动物、种植花草、参加革命各种家务劳动、动手制作小物件等课外实践活动,并指导学生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从而扩大学生的素材范围,增强积聚材料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还使其了解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在观察和写作中,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3、跨进阅读大门

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间接地接触广泛的生活,积累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知识,开拓写作思路。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给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并在课内外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平时注意督促学生多读书,写读书笔记,写日记,进行听记、抄记训练,注重评论展示;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好段落和自己认为写的得意的作文读给大家听。这些都是很不错的方法。

四、善用“小作文”,增强习作兴趣

“小作文”,即平时小练笔,是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开发的编外习作训练。小作文应力求以趣见长,才能境强学生的习作兴趣,降低习作难度。可用“老故事,新演绎”( 如新编《狐假虎威》)、“突发事,巧安排”(如老乞丐进校园,大家的不同态度)、“同文本,改写法”(如把古诗《赠汪伦》改成记叙文)、“抓空白,补内容”(如《黄山奇石》中仿照文中详写部分对“天狗望月”等石头进行详细描摹)、“连词语,编情节”等方法进行随堂的小练笔,但要注意“随堂”不能变成“随意”,必须是教师精心设计,能让学生有兴趣写,有话说,有针对性的练习,还可以一段时间重点训练某一项目。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切实的提高。

另外,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阅读材料,无论是精粹语言还是同伴语言,阅读中的范例总是有着许多可以学习的表达方法。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方法的学习不应是理论化的,模仿才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到好的句式,可以拿来用一用;发现特殊结构,可以学着套一套;悟到修辞手段,就放飞想像的翅膀……当孩子有意识、有初步能力主动地去学,去用书面表达的方法,点点滴滴提高习作能力时,那可就进入了习作之门了。

五、自我修改,相互交流,教师批改相结合的评改方式

作文的批改对教师来说可能是一件费力费时,有时却不一定讨好的活。怎样才能让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起到应有的作用?我觉得作文批改应先交给学生,让学生尝试“随贴批改”,尽量让每个学生读、改上五至十篇同学习作。同龄人之间是最容易找到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同学之间的感情和信息也很容易沟通。学生在互相交流、批批改改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都会有很大提高。当然,这需要教师事先详细地指导学生批改作文,怎样圈圈画画,怎样写评语,怎样旁注,怎样在文后总评,应先给学生几条标准,还要做好对学生评改的评价工作。每次除了对学生批改习作数量上的统计,还应对他们把批改的质量进行评议,并挑出优秀评语进行专门的展示。

学生批改后应由教师再进行一次评改,教师的批改重点应放在寻找学生习作的闪光点上。学生参照同学及老师的评改意见进行修改后重新誊写,重点训练时甚至可以修改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让学生在反复的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只要教师做到善于调动、鼓励学生;时刻注意抓信时机点拨、渗透、交流;注意积累经验,大胆实践,就会让学生热爱作文,挖掘出学生内心的创作源泉,使每一个学生心底的琴弦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