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提问 激活思维
2014-04-17陈英剑
陈英剑
摘 要:课堂提问是老师和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共同发现和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阅读来实现的,而提问的设计,决定阅读教学的成败。
关键词:提问;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00-01
优秀的推销员,不是硬把产品卖给顾客,而是让顾客自己想买。从这让我想起我们教师何尝不是一位“推销员”,把知识“推销”给学生,也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让他信积极投入教学思维中。对某一问题的兴趣,激起探索的欲望。课堂提问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随想随问,有疑必问,这样势必把一节课弄得支离破碎。为了发挥好课堂效应,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做到巧设提问,激活思维。
提问在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首先应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学生提出问题。并且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一堂课中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逐步展开。因此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的提问设计才能有的放失。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时:
师:“大家预习了课文,谁知道‘噩耗这个词是的意思?”
一个学生:“‘噩耗是消息的意思。”
老师设疑:“今天学校新来了一批图书,你把这消息告诉同学,能说是‘噩耗吗?”
一个学生:“不能这么说,‘噩耗是死人的消息,不是期货的消息。”
老师再设一疑:“人民志愿军在松骨峰打死了许多美帝侵略兵,你把这个消息,告诉别人,能说是噩耗吗?”
学生答:“这个消息也不是噩耗。”
师:“那么究竟什么消息是噩耗呢?”
一个学生答:“‘噩耗是自己亲友或长辈死亡的消息。课文里说的噩耗是小金花的妈妈牺牲了的消息。”至此,学生的认识才趋于全面正确。理解一个词语,本可以把词语的概念告诉学生,但一味要求学生机械地记住某些现成的结论,其结果必然是囫囵吞枣。所以,课堂教学要针对学生认识过程,巧设提问。
不过,课堂提问的针对性,不仅要考虑学生实际水平,同时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易混点、关键点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注重点,明辨是非,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提问要有启发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能上能下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提问要使学生产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达到激发思维,诱导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唯一的听众》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首先在教学第一段时,我问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接着问:男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逐个提问: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
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他们兴趣浓厚,情绪高涨,边读边思,边思边议,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而,具有启发性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
提问要新颖别致
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厌学;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在教学法中,我们要着眼于课文巧妙的艺术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也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学生不可能被吸引;如果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变换提问的角度,迂回诱导,使学生有新奇之感,他们就会开动脑筋。如教学《掌声》一课时,师问:“谁给谁掌声?”“给了几次?”这样的问题虽然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但是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萎缩。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把问题改为:“文中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他们为什么要给小姑娘掌声?”如果问题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而上述这种提问就更新颖,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提问要把握时机
课堂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提问时机的把握,是整个答问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因为它决定着作用和结果,也体现了艺术的程度。何时提问最为有利呢?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在“心求知而未知,口欲言而不能言”时,因势力导,以问激思,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教《蝙蝠与雷达》这一课,学生懂得了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迪发明雷达的道理后,可提问:你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学生经过思考:有的想到“鸟”与“飞机”,有的想到了“鱼”与“潜艇”……使得学生从原文中“跳出来”,讲出新的看法,开发学生智力。可见,提问的时机,其实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契机过程,是对最佳答问效果的超前认识。使得学生有登岸成功和愉悦的仙人指路的感激。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构成的系统,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通过问答对话,激励学生对教师或其他同学发问,使师生间、同学间交换看法,增进了解。培养了学生善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的习惯,给学生提供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机会,良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获取知识,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善用“助产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疑问,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