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职高语文教学的新瓶颈

2014-04-17朱小群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实践运用教学模式

朱小群

摘 要:行为导向教学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加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理论,进而推进我国职教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改革尝试及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职高语文教学;教学模式;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80-01

一、创新教学模式的时代要求及背景

(一)、时代要求

21世纪,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在人类教育正从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体现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岗位转换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要求。以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四个学会”,作为现代教育的四个支柱,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交往能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改革和创新传统的职业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国家提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社会背景

社会更是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为了达到高绩效目的,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具有跨专业的能力,这是一种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也称为关键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人完善的职业能力,并且关键能力在人的职业生涯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职业教育界将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最高目标。随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这种变化,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随之发生变革,因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承担起关键能力培养的任务,在这种背景下行动导向教学应运而生。行动导向研究者认为,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通过解决职业工作任务来实现的,因此主张在教学中要引入行动导向式学习,通过行动导向型教育或培训,才可以使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德国职业教育界的这种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人士接受和推崇。

况且职业高中学生大多数是升学的失败者,尤其在语文素养、应用能力、探究能力方面存在缺陷,正因为这样也使他们在语文学习心理方面存在了诸多问题,另外,职高学生特殊的生理及心理因素,加上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应用性及审美性特点,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存在了一些消极心理,如果不能及时消除这种消极学习心理,他们就难以扬起远扬的风帆,到达成功的彼岸,最重要的是会阻碍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就无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职高班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行为导向的研究,就必然成为职业高中素质教育一块不容忽视的阵地,并且,它也为我们职高语文教学打开了新瓶颈。

二、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时,我们也教他们如何学习。”所以,对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归根到底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学会做事、如何学会交往和如何学会生存的研究,也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研究。因为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存在种种弊端,不能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因此建构创新职业教育教学应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教学目标重在培养能力。创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教学目标不只是给学生灌输已有的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教学策略重在提倡开放。创新型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的方法、途径、目的、内容等方面都要体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这表现在首先要留给学生展示其个性、发挥其才能的足够空间。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并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强调教学要坚持“以学为本,因学施教”使职业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上来,使学生在自主性的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中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在团队的学习环境中提高交往能力,所以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还要让学生“学会生存和学会交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教学过程重在实践与体验。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源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与现实需要,所以进行创新型教学必须与实践与过程体验相结合。在课堂中,应为学生提供实践性的情境,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机会,并把这些纳入考核和评价的范围。一定要意识到:考察、实验、制作等实际能力的锻炼是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建构是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此,在传统职业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要从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入手,创新方法---行为引导教学方法;重建课堂--建构创新的活动课堂;重组课程---采用学习领域的课程与教材;多元评价---使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办法开展职业教学,实现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目标。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建构原理见图

三、构建职教语文教学中的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

语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和任务不仅要解决人文性与工具性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还应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应突显其为职业教育服务的功能。根据中职学生的基本现状,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能为学生职业的实践服务为宗旨,摒弃生硬呆板的语文知识的训练,注重语文知识能力的学练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将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贯穿于一个个职业活动中,强化它与专业、生活的联系,为专业课程和社会实践服务。

(一)强化学习内容与社会职业实践的综合性

1、口语表达能力方面

由于我们的基础教育屈于这个“分”、那个“率”的挤压,尽管在基础教育的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譬如口语交际、实践调查等学习内容,但结果仍是重视书面表达而轻视口头表达。在这种情况下,造就了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连基本的语言表达都差强人意,所以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就尤显重要了。

行动导向教学就很好的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舞台。就是围绕教学任务或单元,设计出一个个学习环境及其活动,通过以教学项目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于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目标,从学生现在、未来工作岗位或环境十分相似或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设计出一个个学习环境及活动内容,让学生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中去处理事务或各种问题和矛盾。这种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口语表达与交流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而且将语文实践活动与职业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比如在分析一些文学作品时,对于一些重要的名人作者,我让学生对其进行介绍,步骤:①分组课前准备,可以借助图纸、幻灯片等辅助手段;

②组内一位同学上前介绍,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③请其它组同学对其进行评价;

④教师点评。

再如,围绕“介绍”教学任务,模拟一个工作场所:你以一个单位销售人员的身份去某工厂推销产品,你如何作自我介绍;作为某企业的维修人员你如何在消费者投诉中作自我介绍和他人介绍。围绕学写“合同”的教学任务,模拟一个推销商品的场景等等,学生在情景(境)模拟活动中,因身临其境,积极参与,情感情绪体验会达到高潮。学生的口语表达由刚开始的羞于在大众面前说,到积极参与,自信的表述,有着显著地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2、写作能力方面

在强调口语表达与交流的教学活动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二者应兼而有之。调查显示,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是不知道写什么,是没有写作素材。真正的写作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通过叙所见之事,描所见之物,抒所生之情,议所发之感,将情感诉注笔端。所以在设计每一个活动场景时,要有意安排学生写活动感受。

例如,在第一次语文活动课结束后,要求同学们写篇感想,许多同学都洋洋洒洒地写出了较长篇幅的自命题作文。其中06级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扮演的那个秘书的情景时,我就知道我已经喜欢这样上语文课了。曾几何时语文老师头头是道的讲着,我们乏味的听着,也许习惯了听老师的讲课,自己无形中也成了一只沉默的羔羊,如同有人所说‘读死书。而现在我们终于与以往不同了,这里的语文课就像是一个大舞台。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在台上展示自己,表现自己,使自己成为台上最受瞩目的人,让自己发光、发亮。在这里,可以尝试着读懂自己,可以了解自己有哪些长处和不足,我深深地懂得这样一个舞台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我希望可以凭借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勇敢地跨上讲台,大胆地讲,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就像一个剑客,当他面对天下第一剑客时,要是他连出剑的勇气都没有,那么他的剑术永远不可能提升,也就没有可能成为天下第一剑客。我相信未来课堂上有无限的乐趣,我就有无限的兴趣去学,去尝试。这里平凡的你、我、他都可以炫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事实证明,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的源泉,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一点,要善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细心地观察,一篇篇有感而发的随笔写作,不经意中形成。这样的写作素材随处可见,使学生不再为无东西可写而犯愁了。

针对应用文的写作,不应是泛泛而讲,应利用中职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即有大量的实习机会,可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学写应用文。例如,第一学年的语文教学中,几乎大部分学生均要进行钳工实习,学了计划和总结的写法,在实习开始不妨指导学生制定实习计划,在实习结束时不妨要求学生做个实习总结,总结实习的得失。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的大致内容的任务书,利用业余时间编排一个情景剧,要求反映出所学应用文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情形,并分组PK,同学进行评比,优胜队得奖。活动内容涉及编写剧本,编排剧目,学生表演,组织领导协调等一系列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追求学习成果的唯一正确性,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不是“对”与“错”,而是“敢不敢”、“行不行”、“新颖不新颖”。在编演的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表演的天赋得以挖掘,合作创新意识,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提高。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进步程度,鼓励学生参与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通过相互评价促进学生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学会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并在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找回了自信。

这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合作探究能力有极要求学生写作“榔头的制作流程工艺”,“如何检测榔头制作的质量”,利用实物直观教学,增强感性认识,缩短理论和实践的差距,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

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灵活施教,有的放矢,抓住应用文的特点、性质、作用,突出重点,讲究实用,做到实习课与例文相结合,一般与专题相结合,使学生从理性认识高度对工作实践做出本质的概括,才能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而非简单的空之无物,应付了事。

3、学习能力方面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比如融入许多内涵的“角色”扮演过程,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拓宽。学生在“角色”的认知、模仿、承担和变通等过程中得到了能力锻炼,培养了职业素质、品质和气质。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过时间筛选的、有着较强故事性的名篇佳作。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将部分篇目改编成可供表演的剧本,并辅以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比如对《威尼斯商人》、《茶馆》等戏剧文本,以及《药》、《鸿门宴》等故事类文本的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专长和喜好,分角色进行表演。表演者在排演过程中的投入是全方位的,他不仅需要正确地把握个体角色的情感定位,还需要对剧本的整体结构、人物关系、情节安排、故事背景以及社会场景等有比较完备的认识。另外,还可以虚拟情景。通过模拟某个特殊情境中的人物或角色来学习相关课本知识,形成关键能力。比如模拟法庭。教师可组织学生模拟现实法庭上的特殊人物如审判长、审判员、检察官、辩护律师及受审判者,并指导他们运用书本上的相关知识,各自陈述意见并展开辩论。在角色模拟的过程中,学会相关法律文书的写作规范,增强法律意识,锻炼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当然在设计出一个个场景和活动内容时,学生参与角色活动的演绎后,应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以巩固学习的知识结构点,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学习完“介绍”教学内容后,学生分组进行归纳总结的资料

上述四张照片,是在四个小组分别完成角色扮演活动后,分组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得出的,每组派一名成员在黑板上演绎,并进行阐述,阐述的方式不受限制。像第四张照片那组的一名学生,采用山东快书说唱的方式陈述,结果赢得全体同学和老师的掌声。

(二)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和合作性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学习竞赛的方式,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

例如,在学习“应用文调查报告”时,提前向班级的学生下发任务书,学生分四组,各组推选一名组长。要求各组根据校园中存在的问题或一些现象,确定一个调查主题;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范围和采用的调查方法;明确组员分工情况;展示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各组经实践调查讨论后,各选派一名成员发言,阐述自己小组调查的主题,采用的调查方法,组员分工情况,实施调查的步骤,展示调查结果,及书写的调查报告。各组成员可在本组成员讲述完后作补充说明,并要求部分成员谈调查活动的感受,然后进行生生互评,组组互评。所以在行为导向教学过程中,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既了解总体,又清楚细节,成为了活动的真正主人。

例如《项链》的第一课时,在学生课外预习、解读、探究课文内容及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由学生进行分组展示所探究的成果,师生一同分享。充分调动团队力量,整合多种学习形式,通过作者介绍、背景分析、情节复述、形象辨析、结构点评、剧情表演等环节,引导学生去品读小说,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本课用一个个项目来串联课文的各个知识点,在活动中教学,在活动中学习,还原学生课堂主人的身份。

第一步:介绍组的同学为大家介绍作者莫泊桑。

第二步:出示大纸板及所画的作者像,作者介绍组成员介绍。

第三步:出示大纸板,配上ppt制作的图片,由时代背景组成员介绍

第四步:在轻音乐《梦幻曲》《圆舞曲》的背景中,一边复述故事情节,一边表演哑剧

第五步:辩论赛

第六步:出示纸板 及PPt图片,讲解

第七步:剧本写作、情景短剧出演 、PPT展示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合作性,可以安排大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看、说、听、读、演,让各种学习模式(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小组形式开展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七组,确定发言代表,交流共享,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合作共享精神。学生学习较多使用讨论法、诵读法、表演法和比较法。

(三)强化学习评价的多元性和学习成果的多样性

行动导向教学创造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其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综合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的形成不是仅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实践的过程形成的。例如在完成了部分应用文的教学任务后,由各班学生根据教师给出

大的促进作用,体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新知识和发展新能力的新理念。

比如上《雨霖铃》一课,为突出多元性和学习成果的多样性,就是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一个个项目来串联整篇课文的各个知识点,将我班59名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9——10人。本班仅有三名女生,为此就采用反串性的表演,这是一个难点。六个小组分别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研究:宋词研究篇,《雨霖铃 寒蝉凄切》之绘画篇、音乐篇、影视篇、言语篇、家谱篇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用展示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展示自己的风格)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工作能力 ,不断把知识内化为能力。我采用小组形式开展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六组,确定发言代表,交流共享,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合作共享精神。

(长亭是古人送别之地,秋天的蝉已经到了尽头,叫声特别凄厉。在依依不舍之时,船家又在催促了。几组画面加上去,就更符合书中的意境。)

行为导向教学突出了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扩大了评价的涵盖面,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质以及多方面潜能发展的过程。逐步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四、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挑战问题

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从“授”转变为“导”,起着引导、指导、诱导、辅导的作用。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设计者、主持人;是问题的策划者,是方法上的引导者,是活动中的组织者,是形式上的主持人。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淡出,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一改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看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轻松了许多,但业余时间需要教师作大量的案头工作。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结合专业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发、设计适合学生完成的教学项目,编写设计教案场景,是个设计师。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是个主持人。教师为遇到困难、问题的学生提供咨询、帮助,并与学生一道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是个咨询顾问者。教师角色的多样性,意味着教师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从个人狭小的教学领域走出,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多方位地涉及相邻学科、相关学科、乃至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例如,前面提到的学生写作“榔头的制作工艺流程”,“如何检测榔头制作的质量”,如果作为一名教师,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个工艺流程,你如何指导学生写作。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师面临的挑战。

(二)教师知识技能的挑战问题

在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是知识的拥有者、问题及结果的先知者,一般是我说什么,你听什么,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教师缺乏对工作世界的了解,不能跟踪生产工艺的变革,这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而行为导向教学的学习内容来源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熟悉工作过程。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和教学内容往往超出教师的预期,超出教师的知识范畴,教师失去了以往对学习内容的权威性,意味着教师不能固守已有的教学经验和知识体系。这样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促使教师从学校走向生产实际,通过各种方式跟踪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水平,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无疑对教师是种无形的压力,这样就势必要促进教师不断地学习、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教师如何使自己转换角色,使自己从教学的主导地位转变为教学的主持人,教学的引导者和咨询人。教改的实践证明,行为引导教学中教师不再需要为学生讲解得更多,却需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问题情境、留下更多活动参与和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时间。

教师要成功地实现角色转换就需要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智慧的提高,还需要教师有更多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经验。教师还要以自己的人格和素养去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为了适应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教师要成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建构者,因此,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风格、掌握做好主持人工作的技能。教师的教学风格即是指面对学习者的时候,教学者表现出来的具有性格特征的个性。

教师的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偶然轻易形成的,是教师富有独创性的较长时期教学实践产生的结果,凝聚着教师的美学理想和教学艺术实践的匠心。老师要转变传统的灌注式的教学风格,就要努力学习、创新理念,在课堂上探索与实践构建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充满民主、互相学习,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形成职业能力而且还能不断地提高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充分凸显了

猜你喜欢

行动导向教学实践运用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高职院校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研究
试论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应用分析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