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大学生移动学习有效性的调查与研究
2014-04-17雷雪梅
雷雪梅
科学技术辅助教学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历经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最后发展为今天的移动设备辅助教学,即移动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方式依托的硬件是目前已经普及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移动设备结合移动互联网能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并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Chris Ev⁃ans总结了移动学习方式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移动学习方式继承了网络学习的优势,无线技术使其扩大了影响力;移动智能设备能让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地点,实现在“移动”中学习。学习者也可利用零碎时间,比如午间休息、旅行途中,接触各种移动学习资源。但在这样一个积极有利的学习环境下,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方式的认识是什么?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需求?教师又是如何看待移动学习方式?他们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应起什么作用?本文将尝试在这些方面做些研究和调查。
一、理论背景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进行的活动。知识不能从老师那儿“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Sandberg等人总结了学习者实行知识建构的几项建构主义原则:(1)学习者通过已获得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交互作用来建构新知识(建构原则);(2)学习者从完成真实任务中获益,这些任务能让他们采取积极的行动,促进自身对知识的理解(真实性原则);(3)学习者能从多角度学习中获益,多角度、多元的知识展示能让他们对现象形成自身的认知方式(阐述原则);(4)学习者能从同龄人互动中思考和拓展自己的知识(社会原则);(5)学习者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形成对任务的个人认识,自己制订计划和监督学习(自我管理原则)。
根据建构主义原则,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媒体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丰富的信息资源(比如网络资源)、现代交流工具有力地改进了学习环境,也有利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学生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学习也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的特点。
2.有关移动学习的研究。移动学习关注的是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获得知识。国外这方面研究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移动学习的优缺点。Fransen概括出移动学习的主要优点是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内容、时间、地点和方式;Norbrook and Scott认为移动设备的最大优点是学习者可以随时、即时使用设备进行学习;Kukulska.Kulme and Shield发现移动学习既可在课堂发生,也可在课外发生;可以是正式的形式,也可是非正式的形式。第二类是寓教于乐的移动学习方式研究。Susi,Johannes⁃son&Backlund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游戏活动,可以极大鼓励学生参与学习;Schwabe and Goth设计的“躲猫猫”移动游戏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类是移动语言学习。Levy&Kennedy使用移动信息形式(SMS)给学生发与课堂学习相关的词汇,以做小测验和回答问题的方式要求学生给反馈。研究发现移动设备使用者在信息频率和内容方面有不同的偏好。国内有关移动学习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侧重移动学习技术的实证研究,证明移动学习的可行性。以上研究和理论都没有涉及移动教学实践者对移动学习方式的认识问题,没有进行学生的需求分析,也较少涉及教师对移动学习方式的认识及所起到的作用。
二、教师和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方式的认识
本文随机访问了某高校的52名在读大学生,访谈重点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是“你认为移动智能设备对提高自身能力有帮助吗?”二是“你知道如何使用移动智能设备来学习吗?”三是“你希望教师在移动学习中起什么作用?”笔者总结采访结果后发现:第一,所有的被采访大学生都认可这种方便、灵活的学习方式,肯定其有促进自身学习的作用,并且对这种移动学习方式表现了极大的兴趣。第二,绝大多数被访大学生对如何使用移动智能设备来加强学习表现出了茫然。他们在日常也会借助移动智能设备享用音频或视频,但无计划、无针对性,较多停留在娱乐层面。还有少部分学生虽然认可这种学习方式,但自己几乎没有尝试过。第三,绝大多数被访大学生表示,希望大学老师能积极引导他们利用这种先进的学习工具,但对老师具体怎么引导也没有明确的要求。
在收集了大学生的意见后,笔者对该高校的八名大学教师进行了深度采访。采访内容集中在教师对移动学习方式的认识和运用。分析和总结采访结果发现:第一,被采访的大学教师对移动学习方式都表示了认可,认为这种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大量接触知识和信息的机会,并且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爱好选择适合的材料;第二,采访的教师中只有三位曾使用移动智能设备接触相关资源,但并没有把移动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八位教师都表示曾向所教的大学生推荐过有用的学习网站,但具体学生是否会用,以及怎么用,教师并没有关注过。作者进一步分析教师的采访反馈,得出目前移动学习方式在大学教学中的问题是:第一,教师并不了解大学生在移动学习方面的需求;第二,教师仍极其依赖传统教室教学方式,因受到技术制约等原因而不使用移动学习方式;第三,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和实践移动学习方式。
三、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教师和学生都认可移动学习,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并没有真正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本文认为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改进,才能让大学生真正从移动学习方式中受益。
1.组织教师学习移动网络技术和相关教学理念,力求熟练掌握相关移动网络技术,深入理解移动学习理念。努力打破大学教师对传统教室教学方式的依赖,加强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和管理,整合移动网络上的资源并应用到实际大学教学中来,为有效实现大学生移动学习提供环境。
2.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利用移动学习方式的迫切愿望,但实际学习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监督。移动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太多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甚至会导致迷失。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指导和监督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制定合理的目标,让学生从完成真实、具体的学习任务中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
3.修改教学大纲,让移动学习成为学生日常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引导大学生积极、有效地使用丰富的移动学习资源,在课后,甚至毕业后继续学习。多角度、多元化的知识展示能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认知方式,进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4.教师要充分利用移动网络及时与学生互动。教师在学生的移动学习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做出回应,给予指导。同时也鼓励学生之间互动、讨论,增进知识的同时学会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