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初探
2014-04-17蒋远松卢鹏
蒋远松 卢鹏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教师专业化、职业化等问题得到重视与关注。但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迁以及个人对于工作的目的认知不清,许多人对本职业的认同感越来越低,这也影响到他们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改善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满意度、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当前教学改革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当前的研究来看,“职业认同”这一概念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从心理学角度来阐释,职业认同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表现为个体维持对某职业的愿望和喜欢程度,对某职业的积极性和强烈的投入感。①有关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表明,教学方式、职业发展及对待教育的态度都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有重要的影响。②职业认同感通过对个体教学工作中的具体行为影响教育活动最终的效果。③已有相关研究表明,低教师职业认同条件下教师更容易出现工作满意度降低并感受到更大的工作压力,而对教师职业的积极认同则能帮助教师克服对恶劣工作条件的不满。④根据近年来对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确有一些体育教师暴露出教师技能较弱、专业发展延缓、将个人的职业重心转移到其他兼职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否与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有关,是本文需要讨论的问题。
在研究中,笔者将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界定为: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合理健全的工作认知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表现为从意识形态认可、喜欢教师职业,有较高从事教育行业的积极意愿。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15所院校的体育教师进行相应问卷调查,对其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认同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为高校体育师范生的培养和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成长在工作岗位上的进修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及工具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四川省15所本科院校的高校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332名体育教师,发放问卷332份,回收问卷332份,其中男教师193人,女教师139人。去除缺失信息问卷及无效问卷问卷74份,共得到有效问卷258份,有效率为78%。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16.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工具。本文以国内学者魏淑华设计的《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角色认同调查问卷》为模板加以修改,通过对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现实状况的初步调查,编制了《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动力感、职业信念以及职业效能感五个维度。其中职业认知指体育教师对自己从事职业的特点及自身素质与职业的适合性认知;职业情感指的是体育教师对职业是否热爱、认同和投入,从而在职业中表现出的情感特点;职业信念指的是体育教师愿意为现在从事的职业持续不断的坚定付出;职业动力感指的是体育教师对从事职业的期望与要求并以准备投入的意愿和积极性;而职业效能感是指体育教师对现在的职业和工作状况能否通过自身能力进行有效胜任,并能取得一定满意度的信念。在本文的研究中,对于各个指标的评价采用五级评分,包括“非常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基本符合”“非常符合”的选项。通过数据分析,五个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1、0.798、0.802、0.793、0.824。
对于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笔者在参考施里海姆与楚编制的工作满意度指数问卷⑤基础上,自行编制了《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问卷包括对个体工作强度与压力、领导关系、同事关系、工资报酬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此外本研究中,邀请了部分高校体育专家提出修改意见,提高问卷的信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性差异分析。职业认同,是指对高校体育教师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基本评价。数据统计结果表明,目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为揭示职业认同的5个结构要素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教师职业认同5个结构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F=8.37,P<0.01),通过TSD事后检验职业认同中职业效能感、职业动力感和职业信念间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以职业动力感最高,平均值达到3.35,职业信念感最低为2.96。由此可知,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并非具有较坚定的信念要可持续地从事该职业,产生这种现象与其所学的“体育”专业相关。非体育艺术的教师职业信念较高,因为其离开职业的成本很高,而高校体育教师具有拓展自身职业空间的可能性。
2.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基本状况的分析。本研究根据工作年龄将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较为全面的表现不同职业生涯阶段表现出的工作满意度特点,即探索期(30岁以下)、建立期(31~40岁)、成熟期(41~50岁)及平和期(51~60岁),以此研究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情况。研究表明,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总体上还处于中等水平,并且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建立期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在四个阶段当中是最高的,平均值3.69,其次则是平和期的工作满意度,平均值达到3.44,探索期的工作满意度最低。这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较不满意,其中原因有很多。从内因上来说,刚上岗的年轻教师所处的生存状态与之前自己所憧憬的生存状态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心理上的不适应,但另一方面,在调查的过程当中,一部分年轻教师认为部分老教师总是将最琐碎的事情分配给年轻教师,导致其对工作环境产生不满。
3.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分析。对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度较高(r=0.232~0.752),尤其是职业情感、职业效能感和职业动力感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相对更高。此外,职业认同的5个维度内容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职业动力感、职业效能感和职业信念感的相关相对较高。
4.高校体育教师在各个生涯阶段工作满意度与职业认同的3个分指标相关分析。研究主要目的就是要确定在教育生涯发展阶段的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中的哪些分指标,能够对工作满意度产生一定预测作用,并揭示高等院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以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机制。⑥为了避免产生统计效度误差,对教育生涯发展阶段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与职业认同的3个分指标相关分析又做了进一步的细化。
研究证明:处于建立期的高校体育教师在职业认同的各维度上均与工作满意度有较高的相关,其次是建立和平期,探索期的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相对低。此外在职业信念这一指标上,不同生涯阶段的体育教师差异是非常大的,如处于建立期的体育教师,其职业信念非常强,而探索期的体育教师对于职业的信念感则非常弱。职业信念是体育教师对教育工作思考后所形成的对教育事业的价值判断以及坚信不疑的认识,这一指标的高低对于教师是否能够在岗位上付出自己全部的才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处于探索期的体育教师职业信念感较弱也在侧面反映了目前学校对于年轻教师缺乏关怀,使其树立较高职业信念的周期被拉长。
5.研究结论。通过上文的讨论基本可以获得如下三个结论:其一,当前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都处于中等水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动力感较好,职业信念感最差;处于探索期的体育教师满意度最低,处于建立期的体育教师满意度最高。其二,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说明了职业认同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其三,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中的职业情感、职业动力感、职业效能感均能预测其工作满意度,而且,职业认同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四、分析与讨论
1.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发现,高校体育教师对自身从事职业的认知、评价、态度等会对其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职业认同高的教师会对自身的职业具有积极情绪,并在工作中更多自豪感和效能感,并容易体验到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增强自身对于工作的满意度。相反,迫于生存或者被迫从事不喜欢的职业,在工作中容易缺失热情,对工作感到厌倦、冷漠、心烦等,从而无法体会到职业的成功感而较少满意。研究发现,职业效能感对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具有一定预测作用,表现为职业效能感越高,体育教师就更多地体验到与之带来的满足与平和,就能更少体验到焦虑与不安。在本研究中,职业效能感越高说明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一职业认可度就越强。
2.对策与建议。体育教师对职业认同感的高低并不是单一两个因素影响的,而是由很多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在面对目前四川省普通高校年轻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普遍不高的情况下,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其一,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体育教师进行职业认同教育,同时尽量提供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意识与职业认识教育,加强高校体育教师对的职业意义和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其二,改革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后进修和培训教学方式,建立多样化和科学的职业培训与进修体系,增强教师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增加教师对专业探索的机会,让教师通过有益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得到职业发展机会,增强其职业的认知和效能感;其三,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教育与引导,客观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并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调整自身职业目标和学习心态,有的放矢地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其四,创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建立完善的校园教学制度,笔者相信只有良好的制度才能够搭建出为培养年轻体育教师、培养年轻体育教师的平台。
[注释]
①Blau G J.The measurement and prediction of career commitment[M].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1985:277.
②Lamot,C.Engel,N.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teachers'professional identity[J].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0(1):3.
③Korthagen F.In search of the essence of a good teacher:Towards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in teacher education[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4(20):77 .
④Moore M,Hofman J E.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Israel[J].Higher Education,1998(1):79.
⑤董秀成,吴明证.普通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1):241.
⑥虞力宏,汤国杰,高可清.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