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创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作用

2014-04-17张靓曾蓓蕾

教育与职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张靓 曾蓓蕾

校园作为一种人文环境,涉及课堂教育、学工管理、校园氛围等各个方面。如何将和谐文化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使校园成为师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一、准确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在创建和谐校园中的角色

我党针对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科学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理论创新。

大学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基地,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高等院校应当自觉地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渗透在学校的建设中,创建和谐校园既是执政党的政治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指南。同时,我们需要看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和谐社会的实体性要素,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活动是非实体性的,不能在社会要素成分中直接体现自身,只具有转换性的功能。而在校园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备上述的特点,而且它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它自身这一活动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一部分。故而我们研究的不只是它的作用,还有它自身“和谐度”应该如何提高。

校园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校园的物质构成,即校园的景观设计、学校的房屋建筑、美化绿化等;二是校园的精神财富,如校园群体的校训、校风、作风修养以及校园各种文化活动,其中包括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教育活动,它贯穿在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的始终。无论是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由于都有人的参与和主导,客观上都存在着主体性的倾向,在创建和谐校园文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是将和谐的思想转化为在校师生的思想,真正贯注到校园文明活动中,进而转化为校园文明活动主体性的指导倾向。换句话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用和谐价值的理念,对校园的所有结构要素,发展要素和利益要素进行合理的分析,求同存异,发挥整合的作用,进而重组,使之达到平衡、协调和共同发展。

二、充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在创建和谐校园中的功能

创建和谐校园是在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营造一种环境优美,诚信友爱,体谅包容,和睦相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校园形态。在承认校园文化多元化水平的同时,要树立学生立志成长成才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主流和谐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围绕上述内容体现其自身价值。

1.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和谐校园的政治方向。和谐校园最根本的是要代表和体现师生的意愿和利益,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在学校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的意愿和利益在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下,均具有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这些利益当中,有些是正当的,有些是不正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做到能够去阐释、宣传和争取学生的正当利益,又要对一些不良的风气起到纠正和引导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妥善协调学生群体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实现学校的公平和正义,把和谐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在校师生自我的价值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他们的积极性,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蓬勃的奋发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2.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谐校园的政治环境。良好的政治环境包括的内涵非常广泛,有些是需要靠法规和制度去培育和促进的,有些是可以通过作用于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来达到的,后者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创设稳定的政治环境。因为稳定是和谐的首要标志,也是建设良好政治环境的重中之重。只有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才能谈到发展,谈到创建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谈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和谐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念,作为有亲和力的意识形态的内核,凝聚和吸引全体师生。

3.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和谐校园的和谐条件。在校园里存在着许多矛盾,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群体之间的矛盾,学生成长成才的理想信念和当前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些存在着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甚至是暴力事件,从而影响和谐校园的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培育人的工作,在育人的过程中,化解各类校园矛盾,创造社会和谐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鼓励师生放眼于未来,耐心细致地说服疏导调解,针对不同的矛盾,有的放矢,最终达成和谐的目的。

三、努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在创建和谐校园中存在的问题

前面说过,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不仅对校园的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自身的建设本来就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他兼有教育所涵盖的一切性质和他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价值。如何针对两方面的特点,把和谐的理念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设定工作目标,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以满足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方向。

1.积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固有弊端。教育者作为主体,对其受众往往采取单线的、传输式的教育行为,这样让教育对象有种不够亲切、沟通不够顺畅的感觉,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范畴内,同样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空洞教育的印象。可以说,古代先哲们的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应于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能够让受众的理念得以转化的重要媒介和途径,它的实施者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自觉地克服这种不足,重新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工作程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减少人们产生这种不和谐的心理冲突,从而抓住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共同点,引发主体和客体在交流中的共鸣。也只有将和谐理念凝结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才能让其成为真正有效果的教育行为。

2.校园文化和谐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理念。校园文化是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构成的。校园的所有物质设施在创建之前、设计伊始,就处处体现了该校师生独有的精神面貌。不同的学校,大到校园格局、建筑物样式、雕塑形状,小到桌椅的、宣传板图样,都是不同的,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独特性所致。学校的各项工作流程和教育活动,与众不同之处即是校园师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写照。说到底,校园文化,就是师生的文化,就是人的文化。人与校园和谐发展要想达到目的的一致性,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更关注的是两者的矛盾性,这样便使师生处于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忽视了和谐。以和谐一致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去解决思想政治领域的各种矛盾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3.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系统。在实践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反感情绪,一是中学基础教育和高校教育在德育上衔接不牢,二是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以及学生管理当中的德育部分相互脱节,这些都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这个问题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若干的子系统,只有所有子系统彼此有机地联结和整合,克服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教育指向和谐一致,加上合理互动的教育支持,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形成合力,有效地进行运转。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