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我国经济回调有望触底——2015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4-04-17张立群

金融理论探索 2014年6期
关键词:大城市基础设施经济

张立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10)

一、市场需求趋稳,经济增速回调基本触底

市场需求对年度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2015年,消费、出口、投资需求的增长态势预计趋稳,据此可以判断我国经济增速回调基本触底,全年经济增长率预计略高于7%。

(一)世界经济呈继续恢复态势,尽管存在风险,但出口增速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较小

尽管世界银行和IMF都调低了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但一致认为2015年美国经济恢复是一个亮点,欧洲经济尽管困难有所加大,但仍然会保持增长;新兴经济体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增长水平降低但增长的稳定性提高。综合看,2015年世界经济仍呈继续恢复态势。尽管存在持续宽松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负面作用加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金融市场可能迎来调整等风险因素,但预计2015年国际市场保持平稳的可能性最大,我国出口的外部环境大体稳定。2013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进入恢复过程,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变化。因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总体处于危机应对期和结构深度调整期,受此影响,国际市场需求水平持续收缩,对我国出口的制约不断增强。而世界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大体趋稳,则意味着外部环境剧烈改变进而收缩我国外需的过程大体结束了。

从我国出口企业状况看,也在进入竞争力相对稳定的时期。在金融危机持续影响降低国际市场需求水平时,也是我国出口企业成本持续提高,依靠低成本支持的竞争力持续减弱的时期,是导致出口增速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外部市场渐趋平稳时,我国出口企业经过几年来的努力,逐渐在研发能力、品牌竞争力、成本管理能力和职工队伍素质等方面形成了新的竞争力,并逐渐取代低成本支持的竞争力,出口企业竞争力开始进入由降到稳的时期。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判断我国出口增速的下降过程大体结束,2015年出口增速预计为7%左右。

(二)消费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15年消费实际增长率预计为10.5%左右

近年来保就业的政策效果比较明显,就业形势比较好。在服务业发展势头比较好,小微企业发展比较多等因素支持下,特别是以保就业为底线的稳增长政策支持下,预计2015年就业形势仍会较好。就业增加和政府保障基本民生政策的落实,预计会继续支持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进而支持消费平稳增长。此外房地产和汽车市场调整,有望在2015年趋于平缓,其对消费的负面影响预计会减弱。综合这些情况,预计2015年我国消费实际增长率为10.5%左右。

(三)投资增长将大体趋稳,2015年投资增长率预计为16%左右

首先,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态势有望结束。(1)买房需求不振是短期现象。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其首要困难是卖房难。应该认识到,大城市买房需求不振是短期现象。因为一线和比较发达的二线城市人口规模大,而且还在增加,居住性买房需求数量很大而且在继续增长。大城市出现卖房难,主要是买落预期引起的持币待购心态。由于居住性需求与投机投资性需求不同,只可等待而不会消失;此外随着收入增长和房价趋降,房价收入比会降低,居民买房能力会提高。这些都意味着大城市房地产市场走冷的同时,买房需求正在不断蓄积之中。(2)卖房难的困难将得到不断缓解。大城市对房价回落的预期,根本上是由大城市房价走低态势决定。这些年来大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地价格上涨较多,房地产开发成本持续提高。2014年8月份北京市二环内华嘉胡同的住宅用地最终以74.6亿元成交,据此计算,其楼面价达到9.6万元/平方米。这表明大城市房地产企业让利销售的空间有限。由于在大城市发展的房地产企业一般具有较强实力,承受销售困难的能力一般也较高,因此大城市房价预计不会持续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大城市房价回落的预期必然会发生改变。与此同时,2014年下半年开始,城市政府针对各自房地产市场的不同问题,分类施策,纷纷取消限购,调整相关调控措施;9月30日,央行、银监会发布通知,对房贷政策做出调整,放宽首套房贷的优惠范围,给予商业银行更大的自主调节范围。这表明市场与政府政策的作用正在结合起来发挥作用。据此判断,一二线城市由预期抑制的居住性买房需求,会在2014年四季度开始逐步加快释放,房地产企业卖房难的问题会得到不断缓解。但是,大城市政府也应该高度重视房地产企业拿地难的问题,以及由此对房地产业发展造成的制约。应该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紧密结合,在完善城市规划布局、加强基础设施特别是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住房建设供地等方面下功夫,增加大城市住房建设供地和土地利用效率。在销售形势好转和住房建设供地增加的支持下,房地产业的转型升级活动就可能转为比较温和的模式,房地产投资就会出现由落到稳的变化。

其次,目前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大体形成一个可持续的模式:包括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选择好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目标结合,在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以及环保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力度;保持合理的增长水平等。尽管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到期、土地财政弱化等困难,但考虑到我国财政赤字率较低、政府债务规模仍在风险线以内、政府债务都对应一定的资产等因素,财政资金和银行资金都还有回旋运作空间。因此,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预计可以保持在20%以上。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带动下,制造业投资预计也会由落到稳。综合分析,预计2015年我国投资增长率为16%左右。

从市场需求分析看,2015年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略高于7%的水平。上述分析表明,我国出口、消费和投资等市场需求已经大体趋稳,因此预计经济增长回落过程将大体在2015年结束。

二、中国经济正在进入全面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时期

经济增速换挡的基本完成,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比较平稳地进入了新常态。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九个方面科学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条件、生产要素供给条件、资源环境条件的趋势性变化,指出了由此引起的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市场竞争特点、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应该看到,经济增速换挡,客观上是由于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改变的结果,集中反映在市场需求约束增强和成本水平提高。这些变化正在推动中国经济从做得快、做得多向做得好、做得优、做得省、做得清洁的新模式转变。从企业来看,面对的市场竞争比过去激烈,要取得订单比过去变得更不容易,成本压力和控制污染的压力不断加大,企业必须努力从过去“有没有”的标准转向现在“好不好”、“省不省”、“环保不环保”的新标准,必须从低水平、低成本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这表明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必须要通过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经济增速猛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一个非常关键的新时期,其根本任务是解决长期积累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形成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从微观方面看,是产品和服务的安全度和性价比明显提高;从结构方面看,是供需结构、区域布局结构、内外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均衡;从宏观方面看,是发展空间可持续拓展、资源环境约束明显缓解,产品、服务、资金通过市场顺畅交换有效益地循环;从经济发展流量与存量的关系看,是形成的各类固定资产、基础设施、不动产的品质明显提高,系统配套性、布局合理性、耐久性和可传承性明显增强。从资源配置方面看,是通过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实现各类要素资源的集约高效配置;从环境方面看,是形成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模式。综合看,这是中国经济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重大转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新的阶梯。

三、坚持稳中求进,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转型升级

适应新常态的过程,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体制机制的全面完善,充满风险和挑战。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但风险总体可控,不过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企业转型、产业转型也是一个优胜劣汰,重建新的发展基础的过程,如何有效控制和不断化解各类风险,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体制机制全面完善,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针对经济增速下降的压力,宏观调控政策“托底”的任务很重。从历史经验和国际比较看,防止经济走冷,主要应发挥财政政策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财政政策要有力度。2015年房地产转型调整、房地产投资增长及整个投资增长都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外部环境也存在一定不确定因素。因此,应该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合理确定赤字水平,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更准确地把钱用到保障基本民生,稳增长、促转型、支持改革上来,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提高对各类社会资金、民间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2.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随着通胀压力减小,热钱流入导致的货币投放压力减小等,货币政策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总量措施调整方面的空间有所扩大。另一方面,受无风险利率仍然较高等因素影响,货币金融领域传统的“赚快钱”的模式仍没有根本改变。在影子银行等高风险融资活动受到监管以后,近期股市的大涨,值得高度重视。如果投融资活动不能与实体经济爬坡过坎的艰难转型紧密结合起来,则货币数量增加的效果就始终会与风险累积相伴。货币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就不会形成良性循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就是要针对稳增长、防通胀、控风险、促转型、支持改革等多个目标综合权衡,按照稳健的原则,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度性。

3.全面深化改革,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作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是垄断性行业的市场准入;加快把前置性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围绕破产退出活动尽快完善和严格风险责任约束机制、资本优化组合机制。破产退出改革重在制度和机制建设,不宜追求数量和规模。针对困难企业和过剩产能的调整,要注意把市场选择和政府支持的作用合理结合起来,既注意优化产业素质,也注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4.积极稳妥地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抓紧制定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注重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注重城市内部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特别是地下设施与地面设施建设之间的配套。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在城市范围内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加快城市群内各城市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各个城市群整体功能和承载力提高,促进市场、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人口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5.积极提高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针对当前人口和相关的买房、用车需求过度集中在一线大城市的现状,各个大城市应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兼顾长远规划目标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科学调整城市规划布局,努力增加供地能力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支持汽车和房地产市场发展。防止汽车、房地产市场发生较大波动。

猜你喜欢

大城市基础设施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一、二线大城市石材市场正在加速萎缩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大城市里的小象
北边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