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内涵探讨
2014-04-17乔晓琳
乔晓琳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是否拥有大量计算机人才已经成为决定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现代企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是否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现代企业培养大批高质量计算机应用人才就成为衡量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认真探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内涵,努力构建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管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质量,在为现代企业提供大量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国内关于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内涵的争议
作为新生事物,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从提出那一天开始就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密切关注。但是,由于不同学者理论的出发点以及针对研究对象的入手点不同,因此其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
在对国外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研究的过程中,有的学者认为西方先进国家常常将其作为实践性的内容进行表述,而我国国内相当多的研究者主要从大众化质量标准方面进行研究。他们认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高低,体现在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固有特性能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用人的需要,这种要求重点体现在毕业生能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用人的需要。从本质上来讲,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是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能否满足现代企业以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本人需求的程度,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参数或者指标体系对上述需求的程度进行表征。从概念上来讲,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主要包含其本质与评价两方面的内容。
有的学者认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为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创造了条件。标准是研究开发设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教学质量标准,就有什么样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及教学模式。确定与选取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是讨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前提,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与培养目的。在继承和发展上,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常常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其工学结合与校企结合的培养措施也常常流于表面,其办学条件也难以适应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从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其他专业以及普通高等教学差异性方面来讲,有的学者认为,上述内容之间的差异并不存在层次高低上的差异,而是在于技术性、应用性以及实践性等方面的要求存在着显著的不同,这就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带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的转变。从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发展来看,“前企后校”与“前校后企”就是能够快速见效、快速完成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转变的最有效的措施。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是准确判断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准则,由于现代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在衡量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其标准也必须随之而变化。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无论是国际或者国内的标准,都是阶段性的标准或者基本标准,高职院校必须认真分析市场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为现代企业培养大批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从对比的角度来讲,有的学者认为,高职院校要想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引入质量标准的概念,首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其他高职院校是怎样组织和实施质量标准,其组织和实施的最终结果怎么样,然后才能从中得出经验教训。充分了解其他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标准,能够帮助高职院校了解怎样衡量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和计算机基础教学绩效的标准。在制定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过程中,技术知识论就是其依据的知识论基础。作为和其他高等院校不同类型的教育,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技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教育,因此其制定质量标准的理论基础和依据都具有特殊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明确其核心内容,并依据核心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征的质量标准。
二、以“工具”为前提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内涵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是衡量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规范性准则,是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质量评价和监控的标准性工具。针对教和学的过程来讲,“准则”是一整套规范性程序,是高职计算机教师完成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以及学生完成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规范性程序。“工具”是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评价科学指标体系,是监控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科学指标体系。
从内容上来讲,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高职计算机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过程的质量标准。为准确把握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有必要从工具属性出发对高职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过程质量标准进行重新认识。
从工具属性上来讲,高职计算机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第一,是高职计算机教师指导计算机基础教学并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高职计算机教师用这个标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指导,并且对照标准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第二,高职计算机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是高职院校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的重要工具。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通过高职计算机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对计算机教师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成果展开评价,这样,在有标准可以依据的情况下可以使管理和监控更加有效。第三,高职计算机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针对计算机基础质量进行评价和指导的重要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各种评价手段作为评价计算机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这样可以不断提高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评价工作,从而使评价工作具有更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第四,高职计算机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研组展开有效教研活动的重要工具,通过这个工具,可以有效促进教师掌握并使用这个工具,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研活动的有效展开。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过程的质量标准,首先,就是学生规范自己学习行为的工具。在学习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对照标准制定并实施自己计算机基础的学习计划,然后通过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计划,并最终高质量、高效率的达到标准的要求,真正实现自己提高计算机知识水平的目标。其次,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过程的质量标准是计算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恰当评价他们最终能够达到计算机基础教学标准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发现全新的学习方法。最后,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过程的质量标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有效监控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学习的有效工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计算机教师要想真正完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只有认真对照标准,制定并采取相关策略,才能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目的。
三、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构建的相关问题
(一)明确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标准构建原则
1.规范性原则。它是指在构建标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并且制定出来的标准能够当作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质量评定与监控的依据。
2.合理性原则。它是指对质量标准的合理期望,是和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办学特色以及办学环境互相适应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目标。它既可以满足社会以及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也可以满足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目标期望与价值追求。
3.技术性原则。它是指在编制质量标准的过程中,必须符合现代计算机基础教育质量管理的理论、技术与方法要求,在语言的表述上规范而准确,能够准确表达标准的内涵与外延。同时,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述还可以加强管理层、计算机教师以及学生对于标准强度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对质量标准的客观判断。
4.系统性原则。它是指质量标准必须形成一系列的标准链条,在对于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进程中,构建系统的质量标准体系,从而帮助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理顺计算机教学的管理思路以及工作过程,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不断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二)理清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关系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目标就是在教学开始时对于不同层次、类型的教学内容预计出现结果的描述,是对教学价值的追求与期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具有相当强的导向性,且最终不可能全部实现。而质量标准通常情况下是能够实现的,如果标准不能实现,那么标准的存在也就不具有任何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并不能说没有达到标准,反之,达到了标准也不能说完成了教学目标。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求主要是组织、安排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细化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不断规范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确保计算机教学工作有序进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标准表达的是过程或者结果,以及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期望程度等内容。教学要求主要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管理与实施,教学质量标准则从考核与评价的方向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