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师的职业角色与职业行为
2014-04-17李兰巧
李兰巧
教师职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令人尊崇的职业,社会对教师这一孕育未来的职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近年来一些教师的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形象,我们在考问教师职业道德的同时,也应对教师的职业角色与职业行为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强化教师职业角色
教师的职业角色就是以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行为,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角色期待
教师角色期待是社会对于教师职业角色的认识与判断。从古至今,人们为教师角色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条件和标准,从知识水平、专业素养、职业技能,到德行操守均有论述。如《荀子·致士》提出为人师的四条标准:第一,“尊严而惮”,即有威严,能使人畏服;第二,“耆艾可信”,即有威信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第三,“诵说而不陵不犯”,即有遵从师训且具备传授学生渊博知识的能力;第四,“知微而论”,即见微知著,善于从细小处阐发深刻道理。《吕氏春秋·诬徒》将称职的老师定为“达师”,认为品学通达的教师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安定、快乐、舒适、自由、庄重、严肃。《学记》甚至将教师与国君所要求的素质相提并论:“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而韩愈所提倡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其实就是希望教师能够担当起社会的导师、精神的领袖这一神圣职责。至今,教师身上仍有许多光环,教师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播种者,是知识和文明的象征,是社会理想人格的化身。
(二)角色冲突
社会赋予了教师角色许多美好的期待,这一方面成了教师工作的动力,一方面也给教师带来了角色冲突。教师的角色冲突表现在很多方面,第一是教师对于社会赋予的教师角色期待理解不深或错误时,产生的角色行为偏差。第二是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其他社会角色之间产生的错位。人的社会关系角色不是单一的,在学校,教师就要按照教师角色标准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家里,就要履行家庭角色所赋予的责任。如果教师把角色意识搬到家里,时刻“诲人不倦”,就可能与家庭成员产生矛盾,使家人“敬而远之”。第三是角色变化带来的冲突,比如新教师面临着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内心冲突等。第四是角色标准与个性的冲突,比如性格急躁与职业要求耐心细致之间的冲突。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存在社会变化对教师能力水平的高要求与有限的个人能力之间的冲突;从事第二职业的教师,面临着既要对学生负责又希望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的内心冲突。角色冲突处理不好会形成角色障碍。
(三)角色负担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体制在变,教学内容在变,教育对象在变,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教师的工作非八小时之限,既要教学又要科研。另外,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要随时转换角色,如对学生,教师既是领导者和管理者,又是学生在学校里的监护人,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思想与感情。同时,教师还要应付生活以及家庭中的多种角色。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及行为规范作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才能以合乎教师职业身份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各种社会情境中行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对职业角色理解正确的教师,比较注意使自己的言谈举止符合教师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按照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来规范自己。因此,必须强化教师的职业角色,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二、规范教师职业行为
(一)用爱心呵护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行为之一,也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涉及教学工作的诸多方面,而具体表现为要深入了解学生、换位理解学生、切实关心学生和用心爱护学生。教师通过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家庭环境及生活情况,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帮助他们及时、有效地解决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深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与交流。广博的师爱是教师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的体现。顾明远教授指出,教师这一职务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差异,注意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要求,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做好服务。
(二)用知识充实学生
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认真执教的精神,还要有渊博的科学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我们经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钻研教学业务,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教师是高心智付出的职业,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让学生喜欢、同事佩服、领导欣赏,从而体验价值感与成就感。教师要把自己当成知识导游,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并有所收获。每次讲课都要注入新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魅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用行动影响学生
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和自我意识的形成时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人们常用为人师表来说明教师的垂范作用,身教是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表现,是一种人格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评价,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对于教师对自己的态度非常关注,因为教师代表了权威,他们会体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会揣摩教师是不是接纳自己、信任自己,会在教师的赞扬中强化自己的行为,产生学习的动力,也会在教师的批评中修正自己的言行。教师言行不一的行为以及对学生不稳定的评价,会使学生的认知产生混乱或错位,会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影响到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还可能会出现回避或攻击行为。教师民主、宽容、充满爱心,学生则自尊、自信、快乐;教师冷漠、刻薄、情绪不稳,学生则自卑、焦虑、敌意,严重者会形成“师源性”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会影响学生对社会的看法等。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塑造出教师的个人魅力。
(四)用智慧引领学生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技巧。首先,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弟子3000人,成才的有72人。孔子说起学生来如数家珍,如颜回乐而忘忧,子路勇气非凡,子贡有一定才干却是个“器才”等。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于学生的教育要先通情后达理,要针对个性,因材施教。教师要善于培养和利用个性中积极因素,利用好它们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宽严有度。教师与学生之间应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把握好分寸,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心,从而真正达到师生间的和谐。师生之间有时会出现一些对立与冲突,若是处理不好,不仅伤害师生情感,而且有损教师的威信,妨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师要以积极、诚恳的态度,维护学生的自尊,不卡不压,用爱心与智慧化解矛盾。
教师职业有着强烈的示范性,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品行。因此,每位教师要强化职业角色,规范职业行为,以切实的行动诠释现代优秀教师的内涵与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