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研究

2014-04-17廖素清

教育与职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双师职业院校素质

廖素清

一、“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

教育部高教司对“双师”素质教师有明确的标准: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既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专业职称;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或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我国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现状与问题

从2006年开始建设第一批国家示范校以来,职业院校的改革如火如荼。目前关于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的研究在中国知网可搜索到上千篇,全国各高职院校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也在按照各院校的计划或方案进行认定与培养,尤其是一百所骨干校和示范校建设的学校。笔者调查了广州市属和省属的八所高职院校,对“双师”素质教师结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在所调研的88名商务英语教师中,“双师”比例占42%,其中有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教师占30.2%,既有讲师职称又有专业中级职称的教师占23%,有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教师数为0,“双师”对自己待遇基本满意的只占50%。这些真实具体的数据说明我国高职院校的“双师”队伍建设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笔者从这次调研总结出目前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和管理存在的如下几个问题:

1.“双师”素质教师来源途径受阻。现有“双师”素质教师主要来源于院校的培养,企业人员极少。被调查的88个对象70%来自院校培养,有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只占30%。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大多数只是通过短期的培训获得了与专业相关的初级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一般没有与专业相关的企业从业的经验;少数有丰富企业经验的教师来到高职院校任教,由于在企业没有相关职称也不具备讲师资格,而目前高职院校在引进企业“双师”素质教师人才时,对职称一般有高级职称之要求,所以又妨碍了部分有丰富企业经验的专家进入职教行业从教。

2.系统的专业发展链缺失。我国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目前不仅缺乏完整的专业理论培养体系,还缺乏完善的实践技能培训体系,既影响了教师的理论提升,也影响了教师专业知识的纵深发展。而且,专业课教师的自我提升也缺乏系统的指导,专业课教师接受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培训机会也非常少,严重影响了我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双师”素质教师的发展体系,在理论培养和实践培训上,还存在着依附普通教育模式、内容界定单一的缺陷。

3.实际需求量与培养增量脱节。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对“双师”素质教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没有专门而系统的职业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机构,因此造成了实际需求量与培养增量脱节、供不应求的“双师”素质教师短缺现象。被调查的八所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平均比例为42%,与职业教育改革对“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要求(90%)相距甚远。目前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主要途径都是通过在职培训实现的,此为补偿性教育而不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不明显,不能真正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

4.“双师”素质教师激励措施缺乏。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里的“双师”素质教师和其他非“双师”素质教师一般是同等待遇,在福利、工资待遇、进修机会、职称评定、评优等方面没有优惠或激励措施,国家和院校政策层面还缺乏激励“双师”素质教师人才引进以及自我发展的可行性措施。50%被调查的“双师”对学院的“双师”待遇及激励措施不满意,50%为部分满意,完全满意的人数为0。我国职业院校大都意识到“双师”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难度问题,但是却没有制定出激励“双师”素质教师个人发展的完善的措施,直接影响到“双师”专业管理的定向。

三、完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途径

针对前文所述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对“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与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完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途径和管理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以下具有可操作性的培养途径和管理策略。

1.借鉴先进的国外经验激励“双师”。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法国等都是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双师”素质教师在这些“技术强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推进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因此,我国应积极借鉴德国、英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大资助力度。以德国为例,该国职教教师工资待遇十分接近大学教授的薪资水平,将近工人工资的二倍,具尚未计算补贴、兼职收入等隐性收入。英国采用“能力本位”理论来培养职教师资;美国十分重视职教师资的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法国高级技术员培训教师的要求是必须持有中级职称证书或技术教师证,学士以上学位,并有四年专业工作经验;澳大利亚的职教师资条件非常严格,除了学历要求外,还须有五年的行业工作经验,并且定期到行业接受再培训,教师不仅授课,更是行业企业的专家。

我国职业院校教师的薪资水平和社会地位要想赶上发达国家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还需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加快职教教师薪资水平和地位的进程。具体可行性措施有:(1)给予优先权利,如“双师”素质教师可以优先考虑参加专业指导、教材编审、承担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推荐攻读在职硕士学位、申报专业职务等,引进的双师型教师优先资格认定和职务聘任、解决从事实践环节教学的职务晋升问题;(2)实行低职高聘:一些中青年教师,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他们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在一线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具有较高的“双师”素质,但由于种种原因,暂未拿到“双证”,而在专业课教学中,又确实能挑起大梁,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低职高聘”;(3)提高“双师”待遇:学校要不断改善“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在学术休假、出国培训、进修等方面提供优惠待遇,被聘为学校各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双师”素质教师,可考虑给予专项津贴或资料费等。

2.利用区位优势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各个地区发挥好本地区优势来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利用好企业资源,为培训“双师”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优化“双师”队伍。笔者本次调研的高职院校都位于广东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对外交往和吸纳外资的主要基地,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多达1500多家,“三资”企业7万多家,对外加工装配企业3万多家。只要国家有适当的政策支持,广东省40多所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有机会到企业挂职或脱产锻炼,让大部分没有在企业工作过的职业院校教师在企业培养并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

3.紧密校企合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一贯制度。这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建设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校企合作是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企业顶岗实习,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承担具体工作,进行专业技能、企业管理文化、职业道德、社会工作能力等岗位能力的训练。顶岗实习既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也培养了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又可选聘为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成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职业院校各专业兼职教师的选聘源地。

4.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为了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必须尽快建立起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完整体系。首先,积极进行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双师”培训规划,可选派部分教师到国外进行项目培训、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等活动,邀请国内外行业专家进行新技术、新技能讲座。确定部分与职业院校专业对口的企业为“双师”教育培训基地,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去实训基地接受专业技能培训,重点掌握专业技能、了解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和专业发展的最新方向。聘请知名公司的经理、职业院校专家、行业企业专家、业务骨干等有系统理论知识和行业企业经验的专家到学校进行定期培训,逐渐形成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定期培训、基地实训、专家培训等有机结合的整体培训体系,为职业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双师”素质教师。

5.传帮带的师徒制。学校对兼职教师的使用要有长远打算,职业院校应建立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人才库,把兼职教师作为一支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建设。目前,在澳大利亚等经济水平和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为了保持经济与职教发展的步伐一致,职业院校的教职员工多来自于企业一线的优秀人员,以保证教学与工作的良好衔接。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目前来自企业的不多,少量兼职教师只是在学校短时间兼课或进行讲座。国家应从政策层面不断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聘用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上课的同时,也请他们指导没有参加过企业实践的专业教师,采用传帮带的师徒制来培养和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四、管理策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有特殊技能的人员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还不够深入,有的地方政府及部门认识不到位,没有把职业教育放到重要的位置,今后应加强政府立法层面的管理。

在目前职业教育改革的过渡阶段,教师自身应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技能。首先,“双师”素质教师应不断促进自我专业成长。一是要学会对专业发展的角色进行反思,准确定位自己的专业角色;二是要明确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即专业发展自主意识的确定和专业发展自主能力的养成。其次,学校应针对这些现实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如实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上岗职业资格证制度、岗位聘任制度、企业锻炼与职称挂钩制度、“双师”奖励激励制度等。最后,国家应从政策层面上对学院的政策予以支持,从管理上加强实施力度。

猜你喜欢

双师职业院校素质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