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2014-04-17马辉王超
马辉 王超
当信息技术以无以比拟的速度将人类社会带入到网络时代时,网络已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或媒介现象,更成为深刻影响人们生活与思维的革命式飞跃。在网络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便捷高效的途径从网络获得各种信息,同时也接受或传播着各种思想与观点,这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其中的关键就是如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于高校来说,只有善于抓住机遇、勇于迎接挑战,将话语权的建立根植于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网络时代的特殊要求,才能不断突破思想政治教育难题,提高其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功能
“话语”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话语权,这一概念源于福柯,其对“话语”进行了描述性的界定:在表现形式上,话语“指任何具有类似语言结构的表意方式和表意单位,它是形式的,也是内容的”①;在内涵意义上,“在话语中我们能听到欲望、历史、政治无意识等诸多异质成分交织起来的混响”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话语具有独特的功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信息传播功能
福柯认为,话语是与知识相对应与联系的,也就是说话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对知识的方向性传播,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一种言说活动,通过特定的形式实现信息与意义的传达。这种信息传播功能是话语的基本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需要依靠一定的话语通过授课、交流等形式实现内容、立场、态度等多方面向学生的传播。与授课形式、教案等类似,话语在这里承担了信息符号与载体的功能,只不过这种载体是软性的、不可见的。与授课形式与教案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可以将相互联系的各种信息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内容传达给学生,并且不仅是显现的知识,也包括隐性的态度、立场与情感,这种信息传播功能的实现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协调整合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受到来自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政治义务,担负着意识形态灌输的职责,具有“威权”的特性;另一方面,高校活跃的学术与生活氛围又决定了它必须消除高高在上的“威权性”以适应大学生群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这恰恰是相反的,而话语的意义就在于,务必使意识形态的威权与高校活跃的气氛与需求之间实现协调与整合。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仅仅是思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也是国家政治形态与学生的桥梁。在思政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首先要承担起“教育话语”的职责,也就是“师者,授业、解惑、传道”的意义场域。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承担着更宏观的责任,所以这种协调整合功能不仅是相对学生的、高校的,也是相对整个国家的。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导向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所以具有方向性,且其信息中含有立场、态度与隐性的思想、感情,是因为其具有价值导向的功能。这种话语并非中性的知识传授,它要实现其极强的政治宣传与价值构建功能,尤其是针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灌输。这种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最为重要也最难实现的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建立在议程设置的基础上,在相应议题以及学生对议题产生特定反应的情况下,实现传播者对接受者思想意识与价值观的传达。思政教师通过一定授课内容,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实现思想的传达,这些授课内容与形式都属于议题设置的范畴。当学生对授课内容与形式表示肯定,也就是学生在思想认识上与传达者的趋同。学生在政治思想上实现认同,也就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导向功能。
二、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不可否认,网络时代里社会环境与高校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心态的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难题,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生缺位或偏差,网络话语便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只有认清形势,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机遇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网络技术的融合。网络技术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面貌。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不管是教育主体教师,还是接受主体学生都受到了影响、发生着改变。网络技术带给教育的同样是一场革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创新话语形式,实现其实效性。
网络技术不仅能够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引向更高阶段,其便捷性、生动性可以令课堂效率提升、氛围生动,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突破授课形式,实现与学生在心理上的接近。新颖的网络技术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特质,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生动性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其他话语的融合。网络时代丰富了各种话语在同一语境下的共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是高校中各种话语的一种。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拥有学生意见场域中的话语,各种授课与活动中拥有相应的教育话语与社会话语等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这些话语的融合,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与后殖民主义、新人文主义两种话语的融合。后殖民主义话语既是当今发展中国家应对东方主义的有效语境,又是国际交往中的一种批判工具。后殖民主义话语既是与国际的接轨,又不盲目地对西方所提倡的一味赞同,对学生抵御不良思想侵蚀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新人文主义不再将受关注的人作为宏观的概念,更加提倡从微观入手关注不同的个体需要。与这两种话语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够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二)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挑战
1.网络对学生价值体系的负面影响。网络时代带来信息的大爆炸,同时也加剧了信息的碎片化和不确定性,虚假信息和不良思潮随之而来。面对这些不良信息,尚未形成稳定价值观的大学生极易受到侵害。事实表明,众多大学生因为沉溺于网络而使价值观取向、文化认同、社交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等出现问题。随着发布信息的更加广泛,大学生叛逆的性格特征放纵了其无序性。这些对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极其不利的。
2.高校传统话语在网络面前的沦落。面对发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高校正面临着沦落的危险。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轻松获得各种知识,其便捷性和实效性甚至远远超过课堂教师的授课,更超过一些刻板的理论读物,教师只能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渠道,甚至只是次要渠道,并且学生课堂上获得的信息往往与在网络上接触到的信息不符,造成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上的困境;另一方面,网络时代造成了学生主体性更加强烈,教育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差异不断缩小,价值认同上罅隙越来越大,网络时代的师生关系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缺失,于是“选择针对性强、教育效果好富有吸引力的教育内容和载体无疑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挑战”③。
三、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的路径
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创新教育模式,跟上网络时代的脚步;另一方面也要与网络怪象相抗衡,保持价值立场的正轨,采取多种方法建构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一)树立两个话语权主体思想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味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强调理论与书本的重要性,课堂形式相对封闭与教条,并且具有极强的政治说教性。这种情况源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话语错误地理解为教师的话语、授课的话语,而非教育主体的话语。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传播活动考虑的话,其具有两个主体,即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与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二者都具有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动权,只不过视角与行为不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树立“两个话语权主体”的思想,这样才能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人本教育”话语。两个话语权主体的思想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发展与追求,具有开放性与情感性,与网络时代张扬个性的主导相一致,更能将学生吸引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霸权”的消解与“对话”的建立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充满威权意味,思想政治教育被看作主体教师对客体学生的灌输,这种话语架构是不对称的,这种话语更倾向于“霸权”。随着网络时代对信息渠道和知识体系的影响,教育中的“霸权”正在消失,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继续保持着“霸权”的高度,那么只能失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架构必须建立在“对话”的基础上,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实现话语主体关系的意义再造。“对话”模式下要求教师采取多种形式与学生建立起课上关系、线上关系,将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网络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价值的疏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自我升华。
(三)网络技术与网络思维的应用
网络时代带来的不仅是技术革命,也是思维革命,尤其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传媒的微博、微信等产品更是改变了网民的生活与思维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建立必须将网络技术与网络思维应用其中,不仅仅是加强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而是将微博、社交网站等形式充分利用起来。利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尤其是经过议题设置的系列微博,将教学内容、感悟体会、生活遐想等通过微博发布,突破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刻板化,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匿名性与参与性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和网络建立起固定的意见领袖和学生舆论圈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才能发挥至最充分。
总之,网络时代带来了高校环境与学生情况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跟上网络时代的脚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断开拓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话语形式,这样才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发展。
[注释]
①②严锋.现代话语[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7:6,6.
③钱文彬.浅析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