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4-04-17房磊
◎房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不是一时的政治口号或政治标榜,已经成为当前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旗帜。
一、“中国梦”的高等职业教育维度内涵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从这段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共产主义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社会,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但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渐进、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是在共产主义理想完成之前的长期累积和持续推进。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相互统一、相辅相成。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必须推进多方面的追求和目标,但是其核心价值维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既是国家和民族总体的又是个体生命的;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所寄托的理想,最终要落实和回归到个体的幸福生活中。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山取得成效。”这标志着中国梦是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
同时,“中国梦”也是多维度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上,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转型升级的历史时期,尽快提升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加快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对现代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中国梦”的高等职业教育维度内涵应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价值观、实践观,实现青年学生的技术强国梦、个人发展梦。
二、“中国梦”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理论契合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时代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需紧跟时代,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同时,中国梦又是一个包含了崇高理想、价值旨归、实干兴邦的多层次概念,具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契合点。
1.“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理想观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国梦表述的正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中国理想。
中国梦首先是新形势下国家发展的宏观叙事。一言以蔽之,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际上,它蕴含的是一个新的“三步走”战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第三步。
中国梦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十八大对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共同富裕、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清正廉洁天蓝水净……,是立足于为个人梦想提供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空间,为个体生活质量的提高、生存环境的改善、生命内涵的丰富、发展平台的打造提供和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反映的正是每个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梦想。
同时,中国梦深刻阐明了个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共同体关系。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中国梦时,提出了三个“共同”:“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社会与中国人是“舞台”与“主角”的关系,个人绝不是民族复兴的旁观者,而应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担当,把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个人力量与社会力量统一起来,将中国梦内蕴于每个个体的发展之中;个体的理想实现也为中国梦贡献能量。
2.“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价值观
中国梦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习近平提出的“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为何能够成为当今最具感召力凝聚力的话语,因为其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社会公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对于个人而言,意味着实现了消除阶层差别、身份差别的公平,只要个人努力就能梦想成真,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中国梦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中国梦最为深层次的价值宗旨是提高人的主体地位,推动每个人生命价值得以实现,这一价值宗旨充分激发了每个人的梦想激情和创造活力。
3.“中国梦”蕴含着深刻的实践观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青年发挥着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兼具梦想家与实干家的双重身份,就能在人生精彩的同时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对于青年学生而言,首先要志存高远,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努力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其次要立足现实,我国改革发展的现状要求青年要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潮。三要踏实肯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立足本职埋头苦干,就能实现自己的精彩人生。
三、“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工程的路径探析
“中国梦”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与治国理政思路的通俗表达,是党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解答,体现了党执政理念与执政思路的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讲求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
1.打造梦想课程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理论课程理应紧跟时代步伐,将中国梦蕴含的理想观、价值观、实践观传达给学生,使之在学生“三观”的塑造上发挥正能量。高职院校应从学生特点出发,从优化顶层设计着手,探索深化教学改革。实行“基础”课项目化,“概论”课专题化、“形势与政策”课论坛化;整合教学内容,将新鲜的理论成果和典型案例解析融入经典教学内容;实行“首席教师备课制”,共享优质资源;改造教材体系,突出政治实践环节,强化学生主体,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2.提供圆梦载体
多样化、接地气的教育形式是扎实有效将中国梦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要立足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产生、发展、变化的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时代诉求。在教学方面,应增加体验式教学比重,转变单向度的课堂传授。加强新媒体如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团队的QQ群、微博、微信、网上社区、手机报等的运用,形成网上网下、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在实践方面,着力为学生提供践行理想观、价值观、实践观的途径。如投放校内资源建立学生事务服务中心,选聘学生担任事务中心助理,在服务与互助中体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力量。在政治氛围方面,加强对舍风、班风的塑造和对各类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作用,用好用实教育基地的生动直观的育人作用,为学生的 “三观”养成营造健康的思想生态环境。
3.建设筑梦队伍
构建全员育人的大教育模式,同时,重点打造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两支筑梦主力队伍,实现思政课教师的“双师化”建设。思政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量之余,积极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院系学生教育和管理,在各级党校、“党员宣讲团”等学生组织中担任指导员。建立较稳定的思政教师联系院系学生制度,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实践中国梦蕴含的理想观、价值观。实现思政教师在学生的学业与人生、个人的教学与教育两方面的“双师化”。
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辅导员是引导、服务、督促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健康养成的专职人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打造这支队伍应秉持职业化、专业化的理念,确立辅导员岗位职责、职业准入、工作评价和成长发展的科学标准,真正从专业、学历、年龄等多元化要素上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使之具备实力打造中国未来的梦之队。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刘云山.在 2013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5(1).
[3]刘奇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理论支持[J].求是,2013,(11).
[4]冯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2).